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抗美援朝运动在吉林

抗美援朝运动在吉林

时间:2023-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处境危急,中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与朝鲜仅一江之隔的吉林省,为抗美援朝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朝鲜三千里江山遭受美国侵略者践踏,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危机时刻,吉林人民决不能视而不见,袖手旁观,在中共吉林省委、省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于抗美援朝运动之中。

抗美援朝运动在吉林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从其称霸世界的全局战略出发,迫不及待地进行武装干涉,并且向“三八线”以北大举进攻,同时,也出动飞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的城镇和乡村,公然将战火烧向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处境危急,中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1950年10月初,中共中央从挽救朝鲜危局、保卫中国安全和维护世界和平这一根本立场出发,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决心克服一切困难,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同朝鲜人民一起反击美国侵略者。与此同时,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与朝鲜仅一江之隔的吉林省,为抗美援朝作出了重要贡献。

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的中部,东与俄罗斯接壤,东南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望,南邻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北与黑龙江省相连。吉林省延边、通化地区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仅一江之隔,边境线长达1206公里。吉林人民同朝鲜人民唇齿相依的睦邻友好关系由来已久。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在朝鲜三千里江山遭受美国侵略者践踏,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危机时刻,吉林人民决不能视而不见,袖手旁观,在中共吉林省委、省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于抗美援朝运动之中。

中共吉林省委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结合吉林省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以达到全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为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做好思想准备。

宣传教育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1950年7月19日至1950年10月20日。1950年7月13日上午,吉林省总工会、省保卫世界和平签名运动委员会、省民主青年联合会、省青年团工作委员会、省民主妇女联合会、省学生联合会、省文艺学术联合会、省文学艺术联合会、省中苏友好协会等人民团体,为响应全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的号召,召开了吉林省展开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周讨论会,各人民团体代表一致同意吉林省展开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宣传运动周,决定号召各地各界人民积极参加这一运动。1950年7月19日,中共吉林省委根据“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的通知精神,发出《关于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周的指示》,决定全省于7月22日成立吉林省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确定7月22日至29日为全省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周。目的就是对全省人民反复深入地进行宣传教育,使人民彻底了解美国侵略亚洲人民和破坏世界和平的罪恶,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是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要任务,也是打击美国战争阴谋的最有效办法。要求“各市县党委亲自领导运动周,一切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要积极参加,广泛地吸收党内各方面人士参加到运动中去。”[1]22日上午,全省各界人民代表集会,成立了“吉林省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省委副书记李德仲为主任,委员37名。大会号召全省各族人民积极参加宣传活动,认清形势,提高警惕,准备回击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与此同时,各市县相继成立了运动委员会,利用巡回宣传、组织游行、贴宣传画、讲演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全省通过一周的宣传教育活动,城乡广大群众对国内外形势有了初步的认识,澄清了社会上的一些谣传及混乱思想,提高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了爱国热情,用实际行动支持朝鲜人民的正义斗争。8月1日,吉林、长春两市各界群众8万余人举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23周年,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台湾、朝鲜的大会,以此表示全省军民向美帝国主义侵略者作必胜的斗争具有充分的决心和信心。

1950年8月11日,中共吉林省委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发出《关于深入开展和平签名运动的指示》,提出开展和平签名运动与积极进行反对美帝的宣传教育,不但是为了积极壮大全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声势,而且在政治上组织上都有极重大的意义。要求“全省签名运动应结合反美帝宣传再深入一步,签名人数应达到400万左右,吉长与各县市镇应达到人口80%,农村一般的应达到1/2”[2]。根据省委的指示,省委宣传部及时编制了宣传提纲和宣传材料。各地党委宣传部门、机关团体及党团员干部按照省委布置,先后召开了关于朝鲜形势问题的会议,许多干部、党团员深入街道、区村,通过座谈、讲演、贴宣传画等方式,广泛地进行反美宣传和爱国教育,组织各阶层群众进行和平签名运动。截至9月15日,全省参加签名已达4438095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63.9%。[3]10月20日,吉林省、市级机关,学校、工厂、企业、各区居民,工商界、医务界,市郊农民,各群众团体,150多个单位举行会议,一致抗议美国扩大侵略战争的血腥罪行,热烈拥护外交部的历次声明,坚决表示:要用加紧生产、工作、学习的实际行动,加强国防力量,随时准备粉碎美国的侵略,保卫祖国的安全。

第二阶段:1950年10月26日至1950年12月末。1950年10月26日,根据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时事宣传指示》的要求,中共吉林省委于11月3日、5日先后发出《关于开展反美宣传运动的指示》、《关于开展时事宣传运动的指示》,提出11月9日至15日举行一次反美运动周,各市县党委对于宣传工作需加强具体指导。机关、团体、学校都应组织宣传队、宣传组,深入城市居民及农村群众,举办讲演会、座谈会,或进行街头讲演,充分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展开反美宣传。“通过宣传教育,使全省人民对美帝国主义应有一致的认识和立场,坚决消灭亲美的反动思想和崇美恐美的错误心理,普遍树立对美帝国主义的仇视、鄙视、蔑视的态度。”[4]按照中共中央、吉林省委的指示,全省上下迅速掀起反美宣传教育的热潮,各市县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宣传教育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如长春市用各种形式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相继举行了反对美国侵略宣传周,举办《朝鲜照片展览会》、《反美侵略资料展览会》,文艺工作者创作演出了反映抗美援朝内容的话剧、京剧、评剧、歌剧、歌曲、杂耍等节目287个;市抗美援朝分会编辑出版了《反对美国侵略文艺征稿作品汇集》4册,市文联先后编印《反美文艺演唱材料》40集,鼓词《血债》,歌剧《保卫咱们的好光景》、《张大哥出战勤》,话剧《上当》、《顺妮》,在全市影响很大。又如,东北人民大学本着坚持正课学习,又积极参加抗美援朝运动的精神,在校内外积极开展宣传活动,他们搜集侵略阵营与和平阵营力量对比材料,制作图表、漫画220余幅,在校内外展出;他们还排练了话剧《上当》、歌剧《千仇万恨》、《唇亡齿寒》等35个节目,演出30多场,观众1.7万人。他们还组织213人的宣传队,深入到181个居民组宣传,收效很好。通过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使全市人民认识到,中国不但有必要出兵,而且一定能够战胜美帝国主义,最后胜利是属于中朝人民的,消除了一些人的疑虑和“崇美”、“恐美”情绪,增强了战胜美国侵略者的信心和决心。再如,延边地委(后改为延边州委)动员18038余名宣传工作者,培训5300余名宣传骨干、文艺队员,到各乡、村、工厂、市、镇、街道去进行抗美援朝爱国主义教育。他们在各地以讲演会、座谈会等形式回忆和控诉了当年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的悲惨遭遇,迸发了人民抗击美帝国主义的激情。通过宣传受到教育的群众达40多万人。

img74

东北人民大学的同学组成农村宣传队,向农民宣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要意义

第三阶段:1951年1月至1951年6月末。1951年初,中共吉林省委在总结前两个月全省抗美援朝时事宣传工作时指出,全省抗美援朝时事宣传还需要深入与提高一步,必须使宣传鼓动与城乡人民的经济生活的重大问题,及各阶级的思想动向密切结合,纠正只一般化地讲解时局。并于1951年1月9日发出《关于抗美援朝时事宣传内容的指示》,提出开展时事宣传应先调查研究当时当地群众生活中重大的困难疑惑,把这些问题提高到抗美运动上去,进一步控诉美帝,启发其爱国主义觉悟,提高其爱国热情。4月6日,吉林省委又发出《关于普及加深抗美援朝爱国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的通知》,进一步强调指出,爱国主义教育在各地区还很不平衡,还存在着严重的空白区和空白点。要进一步组织广泛的人民控诉,订立爱国公约,拥护签名,组织“五一”城乡大示威。这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加深”与“普及”。“加深”就是要检查群众思想情况,进一步针锋相对地有效地解决问题,树立明确强烈的仇美、爱国与胜利信心。“普及”就是达到“每人每处”,要大力组织社会性的宣传,特别是使宣传达到中间及落后阶层群众中去,及农村宣传薄弱的空白区域中去。4月25日,吉林省委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又发出《关于加强抗美援朝、镇反与丰产运动宣传教育的指示》。明确指出,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与丰产运动不是对立的,只有抗美援朝与镇压反革命教育的深入与开展,才能更好地推动群众的丰产运动。各县区党委书记应亲自主持抗美援朝的宣传,并在抗美援朝运动中把群众宣传网建立起来,党委书记与党委委员必须做报告员,都要分工到一定的地区做报告,必须努力执行中共中央的指示。根据吉林省委的指示精神,3月下旬省委宣传部召开市宣和县宣会议,并举办区委宣传委员训练班。会上规定了宣传内容,制订出计划,统一步骤、日程,并提出消灭空白的要求。从4月初开始,各市县先后通过人民代表会议、抗美援朝代表会、党代会、宣传员大会等会议作了部署。4月中旬以后,全省1181名报告员、27069名宣传员,及临时组织起来的宣传队伍积极分子,将近10万人的宣传大军,一齐动手并指向空白和落后地区。通过报告、座谈、广播、读报、农校、黑板报和各种文艺形式——演戏、唱歌、大鼓、皮影、幻灯、宣传画、洋片以及大、小控诉会等进行宣传。省委宣传部印发宣传材料24万份,还组织4个组到磐石、舒兰、延吉、扶余4县进行抽查。据4个县统计,报告员在运动中作了1987次报告,参加的群众有327000人,其中最多的作报告24次,共开大、小集会60900次,宣传画共计3000余幅。延吉、磐石两县报告员向宣传员共传授218次。吉林市的广播大会一次就有18万人参加收听(占全市人口2/3强)。到“五一”为止,全省参加签名投票的人数已有4262000人,占全省人口72.1%;参加控诉美、日、蒋罪行的有3631000人,占全省人口55.8%;参加“五一”示威游行的有3591365人,占全省人口55.2%。[5]全省有70%以上的人受到教育,基本上做到家喻户晓。

吉林省抗美援朝运动从1950年10月正式开始,11月进入高潮。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吉林省各族人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积极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为了做好抗美援朝的准备工作,省委、省人民政府号召各市县动员群众、组织力量,抓紧落实东北局交给吉林省的各项战勤任务

1950年8月,吉林市先后接受加工棉大衣20600件,棉军衣22500套,棉被38000床,炒面900000斤,军粮9576吨的任务。[6]吉林市委、市人民政府先后成立了军服加工委员会、军粮加工委员会、炒面委员会等组织机构,派专人负责,迅速落实人员、设备、场所,及时地完成任务。同月,长春市接受加工棉军服43000套,棉大衣41000件,棉袜100000双,铁路员工棉大衣10000件,若干粮袋、手榴弹袋等任务。[7]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军服加工委员会,由市人民政府秘书长高诚领导。军服加工委员会采取动员群众带机入厂的办法,动员缝纫机3123台,随机入厂技工3123人,女工5130人,组建4个军服加工厂,均按时完成了生产任务。9月27日,吉林省委、省政府发出《关于紧急动员民工修飞机场的指示》、《关于动员民工修飞机场的通知》指出,接上级紧急战勤任务指示,马上须增修两处飞机场,以供保卫祖国之需要。任务重大,时间紧迫,必须动员大批政治可靠干部与民工方可完成。“决定动员民工1万人,大车1千台,修建敦化,永吉两个飞机场。要求各县委、政府立即动员,10月5日前到达指定地点,不得拖拉敷衍。”[8]各市县接到通知后,按照省委、省人民政府的要求,迅速落实。10月5日,图们铁路分局首批机车和职工赴朝参加抗美援朝运输工作。10月8日,通化专署在辑安建立边境军事供应站,从全县抽调党团员300人,为入朝参战的部队服务。

(二)吉林省各族人民积极迅速地行动起来,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10月15日至18日,吉林省委召开县委书记会议,省委书记刘锡五传达了东北局的指示,结合全省实际情况布置了公粮、战勤、扩兵救灾棉衣等任务。省委在总结中强调:1.依靠群众和工作中的群众路线。2.不能放松生产的领导,克服困难加紧生产,工业生产要与战争需要结合起来。3.在干部群众中作充分的思想动员。会后,各市县认真贯彻落实东北人民政府的指示和省人民政府的命令。长春市政府承担军粮加工任务,1950年10月至12月共“加工军粮高粱米16500吨、豆饼6040吨,收购干菜35000斤”[9]。1951年1月以后,军粮生产均按规定月加工任务如期完成。从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长春市共完成军粮加工任务有高粱米125000吨、豆饼68040吨,炒面1143759斤、煮肉200000斤、军需马料703吨,收购干菜35000斤。从1950年8月至1951年底,长春市共生产棉军服104000万套、棉大衣88000件、战士单军服227300套、棉袜100000双、托肩40000个、大头鞋620000双、铁路员工棉大衣10000件。[10]长春市搪瓷厂1952年为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生产搪瓷缸225000个,上漆红字“献给最可爱的人”,落款为“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赠”。1952年长春国营303厂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生产棉皮大衣380000件。

1950年10月27日至11月9日,吉林省人民政府遵照东北人民政府的指令,先后建立了长春、吉林、图们、磐石、陶赖昭、蛟河、敦化、明月沟、春阳等9个招待站。招待站主要任务是转送伤病员和招待过往部队的饮食用水等。据吉林省人民政府民政厅1951年末统计,吉林省招待站接待过往部队660994人,伤病员97562人,朝方家属2839人,志愿民工21294人,共计782689人。[11]抗美援朝期间,吉林省在国内参加国防建设的民工有1369000人,技术人员2135人;出动大车、胶轮车共118513台,马355539匹。[12]吉林人民为加强国防建设和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全省掀起群众性的参军参战和支前的热潮

1950年11月11日,中共吉林省委、省政府发出《关于扩兵工作的指示》。全省广大青年踊跃报名参军,出现了许多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上前线的动人事迹。如长春市郊第八区分水岭村青年农民张树全,大哥参加东北抗日联军壮烈牺牲,三哥、五哥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张树全为了抗美援朝保卫胜利果实,报名参军,他告诉乡亲们:“我一定多打死几个美国鬼子,叫他尝尝咱们中国老百姓的厉害!”为了欢送青年参军入伍,各县区组织腰鼓队、秧歌队,载歌载舞,锣鼓喧天,给入伍青年骑马戴花送到扩兵委员会。

img75

1950年12月15日延边首批参军青年

从1950年10月20日开始,按照中共吉林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指示,伊通、磐石、桦甸、蛟河、敦化、临江、辑安、东丰、郭前旗、乾安等县组成的担架队、民工大队、运输队陆续赴朝,担任运输、抬运伤病员等战勤任务。吉林省派去的担架队,有的跟随主力部队参加了五次战役,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把弹药、物资运送上去,把受伤的志愿军战士抬送到后方医院;还有的担架队在朝鲜停战后,留在朝鲜帮助朝鲜人民建设家园。处在抗美援朝第一线的吉林铁路局广大干部和职工,响应中共中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有2490名干部、职工参加了志愿抗美援朝大队,出动了全局半数以上的机车和车辆。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敌机的疯狂轰炸,顶着风雨严寒,用生命和鲜血筑成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把一批批弹药物资源源不断地送上前线,粉碎了美国侵略者实行的“重点轰炸,封锁咽喉”的阴谋,保证了抗美援朝的顺利进行。他们当中有665人荣立各种战功1141次,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的红旗勋章、军功章23枚。[13]涌现出荣立特等功、二级英雄王景洲,独胆英雄李茂,勇于献身的何英杰,炸不倒的赵青林,等等,他们创造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在铁路系统流传,震动全国。抗美援朝期间,吉林省派出的赴朝参战人员有53320人,其中:担架队员37636人,运输营1732人,汽车司机1713人,翻译7235人,武工队员1080人,各种技术人员1007人,各级干部2552人,其他人员365人。[14]

(四)保证战略后方安全,积极开展肃清匪特镇压反革命运动

为了巩固新生的民主政权,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国民经济工作的顺利进行,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于1950年11月在全省逐步开展了大张旗鼓地镇压反革命运动。在镇反运动中,全省共逮捕反革命分子9180人,依法判刑4507余人,镇压一批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这次镇反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反革命分子的气焰,彻底摧毁了反动势力的社会基础,进一步纯洁了党政组织,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保证了抗美援朝和国民经济恢复等项任务的顺利进行。

1951年6月上旬,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所指挥的南朝鲜军队打退到“三八线”以南,并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粉碎了“联合国军”的战略进攻。美国侵略者不甘心以失败告终,一边负隅顽抗,一边派遣特务对中国后方进行侦察破坏。如1951年7月14日深夜,一架无国籍标志的军用飞机侵入吉林省长白山上空,偷偷投下5名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特务,妄图在长白山创造“根据地”。他们四处活动,踏查地形方位,收集中国军事、经济、交通、气象资料,通过电台与总部联络。9月26日,二道白河护林防火检查站的两名女民兵,查出下山活动的特务李军英没有携带《入山通行证》,将他送交六区(安图松江)公安派出所民警处理。公安人员带李军英去县公安局的路上,李主动投降,并坦白交代了自己的罪行。为了迅速追捕伞特归案,10月6日,由省公安厅副厅长王吉仁、延边公安处处长姚昕、省公安总队司令部警备科科长组成反特联防指挥部。派省公安部队两个连参加,又动员延边公安干警、边防团、武装部、民兵等,组成5个搜捕队,8个侦察组,对老岭山区进行搜捕。10月29日,搜捕大队在老爷岭和花砬子两个敌特接头地点埋伏,两个特务走进埋伏圈,一个特务被击毙,另一个特务被俘虏。10月30日夜间,美国中央情报局又将10名南朝鲜特务空投在长白山天池附近,与先来的武装特务汇合,被中国搜捕队一网打尽。11月19日,搜捕队与伞特相遇交战,伞特1死1伤,2个被俘,逃跑1人。缴获一批电台、枪支弹药、食品药品及其他物资。国家公安部决定伏击入侵接应伞特的敌机。东北公安部队派谭友林副司令员率部队赴老岭地区指挥作战,从鞍山炮兵营调11门高射炮参战,吉林省公安总队抽调重机枪射手和弹药手12人,带6挺重机枪参战。11月29日晚23时,敌机出现在老岭上空,盘旋10分钟后,按信号指定地点减速,降低高度,将要用空取设备挂住地面空取器时,伏击部队一齐开火,敌机坠落着火,两名活着的美国间谍唐奈、费克图被捕。吉林人民再次粉碎美特的破坏阴谋。

(五)吉林各族人民积极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开展订立爱国公约,捐献武器,优待烈军属的运动

1951年6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决定在全国普遍地开展订立爱国公约运动,捐献武器,优待烈属军属及残废军人运动。同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向全国人民发出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属军属的号召。吉林省人民积极响应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的号召,在吉林省委、吉林省抗美援朝分会的组织和发动下,普遍开展了订立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做好优抚工作的运动。吉林市到7月初即有1848个单位订立了爱国公约,长春市有194个企业单位、3936个居民组、70个家庭订立爱国公约;磐石有4270互助组订立了爱国公约。到1951年底,全省70%以上的人口订立了爱国公约,共捐款710亿元(旧币,折合人民币710万元),可购买飞机47架;农村10万户军烈属的140万垧耕地都得到了助耕、代耕或包耕,对城市的军烈属通过安排就业、实物补助等方式,保障和改善了他们的生活。[15]

(六)在反细菌战中,吉林各族人民认清了帝国主义惨无人道的本性,提高了反细菌战的能力,稳定了后方

1952年1月,美国在朝鲜实施灭绝人性的细菌战后,又于2月起对中国东北地区撒布含有大量毒菌的昆虫,妄图毒害中国人民,美国的这一罪恶行径,激起了吉林人民的极大愤慨。2月26日,长春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青联、市学联等人民团体联合提出抗议,反对美国发动细菌战。在当年日本侵略者细菌工厂附近居住的广大村民,以所闻所见和亲身经历,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用细菌残害中国同胞的罪行,声讨美国走日本侵略者的老路,用细菌病毒杀害中朝人民的罪行,要求严惩美、日细菌战犯,表示用实际行动粉碎美国的细菌战。

美国从2月29日起,先后在吉林省25个市、县(旗)中曾不断地大量撒布了带菌昆虫和毒物,污染面积累计达1597780925平方米,发病的急性脑炎16人,其中死亡11人,死亡率69%;炭疽5人,死亡3人,死亡率60%。[16]吉林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决定各市县迅速建立卫生防疫委员会及小组,动员全省各界人民积极行动起来粉碎细菌战。3月6日,吉林省防疫委员会成立,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徐元泉为主任委员,刘建平、赵公民为副主任委员。之后,各市县相继建立了各级防疫委员会及小组(街、村以上设委员会,屯以下设小组),仅据17个市、县(全省25个市县)不完全统计,市、县、区街、村及机关、团体、学校、厂矿、企业各级委员会共3625个,计21300余人,其中专职人员61人,卫生委员2984人,卫生员7528人,卫生小组36594个,民办防疫队2097个,共51852人。从4月中旬到5月末进行了科学卫生知识训练,共73965人,其中卫生行政干部1662人,基层卫生人员12000人,中西医务人员3376人,并在省文教厅积极支持与帮助下,训练了大中学校师生及小学教员共56919人。[17]经过培训的卫生人员深入基层宣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延吉县龙山村完小校长朴在洪通过对师生宣传教育,使全村群众都知道反细菌战及一捕五灭八净运动的道理,把爱国卫生运动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为了更有力地揭露美帝国主义滔天罪行,进一步激起人民的义愤,吉林省卫生防疫委员会举行了“美帝国主义细菌战罪行展览会”,在吉林展览仅一个月参观群众即达98800人。在延边展览20天,参观群众5万人,起到了很大的教育作用。在开展反细菌战爱国卫生运动中,全省新挖与改良水井159625眼,新修与改良厕所537171个,疏通沟渠2069601米,填平污水坑73007个(合580053平方米),新建与清理下水道3905条(合403547米),运出粪便1459232吨,捕鼠2064900只,堵鼠洞4439967个,捕苍蝇52800斤,抹堵树洞199520个,堵洞下药148530个,药物灭蚤面积3638626平方米。[18]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控制了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证了人民健康,彻底粉碎了美国妄图用细菌战毒害中国人民的阴谋。

(七)吉林各族人民热情欢迎归国代表团和朝鲜人民的使者,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2年2月1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和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到达吉林省,省委副书记李德仲热情接待代表团,并同代表团成员进行座谈。代表团先后在吉林、长春、九台、榆树、舒兰、德惠、蛟河、敦化、延吉、安图、磐石等2市11县做巡回报告,向全省各界人民作报告172次,听众达215000余人;广播23次,听众约120万人;召开12次座谈会;访问了徐福修、韩恩、李玉今、刘青山、金信淑等英雄模范人物;发表文学文章13篇;并参观了发电厂、造纸厂、制片厂、煤矿、铜矿及学校、烈士馆等17个单位。[19]代表团所到之处,受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各族人民纷纷把鲜花和纪念品献给最可爱的人和朝鲜人民的代表。代表团在吉林省活动期间,收到各族人民赠送的日用品、毛织品以及各种纪念品,慰问品达7万余件,慰问金2亿多元(东北币)。

吉林人民为了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3年3月27日至8月10日,派出长春市文工团34名演职员,由副团长王兆一、王异带领,参加了中国人民赴朝慰问文工团,被编为第2团(东北地区)第2队。他们在朝鲜的137个日日夜夜里,不畏艰险,不辞劳苦,风里来雨里去,行程4000余里,几乎走遍了战云密布的朝鲜西海岸和部分海岛,在阵地前、海岛上为志愿军和部分朝鲜人民军及朝鲜观众,慰问演出140多场,转达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祖国人民对志愿军的关怀和爱戴,并把表达吉林人民热爱志愿军深情厚意的3万多封慰问信带给了志愿军,胜利地完成了慰问最可爱的人的光荣任务。同时,他们通过和志愿军官兵的广泛接触,听战斗英雄的事迹报告,参观地下长城——坑道等,受到了深刻的国际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学到了志愿军的高贵品质。全队受到2团领导的表扬,刘中、刘玉勤、杨珍年、李树森4位同志各荣立3等功一次。

(八)吉林各族人民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无私地帮助朝鲜人民

1950年11月初,朝鲜人民军第7军团(约3万人)到吉林省整训。吉林省人民政府把接待安置的任务交给磐石县人民政府。磐石县委、县人民政府接受任务后,发动全县各界群众有房出房,有物出物,热情地接待安排朝鲜人民军第7军团,截至11月21日,磐石县人民政府为朝鲜人民军第7军团提供高粱米934115斤,大米200819斤,菜金237889亿元(东北币),全县农村倒出八九千铺炕,腾出一所小学,县人民政府倒出1/2的办公室和宿舍。[20]许多群众看到朝鲜人民军衣服单薄,穿着单鞋,戴着单帽,就发动妇女给朝鲜人民军做棉鞋2000双,捐献很多棉衣服和棉帽。保证了朝鲜人民军的整训工作顺利进行。

1952年10月,吉林省人民政府接到东北人民政府指示。有一批失去父母的朝鲜难童需要安置在吉林省。这批朝鲜儿童从4岁到14岁,共7608人,工作人员1082人。[21]吉林省人民政府决定,妥善安置各地接收朝鲜儿童以后,首先为朝鲜儿童进行健康检查,对发现有疾病的儿童立即治疗。各市县接收安置部门对朝鲜儿童全部供应细粮和肉、蛋、鱼、水果等,确保儿童有足够的营养。各地还根据儿童的不同年龄,办13个初等学院,5个爱育园,6个人民学校。在接收安置朝鲜儿童的工作中,舒兰县委、县人民政府受到东北局民政部的表扬,并将安置朝鲜儿童的经验印发给东北各省。长春、吉林、九台、舒兰等承担抚养朝鲜难童任务的市县,发扬了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积极、热情的为难童服务,圆满地完成了抚养任务。

在朝鲜战争期间,朝鲜国立电影制片厂被美机炸毁,朝鲜电影艺术工作转移到中国。经政务院批准,文化部责成东北电影制片厂(今长影)协助他们拍片。朝鲜国立电影制片厂电影艺术工作者在厂长李夕津的带领下,于1951年5月25日来到长春。他们利用东影厂制片设备和器材先后拍摄了《少年游击队》、《为了祖国》、《保卫家乡的人们》、《打飞机》、《侦察兵》、《海岸》和《人民胜利》7部故事片。制作了《粮食战线》、《八·一五》、《走向胜利》、《为了前线》、《朝鲜儿童》、《土地的主人》、《信川公判》、《朝蒙友谊》、《斯大林逝世》、《三八节》、《停战谈判》和《欢庆胜利》12部纪录片。制作了《新闻简报》48本。[22]他们最初来长春100多人,生产任务紧张时,达到400人。东影厂不仅对他们的生活做了妥善安排,并在人力物力上给予了大力协助。中朝两国电影艺术工作者在一起友好相处,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53年11月,朝鲜电影艺术工作者全部离长回国。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长达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胜利结束全国性的抗美援朝运动也随之宣告结束。

在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中,中共吉林省委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指示,领导吉林人民积极投身于这场运动之中。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吉林省各族人民发扬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团结奋斗,全力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纵观吉林省抗美援朝运动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从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一)吉林省委的正确领导和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是吉林抗美援朝运动蓬勃发展的先决条件。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吉林省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和东北局的各项指示精神,根据各个阶段的不同任务,结合吉林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切合实际的决定、指示和要求,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在全省各族人民中形成了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的政治局面,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是吉林省抗美援朝运动蓬勃发展的精神动力。吉林各族人民把最优秀的儿女送到抗美援朝战争最前线与美国侵略者作战,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终于迫使美国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在众多的抗美援朝优秀儿女中,最具代表性的吉林籍英雄人物有:荣立特等功、荣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的郭忠田、徐长富、杨宝山;荣立特等功、荣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的关崇贵、高云和等;荣立一等功,荣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的王景洲、支全胜等。他们在朝鲜战场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英雄事迹流传全国。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吉林省还组织了许多担架队、运输队赴朝随军支前。他们在炮火硝烟的战场上把伤病员送到后方,再把后方的作战物资送到前沿阵地上。他们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跟随志愿军部队南征北战。抗美援朝战争中,吉林省有18260名志愿军指战员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他们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垂不朽。

img76

用机枪击落敌机一架,立特等功,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的关崇贵

(三)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无私地援助朝鲜人民,是吉林人民抗美援朝运动蓬勃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力量源泉。朝鲜内战爆发以后,吉林省委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在吉林各地积极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美国侵略朝鲜、台湾的真实目的,提高了吉林人民对抗美援朝运动的认识。省委、省政府在安排援助朝鲜人民的指示中,多次指出,我们援助朝鲜人民就是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组织好人员安排好朝鲜来我省的人员。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任务,也是我们的指导思想。

(四)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建立巩固的后方基地,是吉林人民抗美援朝运动蓬勃发展的主要特点。吉林地处祖国边陲,其延边、通化地区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仅一江之隔,不论是从战略角度,还是从地理位置、交通运输等方面都决定了吉林省具有成为抗美援朝后方基地的优越条件。

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侯恩杰执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