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支援地方现代化建设,参加抢险救灾
改革开放以来,全军官兵积极响应中央军委的号召,抽调了大量的官兵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大区的部队广泛参与当地重要的经济建设。在上海浦东开发、三峡水利枢纽建设、兰州西宁拉萨光缆通信干线施工等一大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到处都活跃着我军官兵的身影。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人民解放军在长江、黄河上游的“绿化母亲河行动”、新疆环塔克拉玛干防护林带和内蒙西部防沙治沙、陕西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中,也一如既往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利用军队科研院所和院校的科技优势,为地方现代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培训人才,也成为军队积极参与地方两个文明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军队向地方转让的科技成果累计达数千项之多,帮助地方培训科技人员100多万人。到世纪交替之际,全国已经涌现出国家级和省级“双拥模范城(县)”1000多个。[232] 全军官兵先后参加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累计起来,开凿山丘300多座,架设桥梁200多座,铺设公路、铁路二千余公里。全军还支援地方建设50多个飞机场,40多个码头。支援能源建设,包括电厂、油田、矿山等300余骨干工程。[233]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每当遇到重大自然灾害发生,人民解放军官兵总是冲在最前面,充当突击队和主力军的作用。
1987年5月6日到6月2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发生特大森林火灾,沈阳军区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先后出动两个集团军又一个坦克师和部分预备役部队赶赴火灾现场。总兵力达3.5万人,各型飞机62架,地勤和各种保障人员1.4万人,汽车880余辆。在总面积1.7万平方公里的火场中奋战了28天,扑灭1公里以上宽的火头1700余条,开辟防火隔离带近900公里,[234] 为最终扑灭大火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8年夏季,我国南方长江流域和北方松花江流域、嫩江流域出现了罕见的持续强降雨。特大洪涝灾害严重威胁着受灾地区的工业、农业、能源基地的设施和数千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高度关注抗洪抢险斗争。共调动了30多万军队和武警官兵,12500辆各型汽车,1170艘舟艇,200余架飞机,迅速部署到抗洪抢险第一线,使之成为夺取这场斗争胜利的中坚力量,形成和平时期罕有的大规模用兵。在抗洪抢险中,各级指战员均表现出优良的军人素质,其间有110多位少将以上的军官活跃在第一线。南京军区有1500多名师团一级的指挥员不分昼夜奋战在最关键的地段。经过将近两个月的艰苦奋战,参加抗洪抢险的部队共抢修加固堤坝1万多公里,封堵决口和排除险情14000余处,救出遇险群众300多万人。有26名官兵献出了年轻的生命。[235]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情发生后,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迅速作出反应。震后2小时07分,成都军区2架直升飞机飞临灾区上空查看灾情,与此同时,驻灾区部队9100名官兵立即投入了抢险救灾。地震当天,就有2万官兵抵达灾区,其他各路大军也都于当天和其后数日内,用最快的速度空运、摩托化行军、徒步行军向灾区疾进。数日之间,灾区集结起13.7万部队,超过60架直升飞机和大批的各种专业车辆。
在抗震救灾中,人民解放军共解救和转移群众1471534人,抢救被掩埋人员84017人。全军和武警官兵还积极响应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锦涛主席的号召,向灾区捐款4.27亿元,捐赠衣被2.1万件(套)。军队系统党组织交纳9.64亿元“特殊党费”。抢险救人阶段过后,广大官兵又投入了安置受灾群众和恢复重建的工作。此次抗震救灾中,共有138个救灾英雄集体和236个救灾模范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奖励。[236]
在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将继续全面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