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星级”村官的良知与奉献

“五星级”村官的良知与奉献

时间:2023-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塔庙村先后获得了区二星—四星级标兵村,并夺得了全区唯一一个五星级标兵村的桂冠。从此,我们走上了靠车“吃”车的路子。塔庙村原本红红火火的工业经济遭到突如其来的打击,一夜之间产品停产、厂房空关、设备闲置、村民下岗……合资后储运中心解体。这意味着塔庙村每年要减少3 000多万元的产值。

吴世琪,1940年11月出生。197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2003年连续24年担任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塔庙村党支部书记,他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抓住机遇,奋力拼搏,全村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他在任24年,村级经济增长400多倍,为村民留下1.8亿元固定资产和1.72亿元银行存款。他个人连续20多年被评为区、县先进工作者;1989年、1993年、1995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1996年度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区“十佳”村干部;200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塔庙村先后获得了区二星—四星级标兵村,并夺得了全区唯一一个五星级标兵村的桂冠。

口述:吴世琪

采访:陈晓琴

整理:陈晓琴

时间:2011年1月13日

地点:上海市嘉定镇塔庙村村委办公室

我是1971年到村里工作的。当时大队下面还有生产队,我先是在生产队搞财务,之后根据工作需要去做粮管员。当时工资是36块,由集体收的,我是年终拿工分。后来我去做了总会计,两年以后就当了农业生产大队长。1980年我做了村支部书记,一直做到2004年4月18日正式退休。在这过程中,碰到许许多多的事情,也有很多的困难。总的来讲,是依靠党的政策,村民们的支持,最终解决了这些困难,才有了今天的塔庙村。对此我感到很高兴也很欣慰。回顾这些年的工作,我觉得就是一个抓住机遇,艰苦创业的历程。

改革之初艰难创业

塔庙村在改革开放之前是走人民公社道路。那时候,农民出工是评工分,没有生产积极性,缺粮很严重。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家户户分到田,粮食就吃不完了。没有改革之前,村里有10个小生产队,其中几个差的生产队,农民一天只有一包香烟的钱,生活很困难。当时村里连办公的地方都没有,只好借了一个祠堂办公。后来经济状况好了点,才建了个村办公室。到上世纪80年代又重新建了个比较好的村办公室。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去苏南地区经济发展得比较好的村镇取经,回来后也想学着搞乡镇企业。可是当时一无项目,二无技术,三无人才,搞工业很难啊!只能一步一步来。刚开始没有工厂厂房,就四个人搞研磨,研磨好交给工厂收取劳务费。后来我们办起了五金厂,再后来给上海汽车厂加工轿车的门铰链、消声器。我在去江苏取经的路上,无意中发现一些上海的汽修师傅在退休后到外地“发挥余热”,几家汽修厂开得红红火火。我从中受到启发:“上海汽车厂这么大的企业就开在身边,我们也可以从汽修厂做起!”于是,1984年我们创办了第一家汽车修理厂。不过却遇到了一个难题;当时还是计划经济为主,上面不支持我们办厂。那时候的观点还是农村要以农业为主的,不能搞工厂。办汽车修理厂必须要有技术,所以只能偷偷摸摸去学。和上海汽车厂联系好后,我们晚上派四位同志去培训。这四位同志先去学技术,出来后就成为汽车修理厂的骨干了。当时塔庙的汽车修理厂在安亭地区是第一家。从此,我们走上了靠车“吃”车的路子。

1985年上海大众成立,上海汽车厂搬迁至塔庙村继续生产。我们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全力以赴配合厂方做好征地、动迁、建造新厂房等工作。寒冬腊月,村民们在雪地上搭起帐篷过冬,没有一句怨言。当年,我们就与上海汽车厂合办了一家正规的、专修上海牌轿车的汽修厂。1989年,双方合资创办上海客货车配件厂,批量生产上海牌皮卡,两年后产量猛增到上千辆。1991年,塔庙村工业产值超过亿元大关,工业利润达到1 056万元,在上海村级经济体中跃居第四。

在困境中找到发展之路

可是,我们的创业之路不是这么顺利的,一个更大的困难在等着呢。1992年,上海市决定下马上海牌轿车。塔庙村原本红红火火的工业经济遭到突如其来的打击,一夜之间产品停产、厂房空关、设备闲置、村民下岗……此时我的大女儿又因病去世,可以说这也是我人生中的最大遗憾。当时面对内外交困,我是非常痛苦的。可是,我是个领头人,是村民们选出来的,我不能倒下,必须要在困境中找出路。当时我想到了大众。那个时候全国各地都在争上海大众的配套业务,我们应该“近水楼台先得月”,要抢机遇,争取项目。经过努力,我们谈下了两个汽车项目:一个是桑塔纳轿车储运中心,当时这个项目厂方已经和其他两个地方有意向了,我们经过努力争取过来了。另一个是上海同舟焊接厂项目,专门为上海大众配套生产汽车焊接件。

吴世琪(右)下基层

记得那时候我在嘉定开会,区里领导下任务要我们达到1 000万元利润。我们嘉定的马陆,是一亿元的产值与不到1 000万元的利润。我们产值不到一个亿却要达到1 000万元的利润。这个任务艰巨啊!多亏有这汽车工业,我们完成了任务。

接着,我们遇到了一个更大的困难。1999年,为了与国际接轨,上汽集团决定将储运中心与荷兰合资。合资后储运中心解体。这意味着塔庙村每年要减少3 000多万元的产值。当时我的情绪很低落,但还是要顾全大局。后来我们通过努力,发展第三产业,租赁厂房。目前塔庙村已经拥有16万多平方米的厂房,一到两年里,原定利润和产值都达到了。2003年产值达到了8.6亿元,利润8 500万元。就这样,我们在克服一个个的困难中找到了经济发展之路——“依托上海大众,服务上海大众”。

两手都要抓,搞好文明创建工作

经济上去的同时,塔庙村的精神面貌也必须改善。塔庙村从1986年以来连续被评为市、县、区“文明单位”、“文明村”,累计荣获几十个市、县、区级先进文明称号,其中1997年拿到6个市级文明奖。这些荣誉是来之不易的。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重点抓环境卫生的整治和硬件建设。先后修建、贯通多条高标准、高质量的水泥路;铺设供水、排水管道,让家家户户喝上高标准的饮用水,用上抽水马桶、淋浴房等卫生设施;建立垃圾房和公共厕所,为村民改善村容村貌。村委会还投入重金,为家家户户安装程控电话、有线电视,添置液化气,为中专以上的学生发放奖学金。近年来,我们重点抓管理,注重经常性和突击性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做到管理人员天天到位、垃圾天天清运、河道天天打捞、道路天天清扫、垃圾房厕所天天冲刷、药水天天喷洒,常规考核评比与上级参观抽查一个样。

硬件上去了,软件没上去也不行,精神文明软件建设比硬件建设更难。例如,要改变农村生活习惯提高村民素质,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完成的。我们也想了一些方法并贯彻落实,以“抓文明、促创建”为载体,通过评选“五好家庭”、“新风户”,组织、发动村民广泛参与“讲文明、树新风”活动。针对少数村民中存在的封建迷信等迹象,一方面加强破除迷信、移风易俗的正面宣传,通过各种宣传阵地、科普画廊和会议,大力弘扬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对个别“钉子户”加强教育监管。目前,塔庙人自觉遵守“七不”规范,不搞封建迷信活动。

吴世琪为村民奔波

我在走的时候留给新班子三句话:“第一,市级文明村的牌子不能砸;第二,先进党支部的荣誉不能丢;第三,工业经济的发展势头不能停。”其中,我对文明创建是看得非常重的。要保持就不能有一丝松懈,要双管齐下。

践行党的宗旨,为村民谋福利

我是个农民,老百姓选我当干部,我就要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这是党的宗旨,要牢记。所以,我在平时工作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我是干部,要多做点工作,多为老百姓解决点困难。做工作也好,做事情也好,首先要做人。做人做事做官,做人是第一位的。退休后,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一个基层干部,做好不容易,老百姓的评判是标准。如果多数人说你好,少数人说你不好,这是正常的。如果多数人说你不好,少数人说你好,这就不正常了。要做到让所有的老百姓满意,那是不可能的。总的来说,说我好的有,说我不好的也有。我是凭自己良心去做。党和政府给了我这么多的荣誉,我应该对得起这些荣誉,对得起党和政府的信任。我这一生一直忙于工作,一点业余嗜好都没有,打麻将、打牌什么的都不会。我就想多做工作,为老百姓多办点事情。每天都早出晚归,千方百计做好工作。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下,竞争这么激烈,要有忧患意识,必须努力工作。

我带着村里面一班人,包括支部成员,拧成了一根绳,为塔庙村的发展出力。我们获得了很多集体荣誉,连续获得区“先进党支部”称号、三次被评为上海市农村五好党支部,还连续四届被评为上海市先进村委会,两度被评为市劳模集体。

到退休的时候,我带走了四样东西:一个自己购买、使用多年的旧茶杯,一本平时经常学习的党章,一本新颁布的党员纪律条律,一本塔庙村村规民约。我把这几样东西装进一个小塑料袋,像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走了。我觉得这几样东西对我意义重大。我在村里工作30多年,看着塔庙从贫穷到富裕,看着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靠的就是这几样东西。塔庙富了,但我们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本。

对塔庙村未来发展的期望

我这一生的工作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塔庙村的发展。另外,党和政府给我这么多荣誉,我很荣幸也很高兴,这是我最大的精神收获。就个人而言,现在的生活我也很知足了。我的收入也不错,政府对我很照顾,我本来消费也不高。所以应该说,生活方面还可以,我很满意。

我退休已经7年了,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刚退下来的时候,我经常走错路,不知不觉就到村里去了。虽然退下来了,我依然关注着村里的发展。因为我把我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这里,我十分热爱这个地方。我希望新班子能继续努力,让这个地方发展得更好。第一,我认为干工作要有原则性,也要有灵活性。比如,我们拆厂造桥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当时选了120亩的土地作为新厂区,可是这块地的前面被一条河挡住了,只有造桥才能过去。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刚建的厂要拆掉,搬厂还要造座桥,这不是浪费吗?可事实证明,这个做法是正确的。2004年后,村里土地没有了。村里班子千方百计向园区要资源要土地,现在也搞了好几个厂,很不容易。第二,我希望,干群关系要搞好。不利于团结的事情少讲,有利于团结的事情多讲。应该说,现在塔庙村还不错,农民退休也好,没退休也好,都进入国家社保。听说55岁退休后,每个月可以拿到1 350块,加上村里工厂的分红,生活应该蛮好的。所以现在村民积极性也很高,这也有利于搞好干群关系。第三,我最大的希望是,塔庙村要做到马不停蹄,不能处在一个水平上。我有一个体会,保持就是落后,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就是落后了。一个企业不想发展实际上就落后了,所以一定要不断发展。最后还有一点就是农民新村建设,这个工作我没有做好,这也是我的一个遗憾。因为塔庙处在工业区,没有土地,建设农民新村是要土地的,我们这里很难做到。政策不允许,不好规划。塔庙现在90%以上的村民是一户两家,城镇上一个家,村里一个家。现在区里领导已经在我们村里蹲点了,也开始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我希望能把这个问题解决,让塔庙村真正成为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采访札记

我眼中的优秀共产党员

采访结束了,我的脑海中还时常浮现着他的形象——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

他是个普通的基层工作者,一名老党员,言语朴实,衣着朴素。他总是说:“我是大家选出来的,我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

他是人们心中的领路人,他带领塔庙村走上了致富路;他是人们眼中的贴心人,他用28年的时光换来了大家对他的尊重与敬仰。

他两袖清风,一生正气,为了塔庙村的发展,他精打细算。他总说:“该花的钱要花,不该花的钱一分钱也不能花。”“工人的工资5块钱也不能少,5块钱就可以做一桩事情的。”可他从未为自己牟私利。他总说:“比起一般老百姓,我已经算不错了,我很知足。”作为汽车村的村支书,他从不私用公车,喜欢骑着自己的“老坦克”——一辆破旧的自行车。

他是位慈爱的父亲。问到人生的憾事时,他的眼中有泪光闪现,满脸的悲痛,因为他的爱女身患重病时,他未能在她的身边,这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他是个戒骄戒躁的人。他说自己这么多年的工作,“应该能打个及格分”。因为还有些事情是做不到让群众都满意的。

这就是我眼中的一位优秀共产党员——原塔庙村党支部书记吴世琪。他身上具备的素质正是我们要学习的优秀共产党员的素质: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