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仪三,1934年11月出生。1956年考入同济大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校。现任建设部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20世纪80年代以来,努力促成平遥、周庄、丽江等众多古城古镇的保护,享有“古城卫士”、“古城保护神”等美誉。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保护委员会颁发的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主要著作有《护城纪实》、《护城踪录》、《江南古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等。
口述:阮仪三
采访:张 靖 过夏玲
整理:张 靖
时间:2010年12月30日
地点:同济规划大厦
扬州、苏州、绍兴是我探索历史文化名城进一步保护的基地
我是生在苏州,长在苏州,在苏州念的中学,然后从苏州参军出去的。我父母是扬州人。我的高祖,也就是我父亲的祖父叫阮元,是扬州名人,是清朝嘉庆年间的太子太傅,做过云贵总督、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在他一生当中做过不少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阮元祠堂和阮元坟茔现在是历史文化遗产申报单位。阮元祠堂和阮元坟茔的修复、保护,都是我经手的。我为扬州、苏州这两个城市做了不少事情。这两个城市都是中国重要的历史城市,留下很多重要的文化遗存和美好的风光。江南园林甲天下,我就把扬州、苏州,后来还加上绍兴,作为我重要的对历史文化名城如何进一步保护的基地。因为我的学生需要有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场所,我就把扬州、苏州,包括绍兴作为我的实习基地。当时我每年带学生到扬州、苏州、绍兴去,连着差不多一直做到1994年。对这3个城市所有的情况,我都清楚。像苏州,我就专门写了一本《姑苏新续》。这本书可以作为学生重要的课外教材。因为在该书中,我把对苏州古城到底如何保护,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和谐发展等进行了论述。除了苏州古镇以外,对扬州、绍兴周围的古镇我也做了很多的保护工作。这些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我决定终身为我国的建设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父亲是苏州电厂的总工程师。他是中央大学第一届毕业生。皖南事变发生后,有一批被打散的新四军干部(都是我家的扬州亲戚)逃到我家里。那个时候我就对新四军、共产党有了好感。1950年二三月份我就参加了共青团。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毛主席号召保家卫国。当时我们中学里的80个优秀共青团员全部参军,被分到海军干校去学习。我在那里连着学习了一年,然后参与了华东海军出海护渔护航、开辟航道的任务。那个时候,长江口以外都被国民党封锁。比如上海到青岛、上海到舟山、上海到福建去的航线都是不通的,沿途岛屿上都有国民党的军舰。我们军舰一出去就要和他们交火。除此以外,还有很多海盗。海盗有枪有炮,我们和他们也经常交火。以后一江山岛、大陈岛、东矶列岛、南麂列岛这些岛的解放战斗,我都参加了。所以说我很幸运,当了真正的水兵,参加过战争。我立过3次三等功,得过两次大奖,被共青团通报表扬。我是优秀共青团员,就申请入党,但是申请一直没批下来,说需要考验。后来知道这主要是我父亲的原因,我父亲是国民党员。到1953年的时候,我父亲被打成反革命。那个时候很讲究成分,我就从部队里复员回来了。部队里的首长告诉我,不要去当什么干部,你出身不好,只有好好念书,而且不要去念机密专业、文史专业,去搞土木、机械专业吧。我就考了同济大学,念了土木系。考上同济大学以后,我父亲的事搞清楚了,被无罪释放,恢复原职。1956年的12月9号,我被批准为共产党员。成为党员以后,我决心献身于国家的建设事业,决定终身为我国的建设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当时我选择的专业是我自己所喜欢的建筑城市规划。
古城名镇都付出了我的心血
实际上,历史文化遗产是很重要的遗产。同济大学当时就开始研究中国城市发展史。我的毕业设计做的题目就是《苏州古城保护》。我做这个规划设计得到了最好成绩。我们的系主任、教育系主任,都认为我做这个例子将对中国今后的城市发展起特别的作用。所以我一毕业就成为我们董教授的助教,研究中国城市发展史。我跟着董教授在全国城市做调查,今年到西北,明年到东北,后年到西南,再后年到东南,用了四五年的时间,差不多跑了100多个城市,当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有了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自己的目光就不一样了。中国的这些历史城市丰富多彩,极其辉煌,留下来那么多珍贵的财富。当时像平遥这样完整的古城,应该说在中国比比皆是。我就亲眼看到,我们有些城市就是完整的唐代的形式。80年代之后全拆光了,我泪水都掉了下来。我觉得这么好的东西,第一件事就是要很好地保护。欧洲你去看看,罗马的东西在,希腊公元前的东西在。我们公元前的东西呢?没有了。不要说公元前,宋朝那孤立的几幢房子我们都没有了。说起来我们这个泱泱大国辉煌得不得了,但很多东西都没有了。在这一点上时间非常紧迫,特别在现在大规模发展的时候。发展当然要,这个硬道理一点不假,但是保护也是硬道理,不保护就没有了。保护下来以后你当然可以合理发展,保护也是发展,发展文化事业。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大家都应该来珍惜我们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因为这是中国一个重要的根基。
阮仪山设计的古镇保护规划图
应该说,这些古城古镇都付出了我的心血。你说哪个好,这些街,这些镇,都各有特点,实际上六个古镇,各有精彩。江苏的周庄、同里、甪直,浙江的南浔、乌镇、西塘,这些名镇都有它自己的重要的特点。例如乌镇,是产丝为主的,它是沿河水巷,水巷上的房子都建在水上,都是水上人家。西塘,都是一个个廊子,整个古镇1.8公里长,被廊子围起来,整个镇下雨不用打伞,晴天也不会晒太阳。所以每个古镇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应该说都好,都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更重要的是给当地带来很大的福利。譬如以周庄来说,我1986年去的时候,每个人的收入是一年800元,现在这个镇一年的门票收入2.8个亿。光凭这一点,整个镇就完全“发”起来了。它才多大面积?3 000多人口,0.26平方公里。这么一个镇,由于认真保护历史建筑,没有像其他的古镇一样拆掉老镇建新房,保留了老街,保留了老房,结果发展了旅游事业,城镇经济也得到发展,给农民带来实惠。这一点,我心里也很欣慰。为保护这些古镇我倾注了自己的心血,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把自己的事业融入党的事业
把自己的工作和党的事业结合起来,不要处处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比如说平遥的保护,1980年开始的,1990年才见效,真正见效是到了1997年以后。1997年它获得世界文化遗产称号。从1980年到1997年,整整17年的时间。周庄也是,周庄是从1986年开始,到2000年才正式发展起来的。因此你要坚持不懈,坚定信心。要把这个事业当做党的事业,当做国家的事业,人民的事业,当地老百姓的事业。我很欣慰的是,平遥不会再拆,周庄不会再败,这些城市成为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我觉得非常的愉快。
对我来讲,只要是对人类、对我们国家、对我们人民是有利的,我就挺身而出。当时为了保护这些历史古城,斗争也是激烈的,你要保,人家要拆,他说你是妨碍社会主义建设,是阻碍前进的绊脚石。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大家晓得这些古城价值在什么地方。老百姓说,这些破房子要来干嘛,把它拆掉,拆掉可以建新房子。我就利用我们的规划指导,告诉他们可以建新房子,但不要在这个地方建。告诉他们这些古建筑的价值所在。他们接受了我这个理念,把老房子保住了,新房子也盖起来了。这样做不是为了某个人,而是为了我们整个民族、整个国家以及我们整个千秋万代的事业。
链 接
保护平遥
推土机开始了轰鸣,阮仪三则开始为保护各地古镇古迹不停奔走。1980年阮仪三来到山西,著名而珍贵的大型票号古城“介休”、“忻县”等全被毁了,只剩平遥。而那时平遥也在拆:古城被拉开了几百米的口子,180幢明清建筑要被拆掉。阮仪三直奔当地政府部门,可是没人理他。他于是找到省建委主任,并当场承诺:“只要停工1个月,我们就可以免费制定建设规划,帮助实施。”随即他带领12个学生在平遥搞测量做规划,又将当地文物保护和技术人员请到同济大学免费培训。同时他还请国家城市规划和文物保护部门的权威人士和省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人到平遥考察,从而争取到了保护经费。时任建设部总顾问的郑孝燮和文化部文物处处长的罗哲文十分激动,在阮仪三的规划书上写下“这是刀下留城救平遥”的批文规划书被山西省建委批准了。平遥古城就这样被保了下来,之后和丽江古城同时入选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开创了中国规划保古城建新城的先河。
保护周庄
阮仪三第二个精彩之作是保护周庄等6个江南水乡。上个世纪80年代的江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村工业化浪潮,地方政府拆桥毁房,填河建厂……江南水乡一片狼藉。阮仪三心急如焚地来到水乡宣传保护理念,阻止拆毁,却被当地官员当作瘟神赶走。那个年代,根本没人相信破破烂烂的古镇可以靠旅游赚钱。无奈之下,阮仪三另辟蹊径。一个画画的同事告诉阮仪三,苏州的周庄是靠摇船进去的,很穷,很美,没有工业项目。阮仪三觉得有门,带了30个学生直奔周庄,把老街区全画了下来,一一规划,不但免费,还将学校5 000元科研经费直接汇入周庄,作为保护经费。那时,5 000元可是很大的一笔经费!
1986年,周庄等6个古镇终于实施了阮仪三的规划。1995年起,古镇旅游业渐渐兴盛,2000年以后古镇旅游带动了经济,一个镇一年收入好几亿元。以周庄为首的6个古镇成了旅游大户,走红全国,确立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自然人文环境,发展旅游振兴农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全新理念。
——《北方新报》2011年1月14日
采访札记
知我者,谓我心忧
我是一个喜欢历史文化的人,对古建筑有着浓厚的兴趣,对名城古镇有着特殊的好感。这次采访阮老师,我获益匪浅。说起古城镇,阮老师的话匣子就很难关上了:“现在保护要从更高的层次来认识,从保护我们民族优秀的遗产来认识。中国城市的特色丢了,但还没丢尽,要求我们去恢复和创造,创造我们的新城市新风格。”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阮仪三教授说:“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一片开发建设中,我是真的忧心如焚。当时很少有人能听得进我的话。那我们就从推土机下抢救,救下一点是一点,只希望不要把我们好的东西都弄光。平遥古城就是那个时候抢救保护下来的。”
“刀下救平遥”、“以死保周庄”,阮仪三以他的方式拼力保护中国古城遗迹。他说:什么叫爱国主义?爱祖国,爱家乡,爱民族,就要知道自己家乡、自己民族的特点,这些无形的精神底蕴,是寓于具体的实物环境之中的,留下真实的历史生活环境,就是留下我们民族文化的根。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阮老师谈了自己许多方方面面的经历心得,气氛轻松融洽,我收获了许多。这位老人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的谈吐,他的信仰,他的坚持,无不深深触动我们的内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