三、不断拓宽学习领域,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
在对全党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并且总是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不断拓宽党员和干部学习的领域,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撑。
重视并善于学习,从根本上说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历史地位决定的。毛泽东曾经指出,中国革命的经验给了党和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35] 作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肩负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经过28年的革命斗争,党领导人民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党的工作重心由革命战争转向经济建设,由夺取政权解放生产力转向运用政权发展生产力。与领导革命战争相比,进行经济建设和发展生产力的任务更加艰巨和复杂,需要更长时间和更加艰苦的努力。从领导全国规模的经济建设来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是缺少经验的。因此,帝国主义分子扬言中国人只有向他们乞讨才能活下去。国内也有人对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的能力提出怀疑。然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党带领人民满怀必胜的信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新的征程。
早在1949年3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科学分析了党在全国胜利后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指出: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全党同志必须努力学习管理和建设城市,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同年6月,他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又号召全党重新学习,强调:“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习经济工作。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36] 1957年10月,他又提出:“我们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37] 1959年冬至1960年春,为了总结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分别组织读书小组,带头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著作,有力地指导和带动了全党读书学习活动的开展。1964年,党中央又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激发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学习和建设热情。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中央重新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在1978年12月举行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他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因此,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学习什么?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当前大多数干部还要着重抓紧三个方面的学习:一个是学经济学,一个是学科学技术,一个是学管理。学习好,才可能领导好高速度、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8] 邓小平还针对当时干部队伍的状况指出:“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不是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对不对,而是缺少一大批实现这个路线、方针的人才。”[39] 他还强调:我们的干部绝对数不少,但是不懂行的干部、“万金油”干部太多,“缺少的是专业干部,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其他各种专业人员”[40] 。在邓小平倡导下,全党又开始了一次重新学习,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保障。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内改革继续深化,处在由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新的形势给我们党提出了新的学习任务。江泽民进一步号召全党同志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并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带头努力学习。‘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能担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领导重任的”[41] 。他深刻分析和正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趋势以及党内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要全面提高现有领导干部的素质,把县以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加紧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中青年领导干部,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1994年12月,江泽民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当今世界各国,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将长期存在。这种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竞争,尤其是领导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的较量。对于我们来说,这将是决定党、国家和民族在进入新世纪后的前途和命运的竞争和较量。因此,我们必须在充分肯定十几年抓领导班子建设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的基础上,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42] 他认为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一些领导班子整体素质不高,不少领导成员的知识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特别是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另一个是领导班子中年轻干部偏少,不利于顺利进行新老干部的交替与合作。有鉴于此,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干部队伍建设必须着重完成两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一是全面提高现有领导干部的素质,把县以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二是抓紧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努力造就大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领导人才。他还告诫年轻干部“要下苦功夫学习,学理论、学历史,学经济、学科技,学管理、学法律,学习一切需要学习的东西,努力打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建功立业的思想根底和知识功底”[43] 。要本着“缺什么就要补什么”的原则,“务必加强学习和实践,使自己具有开阔的视野,学会敏锐地观察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种变化,始终走在时代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44] 。根据这些思想,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要在党内造成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党的十六大进一步强调: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就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了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总揽全局等五大能力。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要“大规模培训领导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进一步拓宽了党员干部学习的领域,不断把党内学习活动引向深入。中央政治局带头坚持集体学习制度,分别围绕学习宪法、依法治国、当代科技发展、世界新军事变革、文化产业发展以及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等一系列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展开,学习领域之宽广,研究问题之深入,学习态度之认真,为全党做出了榜样。党中央还制定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2006—2010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并且建立了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和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同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一起承担干部培训教育计划。2002年12月26日,胡锦涛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白,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4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着眼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明确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任务,强调要坚持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带动全党的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46] 。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在全党形成人人学习,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自觉氛围和必要制度,根本目的就在于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把我们党进一步建设成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
建设学习型政党这一任务的提出,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的共识,对于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