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时间:2023-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形势下,中央军委及时把握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发展趋势,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对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作出一系列战略规划和部署,指引国防和军队建设在改革中不断前进。“三步走”战略所确定的三个时间段,也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三个发展阶段。建立适应未来战争要求的体制编制,加强质量建设,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是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国际军情持续发生剧烈变化,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并对世界军事领域产生日渐深刻的影响。新形势下,中央军委及时把握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发展趋势,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对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作出一系列战略规划和部署,指引国防和军队建设在改革中不断前进。

(一)新形势下军队和国防建设总体战略思想的提出与发展

90年代中后期和进入新世纪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根据国情和军情的变化,不断适时地调整和改进军队和国防建设的战略部署。

一是提出军队和国防建设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国家的现代化离不开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1997年12月7日,江泽民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了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中叶,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到2010年,用十几年时间,努力实现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出的各项要求,主要解决好军队的规模、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问题,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第二步,到2020年,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和军费的相应增加,加快军队质量建设的步伐,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第三步,再经过30年的努力,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226] 而后,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加快发展,中央军委进一步提出“三步走”战略构想所确定的目标,就是在21世纪前50年逐步实现国防和军队的信息化。“三步走”战略所确定的三个时间段,也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三个发展阶段。

国防和军队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明确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一个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展战略与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相配套的战略构想。

二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军队建设的总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军队和国防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根本性质和宗旨,着眼于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人民解放军历史使命,以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力和实战能力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全面落实“五句话”总要求,就是要统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统筹机械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统筹诸军兵种作战力量建设,统筹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统筹主要战略方向与其他战略方向建设,进一步实施科技强军战略,着力推动军事理论创新、军事技术创新、军事组织体制创新和军事管理创新,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适应未来战争要求进行体制编制调整与改革

建立适应未来战争要求的体制编制,加强质量建设,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是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军的体制编制先后进行了几次重大的调整。1985年到1994年,根据中央军委的要求,军队首先对总部领导机关进行调整精简,同时对总部、军区直属部队、院校、训练机构也进行了调整精简。

1996年后,中央军委为实现“精兵、合成、高效”的要求,继续压缩军队规模,精简机构。1997年9月,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上郑重宣布:中国在80年代裁减军队员额100万的基础上,将在今后三年内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227] 使中国军队规模降至250万的水平,并进一步精简员额,优化结构。1998年后中央军委再次精简高级指挥机关,全军军以上机关共减少1500余个机关部门。在精简机关的同时,建立了新的武器装备管理体系。1998年4月,以国防科工委为基础,将总参谋部装备部、总后勤部的有关单位合并整编为总装备部,负责全军的武器装备和管理建设工作。经调整,军队的统帅机关由过去的三总部变为包括总装备部的四总部体制。

2003年9月,中国政府决定,2005年前再裁减军队员额20万,军队总规模保持230万人。这次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的任务是:压缩规模,改革体制,优化结构,调整编组,完善制度,从编成结构上提升军队战斗力。调整改革主要目标是进一步压缩军队规模和精简机关、直属单位和院校。经过这次调整,我军的各指挥机构进一步精干,军队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三)与时俱进,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

思想政治建设是军队革命化建设的核心,是人民解放军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证。

新时期军队思想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官兵头脑。1994年12月,江泽民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军队的思想政治建设,必须把它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228] 胡锦涛担任中央军委主席后,进一步强调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军队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提出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军队根本性基础性建设,更加有力、更加扎实、更加富有成效地向前推进的观点。改革开放以来,人民解放军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98年6月2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7月2日,总政治部发出《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的通知》,强调要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通知》精神。全军上下积极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进一步掀起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

2000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后,5月18日,总政治部发出通知,要求全军部队深入学习贯彻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军上下形成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三个代表”观念、实践“三个代表”要求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加强军队党的建设。根据总政治部通知精神,全军部队开展了“三个代表”学习教育,在全军党员中开展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新形势下军队的思想政治建设。

2003年,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后,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及时对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做出部署,下发《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意见》,举办全军高级干部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班,编写有关系列教材,组成联合工作组进行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大检查。

上述活动的开展,使军队的思想建设在各项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创了军队建设的新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军队政治工作所处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和面临的任务也随之遇到许多新的课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军队的政治工作部门先后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推进新形势下的政治工作,加强部队政治建设。

1999年7月5日至9日,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阐述和规定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政治建设的使命、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对军队政治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若干重大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是新时期人民解放军政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2003年12月,根据形势的新发展,中央军委重新修订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新的《条例》创新性地提出,“政治工作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229]

通过政治工作的发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明显改善,使全军官兵保持了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保持了坚强的革命意志和旺盛的战斗精神,保证了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的各项任务的完成。

(四)向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训练转变

20世纪90年代后,全军紧紧围绕打赢高技术尤其是信息化战争这个军事战略方针对军事训练进行一系列重大改革,从传统的训练方式向高科技条件下,特别是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为此,总参谋部确定训练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按照江泽民提出的“五句话”总要求和军事过硬的“六条基本标志”(即:战斗队思想牢固,战备工作落实,军事技术精湛,战役战术灵活,组织纪律严明,战斗作风顽强),[230] 通过训练改革,建成一支能够随时应付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重点部队,有一批懂得高科技知识、掌握现代战争指挥艺术的指挥员和参谋人员,有一套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的战法和训法,确保军事训练工作基本适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要求,确保部队军事素质基本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需要。训练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在训练内容、战术运用、训练方法、训练保障、训练管理和训练体制等方面进行改革,为逐步形成同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适应的部队训练体系奠定基础。

2006年6月24日至27日,全军军事训练会议制定了《关于加强新世纪新阶段军事训练的决定》,对新世纪新阶段军事训练进行了全面部署。胡锦涛在会上强调,要深刻认识加强新世纪新阶段军事训练的战略意义和时代要求,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要切实把军事训练转变作为新世纪新阶段提高有效履行使命能力的根本途径,在军事训练实践中不断向前推进,促进军事训练又好又快地发展。以此次会议为标志,全军部队从机械化条件下向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训练全面转型迈出新的步伐。

(五)深化后勤保障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全军打破了延续多年的三军分别实施后勤保障的格局,逐步实现三军一体化的联勤保障体制,提高了综合保障效益。在改革中,联勤制度扩大了以军区为基础的联勤保障范围,减少重复设置的保障机构,精简后勤人员,将军兵种领导管理的后方医院、疗养院和通用物资仓库划归联勤系统统一整编。除总部和海军、空军、第二炮兵保留专用仓库和总医院外,其他后方仓库和医院、疗养院均划归联勤系统统一整合。全军共减少8个联勤分部(办事处)、94座后方仓库、47所医院和疗养院。[231]

(六)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新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家对国防建设的投入也逐步加大,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因此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航空科技成果取得新突破,实现了重点型号的“三大跨越”:以歼—10系列飞机研制成功并批量装备部队为标志,实现了中国军用战斗机从第二代向第三代的历史性跨越;以太行发动机研制成功为标志,实现了军用航空发动机从第二代向第三代的跨越;以新一代空空导弹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为标志,实现了空空导弹从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陆军装备中,新型主战坦克、火炮和轻武器的列装;海军装备中新型护卫舰、驱逐舰、核潜艇及常规潜艇装备的不断发展,都使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程度显著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