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党的建设总体布局
党的十七大在党的建设上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个现阶段党的建设的主题,进一步完善了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和战略部署,为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
(一)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提出并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推动党和国家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在这样的形势下,全党迎来了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胡锦涛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五年的工作,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指引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行动纲领。大会高度评价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的工作,认为胡锦涛所作的报告集中了全党智慧、凝聚了各方共识、反映了人民心声,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以战略性思维和前瞻性眼光描绘了我国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大会通过了关于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批准胡锦涛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
这次大会审议并一致通过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决定这一修正案自通过之日起生效。这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对党章的修改主要集中在九个方面:一是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在总纲部分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二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大论断写入党章。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是把和谐的目标写入党章。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四是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章;五是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写入党章;六是把党在领导军队建设、民族工作、宗教工作、统战工作、外交工作等方面形成的方针政策写入党章;七是把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党的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认识和成果写入党章;八是把党的一些具体制度写入党章,规定:党的各级组织要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实行任期制,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定期向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九是新增了对党员、党的干部和党的各级组织的要求的内容。要求党员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党的干部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求党的基层组织对党员进行服务、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等等。把这些内容写入党章,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十七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重要的会议。大会的历史性贡献,是在揭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反映时代发展新要求和各族人民新期待的基础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全面部署。这对我们党带领人民继往开来、开拓奋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是对党的各方面建设所形成的有机整体的总体概括,是对党的各方面建设的总体部署,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对党的建设的要求,对党的建设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的指导意义。党的十七大总结历史经验,根据新的实践要求,明确提出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五位一体”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根本性问题作出了更全面、系统、深入的回答,使党的建设的发展战略和总体部署更为清晰和完整。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形成有了一个很长的探索和发展过程。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首先提出了“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同时在组织上和作风上建设党”的建党思想,把党的建设确定为一个伟大工程,形成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建国后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一总体布局继续得以坚持和深化。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在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的基础上,适应新时期国际国内历史变化和党的建设的新要求,科学地回答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思想,并强调制度建设在党的建设中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开始通过改革和完善党的具体制度来保障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的效果。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首次把党的制度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相提并论,从而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雏形。
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前,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提出“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使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四位一体”的特点更加明显。与此同时,江泽民还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保持党的先进性”、“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等重大思想,为丰富发展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做出了新的贡献。
中共十六大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继续丰富发展党的建设总体布局。2002年11月,在党的十六届一中全会上,胡锦涛明确提出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作为我们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性任务,强调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应该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同年12月,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胡锦涛首次提出了“坚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的执政党建设总要求。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2005年1月14日,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胡锦涛首次提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概念,指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1]。2005年1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强调: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最终要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任务的提出,再次丰富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内涵。2006年6月30日,在纪念建党85周年讲话中,胡锦涛着重论证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特别强调: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既是一以贯之的,又是与时俱进的。这就决定了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2]。同时,他还在讲话中提出:要深刻认识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工作作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2007年6月25日,他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时又首次提出了反腐倡廉建设的概念。2007年10月15日,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系统提出了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任务,把反腐倡廉建设和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并列起来,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进一步完善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
“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突出特点是把反腐倡廉作为一项建设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并列。中国共产党对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是高度重视的,但长期以来,反腐败是作为作风建设的一个部分提出的。实践证明,反腐败对执政党来说,是有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重大政治问题,既要坚决惩治腐败分子、查处大案要案,更要注重从源头上防止腐败,把反腐败同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相联系,努力造成一个让腐败现象既难以产生又易于消除的社会条件。显然,对此仅从作风建设角度提出和解决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指出,廉政建设中许多问题也不能只用执政党的作风建设去涵盖。把反腐倡廉作为一项专门建设提出,与其他四项建设并列,不仅强调了它的战略地位和极端重要性,而且有助于从党或国家工作全局和现代化建设长远发展的高度作出规划,推进反腐败斗争和廉政建设深入持久地进行。这在执政党建设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创新。
(三)党的建设总体部署。围绕现阶段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五位一体”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对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进行展开和有机部署。这就是: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3]。在此基础上,报告还明确了当前党的建设的六项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概括起来,十七大对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就是“一条主线、五个重点、一个目标、六项任务”。其中把“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个党的建设总目标处于总摄地位,进一步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凸显了这两大建设对其他建设的统领作用;分别提出党的“五大建设”各自的重点,使党的建设的着力点更加明确;重申“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明确“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这就使党的建设总体部署内容更全面、结构更严整、操作性更强。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和总体部署,是我们党从实践上、理论上探索和创新党的建设的重大成果,深刻揭示了党的各方面建设的地位、作用和内在联系,集中体现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对执政党建设的本质要求。它顺应时代潮流和全党同志意愿,符合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对党的要求,符合党的自身建设的实际需要,是现阶段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体很强的指导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