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信成就事业

自信成就事业

时间:2023-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早期领导人,几乎人人都有着救国救民、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的理想和抱负。自信以能力为基础。这个笑话形象地说明了自信是以实力和能力为基础的。避免自信成自负。自信是人对自己认知的合理状态,不足谓之自卑,过之则为自负或自大。领导者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过分自负,因为自卑者很难成为领导者,而领导者的过分自信则容易滑向固执己见、顽固不化的极端。

三、自信成就事业

在自信的状态下,人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明显较平时为强,作为一个自信的领导者更是如此,他们在言语中所体现出的从容与镇定、激情与乐观,在不知不觉中感染着听众的心,使领导者很快成为现场的中心。

一个自信的领导者充满魅力,能赢得下属的信任和追随。很难想象一个唯唯诺诺、前怕狼后怕虎、缺乏主见的领导者能够得到下级的尊重。一般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在自信的状态下,人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明显较平时为强,作为一个自信的领导者更是如此,他们在言语中所体现出的从容与镇定、激情与乐观,在不知不觉中感染着听众的心,使领导者很快成为现场的中心。领导者的自信使一个地区、单位的工作充满着向上的朝气与活力,特别是在突发事件的情况下,领导者的自信能够使局面保持稳定、人心更加安定,也使执行力空前增强,局势也能得到迅速的改观。所以,自信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禀赋。

培养自信心,首先要有志向,要有信念。有远大志向、有坚定信念的人,自会信心百倍、豪气干云。一些卓越的领导者,年少时就具有远大的志向。毛泽东在1909年(年仅16岁)时曾写过一首七绝《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周恩来在读中学时就确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后来他赴日本留学时写下了一首诗:“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涛海亦英雄。”这些后来成为卓越领导者的人物,正是因为有了伟大的志向,其精神面貌表现得大异于常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早期领导人,几乎人人都有着救国救民、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的理想和抱负。在理想和信念的驱使下,他们终日为发动群众、宣传共产主义而努力,他们到了哪里,都是魅力四射,能够迅速成为群众的核心,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得到激发,震惊全国的“二七”大罢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就是在他们的努力下发动的。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的极度艰苦的情况下,依然信心满满,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种自信从何而来?归根结底,那就是理想信念的力量!理想信念在任何时候都是指引人们前进的明灯、驱动人们克难攻坚的不竭动力。在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作为一个领导者,同样也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否则,既禁受不住困难挑战、也禁受不住各种诱惑的考验,甚至沦为金钱和美色的奴隶,一大把的把柄抓在别人的手里,干起工作来心里发虚,哪还有自信可言?

自信以能力为基础。有一个笑话,说的是一个书生即将参加科举考试,感到非常紧张,其妻问他:你们考试不会比我们女人生孩子还难吧?书生答:你们生孩子肚子里还有货,我可是肚里没货啊!这个笑话形象地说明了自信是以实力和能力为基础的。

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必须具备履职所需要的各项能力。领导者不同于一般的群众、一般的专业技术人员,只需要掌握相关专业的技能、业务知识,就可以胜任岗位工作。领导者承担着一个地区、单位的全面性的工作,他必须具备驾驭这个地区、单位运转、发展所需要的领导才能。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日益全球化、信息化的新时代,对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党和政府也对提高领导者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提高执政能力建设、加强领导者能力建设上不断提出新思路、新要求。胡锦涛曾多次强调领导者要着力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等。最近,习近平又深刻指出,提高领导者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是当前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各级领导者要努力提高统筹兼顾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知人善任的能力、应对风险的能力、维护稳定的能力、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这些要求都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实际上就是对加强领导者核心能力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为加强领导者核心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具体来说,作为一个领导者这么几项能力是必须应该具备的:一是判断形势、把握方向的能力。如果错误判断形势,方向不正确,很可能从根本上贻误一个地区、单位的发展。二是应对危机的能力。任何单位、任何地区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可能遇到突发性的危机,这种时候对主要领导的能力是一个重大的考验。好的领导可以化危机为机遇,而能力欠缺的领导则可能将局面弄得不可收拾,最终可能落得黯然下台的悲惨结局。三是执行力。最好的决策,如果执行不力,都会一事无成。因此好的领导者,必须具有充分地贯彻自己决策意志的执行力。

避免自信成自负。自信是人对自己认知的合理状态,不足谓之自卑,过之则为自负或自大。领导者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过分自负,因为自卑者很难成为领导者,而领导者的过分自信则容易滑向固执己见、顽固不化的极端。领导者都曾经是成功者,一贯成功的最大坏处就是自认为会永远成功下去,而不知道危机已经在自己的自负情绪中滋生。在自负的情况下,领导者只希望听到下属的唯唯诺诺的附和之言,而对谔谔直言则非常厌恶。西楚霸王项羽在一系列的胜仗之下,对自己的自信达到了顶点,他终于再也不能容忍范增对他的犯颜直谏,愤而将他贬斥,在这种不受约束的状态下,其决策的合理性可想而知,最终的结果当然是自刎乌江。我们的很多落马或下台的领导者都曾经是风光的成功者,他们的失败往往就是过分自负的结果,他们的悲剧往往不是一意孤行、盲目决策,就是放纵自己、自甘堕落。可以说,过分自负使他们失去了往日的谨慎和清醒,在这种非理智的状态下,其所作所为必然摆不脱失败的结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