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党的建设战略新部署

党的建设战略新部署

时间:2023-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新使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要完成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党的建设不仅丝毫不能放松,而且必须不断加强以提高党执政理国能力。为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六大站在历史新的起点上,对党的建设历史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党的建设作了战略部署。四是高度重视社区党的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

第二节 党的建设战略新部署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提出的又一新的伟大目标。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新使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经验和成就为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但是,对于一个人口多、底子薄,又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确实面临很大的困难。做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于我们党。因而,要完成这一新的历史使命,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既是历史的昭示,又是现实的要求。总结近代以来中国发展的历程,分析许多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就不难发现,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十多亿人口的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要完成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党的建设不仅丝毫不能放松,而且必须不断加强以提高党执政理国能力。

为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六大站在历史新的起点上,对党的建设历史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党的建设作了战略部署。十六大报告分析指出:总结党80多年来的历史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此,党必须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既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又善于记取失误的教训;既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路线带领群众前进,又善于从群众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既善于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又善于组织引导干部和党员在实践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要按照这样的要求,实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推进理论创新相统一,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坚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相统一,使党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核心。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并从六个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

1.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一是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全体党员,在全党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二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要带头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三是在全党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教育,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一是坚持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二是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和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三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和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四是增强法制观念,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五是立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3.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一是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二是扩大在市、县进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三是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进一步发挥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四是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五是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六是全党自觉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的原则,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

4.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一是要认真贯彻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注重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和群众公认的人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二是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工作力度,着重帮助他们加强党性修养、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三是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工作。四是继续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五是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和增强团结为重点,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通过不断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后继有人。

5.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途径。二是搞好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企业党组织要积极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三是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企业党组织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和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四是高度重视社区党的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特别是要加大在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五是全面做好机关党建工作和学校、科研院所、文化团体等事业单位的党建工作。六是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七是重点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干部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壮大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八是注意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九是适应新形势,探索党员管理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

6.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一是要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目的,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按照中央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一靠教育,二靠制度,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二是认真研究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把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贯彻到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共产党员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努力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团结和带领群众不断前进。三是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进一步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坚持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防止和惩治腐败的合力。

上述党的建设新部署、新要求,为新世纪党的建设指引了努力的方向。中共十六大后,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为基础,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党建工作新格局逐步形成。

【注释】

[1]《中国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版,第57页。

[2]《中国统计年鉴——2006》,第281页。

[3]《中国统计年鉴——2006》,第1028页。

[4]参见《中国统计年鉴——2006》,第1028页。

[5]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表18-14:利用外资概况,第752页,计算得出“九五”时期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898亿美元,“八五”时期为1611亿美元,增长80%;“九五”时期外商直接投资2135亿美元,“八五”时期为1142亿美元,增长87%。

[6]参见《中国统计年鉴——2006》,第787页。

[7]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中国改革开放30年》,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20页。

[8]参见《中国统计年鉴——2002》,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版,第758页。

[9]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中国改革开放30年》,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19页。

[10]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中国改革开放30年》,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19页。

[11]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中国改革开放30年》,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19页。

[12]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30多年前,邓小平用“小康”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中国现代化所要达到的是小康状态。他曾经说:“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正如邓小平所说,“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为了规划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蓝图,邓小平设想了著名的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00年,我们已胜利地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全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人均GDP达到848美元,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