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

时间:2023-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自身根本利益的需要,中国明确表示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面对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疑虑,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宣告,中国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和平发展的重要条件。

四、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外交工作不断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党中央反复强调,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中国外交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出发,中国外交工作的思路更为明确、清晰,提出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总体布局。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自身根本利益的需要,中国明确表示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面对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疑虑,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宣告,中国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2004年4月24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主题演讲中明确指出:“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253]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则正式提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254] 和平发展道路的精髓是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这是中国将长期坚持的战略选择和外交方针。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外交的创造性发展就是积极倡导和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这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和平发展的重要条件。2005年4月22日,在雅加达亚非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向世界各国发出呼吁:“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255] ,首次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7月1日,中俄首脑举行会晤,将“和谐世界”的概念写入《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第一次确认为两国之间的共识。9月15日,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表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演讲,提出“面对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谐,强调和谐,促进和谐,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256] ,全面阐述了“和谐世界”的丰富内涵。2006年8月,党中央召开全国外事工作会议,把建设“和谐世界”确定为我国外交工作的目标。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提出:“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257] 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的文件中确认了这一外交目标。

为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中国政府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外交活动。通过进一步开展全方位外交,中国同大国的关系保持稳定并有所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取得重要进展,此外,还通过多边舞台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在与大国关系方面,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深入发展。2005年6月2日,中俄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互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批准书,至此,中俄两国彻底解决了所有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两国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2005年11月,胡锦涛在会见美国总统布什时,就进一步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提出五点建议,进一步推进了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中国同欧盟及其主要成员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2008年5月,胡锦涛主席对日本成功进行访问,开创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新局面。同时,中国同各主要大国还启动了战略对话磋商机制。

在同周边国家关系方面,2005年4月,中国同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和斯里兰卡四个近邻宣布确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或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中印两国还签署了《解决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首次认同应调整现有边界的原则。同月,在印尼举行的亚非峰会和万隆会议50周年纪念活动中,胡锦涛发表演讲,全面阐述与亚非国家合作共赢的明确立场:政治上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经济上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文化上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安全上平等互信、对话协作。中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缔结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使上海合作组织进入全面务实合作阶段。作为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首个非东盟国家,中国在推动南海、东海的共同开发上积极努力,并与东盟国家达成经济合作协议,规定到2010年逐步取消大部分双边贸易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

在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方面,2003年召开的第二届《中—非合作论坛》通过“亚的斯亚贝巴行动计划”,规划了双方在经贸、社会等各领域的合作。2006年,中国成功主办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主办的规模最大、领导人出席最多的国际会议,对巩固和发展我国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关系具有重大意义。2004年,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联盟共同成立了“中—阿合作论坛”,中阿在新世纪的合作迎来了新起点。同时,中国与拉美、加勒比和南太平洋地区国家的互利合作也不断深化。

在多边外交方面,从2003年起,中国参加了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的对话会议。在朝鲜半岛和平问题上,中国为朝核问题和平解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到2008年,中国已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300多个国际公约,22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两万人次,[258] 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经过积极努力,中国外交双边与多边并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互相促进、全面发展的新型模式已经初步形成。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也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坚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致力于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了积极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