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无私才能无畏
不讲原则就没有公正,在一个人身上失去原则,在众人面前就失去了说服力。你得罪一个该得罪的人,就会有许多群众真心支持你,被得罪的人时间长了也会理解你。
生活不断告诉我们,一个人若只为私欲所累,便容易受制于人,就容易失去自己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容易在很多情形之下失去尊严。做一个无所畏惧的人,必须首先做到公正无私,尤其是领导干部。
作为领导干部,如果私心很重,整天患得患失,尤其是遇到需要为公家、为集体作出决策,需要担当一些风险的时候,就会担心害怕对自己不利,于是止步不前。他们畏惧的是什么呢?畏惧的是眼前利益的得失,实际上,他们并不明白,真正应该畏惧的不是别的什么,而是历史、是人民群众。相反,无私者,就完全能够抛弃一切私心杂念,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只要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他就愿意赴汤蹈火,他就无所畏惧。
无私才能敢于坚持原则。一些领导干部面对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时,不敢讲真话、讲硬话,在遇到危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时,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他们不敢挺身而出,不敢坚持原则;而一些领导干部则完全相反,只要是为了集体的利益,只要是为了群众的利益,他们就敢于出来讲真话、讲硬话,敢于坚持原则。事实上,不讲原则就没有公正,在一个人身上失去原则,在众人面前就失去了说服力。你得罪一个该得罪的人,就会有许多群众真心支持你,被得罪的人时间长了也会理解你。即使人家记恨你,你也不用担心,无私者无畏。历史上的廉正清官,从宋朝的包拯到明朝的海瑞、于谦,他们都是性格刚直无私的人,所以在生活中,他们才无所畏惧。2004年12月28日晚,CCTV2004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各个奖项在北京饭店揭开谜底。在年度人物的评选中,时任国家审计署署长的李金华赢得满堂彩,一个人赢得了两座奖杯:2004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和年度人物大奖。“我是代表8万名审计干部来领这个奖的。”李金华在发表获奖感言时,一再感谢大家对审计事业及他个人的支持,他说许多对他个人的赞誉让他承受不了。他把审计工作取得好成绩的原因归功于“环境好”,“没有中央的支持,没有群众的支持,我李金华就不可能有所作为。”中央电视台将一段有关审计干部遭遇威胁、报复及如何忘我工作的录像,播放给李金华和现场的观众。李金华的声音哽咽了,尽管这些事他早已知道,但还是忍不住热泪盈眶。身处“审计风暴”的漩涡里,面对那些比自己的官职还显要的审计对象,李金华的压力可想而知,而他能泰然处之,是因为无私所以无畏。
包拯
无私才敢于大胆创新。领导干部要干好工作,就必须有改革创新的精神。但是,改革创新的过程当中难免没有风险,要么是改革创新不可能百分之百成功,任何改革创新都有失败的可能;要么是改革创新要触动一些旧的社会关系,甚至要损害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因此,很容易遭到守旧势力的反对。面对种种风险,许多领导干部就不敢有什么改革创新,他们前怕狼、后怕虎,他们的唯一追求就是平稳。而一些领导干部不畏任何压力,为顺应时代潮流,他们能够把自己个人的名利得失置之度外,主动进行大胆改革创新。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王安石,为了改革,置身家性命于不顾,最终冲破重重阻力,推行了改革。
领导干部要做到无私,必须要学会辩证地看待公与私的关系。在许多人的眼里,公与私,似乎是一对永远也无法调和的矛盾。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有时候,公与私,却又能融合到一起。因为,如果你真的一心为公,把你自己的个人得失置之度外,可能在某一个时刻你造成了一些损失,但是一段时期后,往往你得到的比你付出的还要多。可见,私心并不是害人之心,关键是一个度的问题,什么时候为己,什么时候为他人,我们应该学会分辨。
领导干部要做到无私,就必须时刻加强自身修养,不为名利所动,始终坚持自己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宋代名臣富弼克己奉公,为官清正,颇有廉声。《宋稗类钞品行》记载,富弼出任枢密使时,宋英宗赵曙刚登上天子的宝座时,将其父仁宗皇帝的遗留器物,都拿来赏赐给朝廷重臣。众臣叩头感谢领赏之后,一起告退。赵曙却单独请富弼留下,又在惯例之外,特别赏赐他几件器物。富弼先叩头谢恩,然后就坚决推辞不接受这份额外的赏赐。赵曙有些不高兴,轻描淡写地说:“这些东西又不值什么钱,你没有必要推辞呀!”富弼恳切地说:“东西虽然很微薄,但关键是额外所赐。大臣接受额外的赏赐而不谢绝,万一将来皇上做出什么例外的事来,凭什么劝谏呢?”最终富弼还是推辞掉了这份赏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