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虎,1950年12月出生。198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 年12月参加工作。1975年5月被分配到普陀区房管系统工作。现任上海西部企业集团物业总监。徐虎曾于1986年、1988年两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1989年、1995年、2000年三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6年5月和7月相继被评为全国优秀工人代表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口述:徐 虎
采访:郦 毅
整理:张 颖
时间:2011年1月10日
地点:上海市总工会
再苦、再累,我心里也是高兴的
我本来是务农的,1975年的时候,被分配到了普陀区房管所。从农村到上海,我当上了水电工后,要管小区内差不多6 000多户居民的水电维修、房屋养护。很多人问我,当时苦不苦、累不累?我说苦还好,因为我是苦出身,从小就在老家务农,那个时候比现在更苦、更累,所以可以说习惯了吧。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水电工,做的也是很平凡的工作。我接到的夜间报修单,有的也是我分内的事情,有的是我分外的事,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我只不过把工作的时间稍微延长了一点,从而可以帮助居民解决更多的问题。之所以会引起这么广泛的影响,主要是社会对这种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精神的迫切需求。尤其是我们房管行业,要和居民的住房打交道。住房上一旦麻烦,他们需要尽心尽职的房修工来帮他们解决麻烦。我的出现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当时大家都是吃大锅饭的,多干少干拿的钱都一样,所以社会才对这种精神尤为赞赏。我认为,既然做了这一行,就应该把它做好,为居民排忧解难。能帮他们解决生活问题,我也十分开心。我们房管行业实际上是最能影响普通老百姓的一个行业,所以它的每一件大事、每一个突出人物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父亲是一名工人,母亲是一位菜农,家里的条件不是很好。我从小就经常受到父母的教导:“阿拉是普通工人出身,干一行就要干好一行,脏一些累一些不怕,主要是要做好。”我也一直记着他们的话,所以我要尽力完成我的工作。很多人问我:那么苦那么累的工作,你当时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啊,有没有想过放弃,或者是偷偷懒什么的?其实,有时我也想休息。但是如果我休息的话,我们那片居住的居民晚上出现突发状况怎么办?比如下水道堵了,电灯坏了,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虽然第二天可以再报修,但这一个晚上他们就没法生活了。这是我的工作,是我的职责,我应当要做好。而且,辛苦过后也有欢乐。我记得,有一次上门修抽水马桶,那户居民又是端茶,又是敬烟,还特地写了封感谢信到房管所。那个时候,我觉得我的付出是值得的,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所以再苦、再累,我心里也是高兴的。
徐虎(前排左二)为居民疏通下水道
每天晚上,我都奔波在去居民家中的路上
有一次,差不多是吃饭时间,其他人都下班了。一位居民急匆匆地跑过来说有急修,我就跟着过去了,帮助解决了问题。时间长了,我发现,当时有很多水电问题都出现在人们晚上下班回家做饭这段时间,这个时候我们房管所也早已经下班了。我就在想,这个时候出现了什么问题居民们又找不到我们,那怎么办呢。后来我从警民联系箱中得到了启发。当时警察部门设了一个箱子,让有情况的人把情况写下来然后投入箱内,从而取得联系。我想依样画葫芦,让居民们如果有什么急修,就把情况写在纸上,投到箱子里,我就按照纸上写的情况挨家挨户上门修理。我记得我当时做了三个报修箱,安装在了小区的三个角落。报修箱上面写着:“凡附近公房居民,如遇到晚间水电急修,请写上纸条放入箱中,本人将为您服务。开箱时间:每晚七点。中山北路房管所:徐虎。”从做好箱子的那天起,我就每天定时地去查看箱子里的报修情况,然后再骑车去一家家地修。那个时候通讯也不发达,只能通过这个比较原始的手段来和我的居民群众、服务对象取得联系,效果还是不错的。差不多三个箱子兜一圈要一个半小时左右。十几年来我天天如此。每天晚上,我都会奔波在去居民家中的路上。我除了外出开会、住院开刀,从没有中断过这一工作。这也是我的原则。如果我不去准点开箱,就意味着将可能有家庭在断水、断电中度过一个夜晚,我自己订的规矩得自己遵守啊。
方便了大家的同时,我也失去了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11年间的8个除夕夜,我都没能和家人度过。我虽然很想和家人在一起,但是我知道,越是节假日,居民用水用电量就越大,水电的故障就越多。所以我不能休息。让我很安慰的是,时间长了,我发现了有许多人和我一样,骑着“老坦克”去帮助居民修理。我也教了好几个徒弟,让他们帮我一起去修理。之后我的工作就减轻了不少。但是我的同行们的服务意识得到了加强,这点是让我非常高兴的。
活到老,学到老
我现在在上海普陀区西部集团担任物业总监,主要就是做物业市场的调研,已经不再做修理工作了。转型之后,我觉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城市“房管”正在向物业管理转型。我就想到了“本帮物业”这个概念。
8年前,西部集团成立了徐虎物业经营公司,给了我实践“本帮物业”想法的机会。我发现,在物业市场的形成过程中,我的报修箱虽然渐渐地完成了其历史使命,但报修箱所体现出来的服务意识非但没有过时,反而正在成为物业这个城市“新行当”的生命线。“人性化、个性化”,成为我设想中的“本帮物业”的特色所在。
不过现在这个想法,我还在考虑当中,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不断地进行充实,还需要一段时间来积累和实践。
很多人觉得我戴眼镜的样子显得非常有知识,开玩笑说,我像是个做老师的。但我觉得,我永远是个学生。在人生中,我要不断地学习才行。
1999年年底,我完成了华东师范大学的业余大专学业。我觉得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用笔把自己的感受、想法和建议写下来。这5年多来,我在《支部生活》、《解放日报》、《上海房地》、《城市开发》、《中国建设报》等报刊发表管理论文和工作体会30余篇。社会在进步,现在和我们那个时候不一样了,但是对待工作的热情不能变。
采访札记
要为社会作贡献
2011年1月,我非常荣幸地采访了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徐虎。他本人和几年前网上的照片一样,顶着副厚厚的眼镜,给人感觉非常和蔼、非常有知识,我们都喜欢称他为徐老师。徐老师很认真地回答了我的问题。我问他,当年的水管工具体从事些什么?他告诉我,水管工其实主要就是疏通下水道、检修水电。我问他:辛辛苦苦几十年,那么累、那么苦,有没有想过休息?他笑着说,当然想过。但是我休息了,谁去帮那些居民排除困难呢?苦是苦了点,但是我以前是务农的,所以这点苦这点累,也不算什么了。听着徐老师的回答,我感慨很深。我一直听我父母讲以前的事情,知道当时工作的艰辛。像徐老师这样不求回报,认真负责完成自己工作的人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我觉得,我们这些跨进新世纪的人,不能忘记老一辈的教诲,要干一行爱一行,为社会、为他人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