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坚定的理想信念

坚定的理想信念

时间:2023-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前进的指路灯塔,是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也是我们党的强大政治优势。在革命战争年代,无论是面对强大凶恶的敌人还是艰难困苦的环境,无论是战场上还是刑场上,坚定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始终激励着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坚忍不拔、前赴后继地英勇斗争。河北省国税局原局长李真因受贿罪、贪污罪被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处死刑。

坚定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前进的指路灯塔,是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也是我们党的强大政治优势。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坚定理想信念,既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个人成长进步的需要,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一个长期实践和永无止境的过程,坚持不断学习、不断改造、不断提高。

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根本、最危险的动摇。领导干部不论职位多高,不论出身多好,不论过去有过什么功劳,一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了偏差,就抵挡不住名利、地位、金钱、美色的诱惑,就会身不由己地堕进腐败的泥潭。共产党人并不是禁欲主义者,领导干部照样有个性化的抱负、爱好和生活需求,但是党员领导干部既然处在代表执政党掌握人民赋予权力的位置上,在其位就得谋其政,必须也只能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最高追求。古人说,堤防不筑,尚难支移壑之虞;操守不严,岂能塞横流之性。理想信念是奉献奋斗的力量之源,也是品格操守的约束红线。信念不动摇,要高举旗帜。一个人组织上入了党,是否就高举了信念旗帜?是否就迈实了步子?欲望产生理想,理想产生信仰,信仰产生信念,信念产生追求,有了明确的目标追求就会为之奋斗。

在革命战争年代,无论是面对强大凶恶的敌人还是艰难困苦的环境,无论是战场上还是刑场上,坚定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始终激励着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坚忍不拔、前赴后继地英勇斗争。李大钊之所以能在敌人的绞刑架下大义凛然,就是由于他胸怀“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信念。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到处都是白色恐怖,到处都是血雨腥风,许多人被杀害。从1927年3月到第二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人就有2.6万多名,被杀害的革命群众多达28万多人。也有许多人被吓跑了,不少党员宣布退党,党员数量从大革命高潮时的6万多人急速减少到1万多人。然而,在这个危难的时刻,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公开向国民党的媒体宣布自己加入中国共产党,赤胆忠心,天地可鉴。他在58岁时爬雪山过草地,是红军长征队伍中年纪最大者。他在《言志》一诗中抒发了自己的远大志向:

丈夫落魄纵无聊,

壮志依然抑九霄。

非同泽柳新梯弱,

偶受春风即折腰。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什么面对艰苦、身处逆境,仍然那样英勇斗争、矢志不渝呢?就在于他们树立了对共产主义美好前景的信仰。正如邓小平所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在真正的共产党人心目中,理想是作为毕生追求的真理,而在投机者那里,理想只是一种时髦而已。

人生最可怕的就是丧失理想。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儿子的信》中说道:“如果一个人的头上缺少一颗指路明星——理想,那他的生活将会是醉生梦死的。”丧失了正确的理想,就会失去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政治风浪中,在关键时刻,就会辨不清方向,站不稳立场,甚至会使你的人生走向毁灭。面临生死考验,则会贪生怕死,叛变投敌;面临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则会滥用权力,腐败变质。

有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往往都是从理想信念滑坡开始的。从解放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到改革开放时期的胡长清、成克杰等人,他们也曾有过崇高的理想信念,也曾为人民流过汗、出过力、立过功。可是,他们在权力、金钱、美色面前,经不住诱惑,动摇了固有的信念,崩溃了心理防线,最终葬送了自己的前程,成了人民的罪人。

胡长清本是一个在穷乡僻壤长大的穷孩子,小时候放过牛,种过田,砍过柴。童年的胡长清,一双球鞋穿了整整五年,靠自己赶集卖胡萝卜补贴学费。参加工作后,胡长清心里不能说没有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的信念。但是,“光宗耀祖”“升官发财”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根深蒂固,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他的人生观里始终缺乏坚实的思想基础。走上领导岗位后,胡长清面对权力、金钱、美女的诱惑,本来就不牢固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彻底熄灭,开始大搞权钱交易。胡长清在《我的悔过书》中自我剖析道:“回忆反省自己入党30年,用共产主义的理想去战胜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太差,正确的东西没有去占领,错误消极的东西就乘虚而入,产生了思想的大崩溃,犹如脱缰的野马,一放而不可收拾,最终动摇理想、丧失信念。”

河北省国税局原局长李真因受贿罪、贪污罪被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处死刑。宣判当日,记者采访时问他:“最终走向了毁灭,问题的根子在哪里?”李真回答:“我对党的理想、信念产生了动摇。人一旦丧失了信念,就像一头疯狂的野兽,不是掉进深谷,自取灭亡,就是被猎人开枪打死。”这席话振聋发聩,是值得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反思和警醒的。实践证明,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仰的危机是最致命的危机。

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任何时期都会遇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这恰恰是在树立坚定的理想与信念时首先要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问题。理想是一种奋斗目标,而现实讲的是我们当前所处的环境。理想总是与现实有着差距的,有时甚至与现实处于完全对立的状态。现实是不完善的,正因为它的不完善所以才需要理想。如果现实像理想一样美好,就不再需要理想;如果理想没有高于现实的地方,理想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

理想与现实又是对立统一的,它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制约。理想不是空想,它源于现实,受现实的制约。只有建立在科学的、现实的基础上的理想才有生命力;完全脱离了现实就成为了空想。要实现理想就必须从实际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再好的理想也只是水中花、雾中月,是不可能实现的。同样,现实也要受到理想的制约。并非任何现存的东西都具有现实性,具有现实性的东西总是与必然性、规律性联系在一起的,是可以纳入理性范畴的东西。我们赞成在正视现实的基础上构筑理想,在理想的鼓舞下改变现实。

共产主义作为人类最美好的理想,要把它变为现实,就必然要经历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这当然不是说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不可捉摸的,我们应该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作出科学的预见。要科学地预见,就离不开马克思主义这个“望远镜”。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认识前进道路上存在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无论是封建制取代奴隶制,还是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人类社会的这种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更替过程,都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

资本主义制度自始至终存在一个无法克服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尽管当今资本主义国家在不断进行自我调节,甚至学习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做法,使得资本主义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并没有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消失,发生变化的是这个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和激化程度,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仍然存在并且在新的基础上被进一步积累和放大。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恩格斯论证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并没有过时,它或迟或早都要起作用。

资本主义发展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它的固有的基本矛盾没有解决,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东欧剧变后,一些人预测资本主义将进入“黄金时代”,但事实并非如此。当今世界190多个国家中,绝大多数国家在搞资本主义或宣称在搞资本主义,而其中真正称得上是发达国家的只有二三十个,而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的49个国家基本上都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对于这些穷国、弱国来说,资本主义连表面和暂时的繁荣都没有带给他们。就是那些为数不多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大多是靠殖民掠夺完成其资本的原始积累后发展起来的。现在,连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看到资本主义矛盾重重,危机不断,认识到资本主义绝不是一种至善至美的永存的社会制度。作为共产党人,我们有什么理由对共产主义丧失信心呢?!

马克思、恩格斯不愧是历史辩证法大师。他们一方面揭示了“两个必然”的历史趋势,另一方面又谆谆告诫全世界的无产者:“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打一个简单的比喻,当一个人的生命过程还没有走完的时候,除非有特殊情况,他是不会死亡的;反过来当一个新的生命没有孕育成熟的时候,他也是不会诞生的。

封建制取代奴隶制、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都是以一种私有制形式取代另一种私有制形式。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面,是以崭新的公有制取代、否定资本主义的私有制,这种社会变革的独特性质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它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对这一点,我们必须正视,不要奢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要把共产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决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出现曲折和反复是不可避免的。前进中的曲折和反复,并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失败,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正因为共产主义运动有挫折,所以才更需要有矢志不渝的理想。

我们一些同志,看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受到挫折,就对共产主义理想产生怀疑,甚至对共产主义未来悲观失望,实际上是一种短视的表现。我们还有一些同志爱引用列宁的一些话来问,不是说“帝国主义是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吗?为什么像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丧钟不但没有敲响,反而是列宁所缔造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丧钟却敲响了呢?如果我们不能把这个问题放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去理解和看待,那么就很容易在思想认识上出偏差。

回顾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有高潮,也有低潮,而总的趋势是越过一个一个低潮,走向一个又一个的高潮。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等等,这些大事件都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处于高潮的标志。而在每两次高潮之间,则存在比较缓慢发展的局面,有时甚至是出现局部暂时受挫的局面,这些就是社会主义事业处于低潮的表现。这条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轨迹告诉我们,尽管前进道路上有困难、有曲折,但共产主义作为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我们只要把握了这一基本规律,就能做到在困难和挫折中看到光明的前景,就能更加坚定我们的共产主义理想。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很多社会形态要以百年、千年,甚至是万年为单位。二三百万年的原始社会不论,奴隶社会在中国和欧洲维持的时间都是长达几千年。封建社会在欧洲延续了1000多年,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从英国工业革命算起,资本主义从它的产生到现在,也只有300多年的历史。英国、法国的资本主义制度都曾经历过封建势力的复辟才最终得以确立。因此,我们对待历史,特别是近代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要把它放到历史长河中去考察,我们检验它的尺度,不要选错,不要以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为尺度,更不要以一年一月为尺度去检验历史长河中的一些事物。

理想信念不是一种封闭的精神状态,而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它表现在行动上。离开了追求理想的实际行动,理想也就不成其为理想。而且只有通过追求理想的实际行动,理想才能化为现实。马克思说过,思想本身不能实现什么,还需要掌握实践力量的人。美好的理想若是停留在头脑中和口头上,那它只能是不结果实的花朵。只有实际行动才能体现和确证一个人的理想信念。

看一个人是不是真有理想,主要不是看他主观上是否有美好的愿望和想象,而是看他是否在实际行动中为追求理想而奋斗。如果一个人只是想得很美妙,说得很动听,却没有实际行动,这就说明他对理想没有坚定的信念,甚至很难说他拥有理想。

当前,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空谈远大理想而脱离实际的空想主义。有的同志可能会这样认为,既然我们的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那么就不能采取与共产主义原则不相符的政策;否则,就是放弃共产主义理想。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有这么一些人,对我国改革开放中推行的一些与共产主义原则不尽相符的政策评头论足,说三道四。还有的死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来攻击现行政策。这种倾向让其发展下去,就会成为教条主义,使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会发生失误。

另一种是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的功利主义。有的同志可能会这样认为,既然现在采取的各项政策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现实必要的,既然我们对遥远的未来不必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那就说明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件十分遥远的事,应该淡化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追求现实主义、功利主义。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有这么一些人认为理想是天上的“星”,利益是地上的“灯”,天上的“星”虽然美好,但可望而不可即,只有地上的“灯”才是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提出宁要地上的“灯”,而不要天上的“星”。这种倾向导致的后果是,不但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就是眼前的工作也不可能做好。

要坚定理想信念,就必须在坚定对党的信仰上下工夫。胡长清、成克杰、丛福奎等形形色色的腐败犯罪分子,无一不是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对党失去了信仰。成克杰曾打电话告诉他女儿:“现在共产党变了,你在国外好好待着吧。”丛福奎攫取大把的钱财,到处烧香拜佛求升迁。可见,理想信念的动摇,必然导致政治上的蜕变、经济上的贪婪和生活上的堕落。腐败问题,表现在钱财上,根子在理想信念上。

要坚定理想信念,就必须在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上下工夫。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理想和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人生追求,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目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要正确判断改革中的是非得失,充分认清社会主义改革的光明前景,坚定对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要坚定理想信念,就必须在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上下工夫。信念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坚定的理想信念,离不开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人们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也是促使我们在政治上日益成熟坚定的有力武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就有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就有了可靠的政治保证,推进建设和改革开放就有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要坚定理想信念,就必须在强化实践意识上下工夫。理想信念不是空洞的。要把理想信念变成现实,更重要的是行动和实干。首先,要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的求实精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理想是一个过程,如果将这一过程比做一条漫长曲折坎坷的路,实干就必须从第一步开始,从本职工作开始。无论多么远大的理想,它的实现都要从小事做起。我们每个人从事的本职工作,也许看上去是不起眼和无足轻重的,但它却是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小事并不因其平凡而没有意义;相反,我们的宏伟事业正是建筑在无数平凡小事的基础上的。其次,要有实事求是和高度负责的科学精神。实干不是蛮干,而是在科学的方法指导下的实干。信念只有在掌握科学方法,不断取得成功时才更为坚定。事业心和责任感的结合,是实干中坚持科学态度的基础,没有科学的态度,实干、苦干就会事倍功半。第三,要有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进取精神。人正是在不断战胜困难和挫折中开拓前进之路,实现理想信念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现实生活中,只有那些敢于正视并勇于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人,才能体现出人格和信念的力量,才能拥抱美好的理想。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在火热而且多彩的社会实践中养成。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既是创造灿烂人生的需要,也是完善自我人格的呼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