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退一步海阔天空

退一步海阔天空

时间:2023-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际上谦让的背后,也是一种获得。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跟莱温斯基的那场“拉链门”风波仍在人们的记忆之中。当着全世界人的面,堂堂的美国总统承认自己的丑事,这是多让人难为情的事情啊。但克林顿聪明之处就在于,他采取了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一个人谦虚与礼让,还意味着对他人的尊重。在非原则问题上退让一步,不是无能和懦弱,而是风格高尚。

五、退一步海阔天空

实际上谦让的背后,也是一种获得。人们让出的是利益、是功劳,但得到的是尊重、是自身修养的提高,个人并没有失去什么。谦让,让出了一片空间,既给了别人,也给了自己,这样大家都轻松快乐。

对于领导者来说,只要人生目标的大方向没变,有时候选择以退为进的策略,也不失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人们在谈到成功之道时,更多地强调要有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但是,有时候,一味地硬冲硬打未必是一种最好的方法,以退为进也是一种人生的策略。

的确,疾风知劲草,人须有傲骨,面对险恶的局势,人应当有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这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视死如归”的精神应当提倡。但是,客观世界是复杂多变的,就某个具体的事情来说,也有其“时”、“势”的问题,在某些特定的时间里、环境下,采取以退为进的方法,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策略,而并非是消极退让。

同样是美国总统,当年肯尼迪在竞选美国参议员的时候,他的竞选对手在最关键的时候轻易地抓到了他的一个把柄:肯尼迪的学生时代,因为欺骗而被哈佛大学退学。这类事件在政治上的影响是巨大的,竞选对手只要充分利用这个证据,就可以使肯尼迪诚实、正直与道德的形象蒙上一层阴影,使他的政治前途黯然无光。一般人面对这类事情的反应不外是极力否认,澄清自己,但肯尼迪很爽快地承认了自己的确曾犯一项很严重的错误。他说:“我对于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感到很抱歉。我是错的。我没有什么可以辩驳的余地。”肯尼迪这么做,等于说“我已经放弃了所有的抵抗”,而对于一个已经放弃抵抗的人,你还要跟他没完没了吗?如果对手真的继续进攻了,显得对手没有一点风度。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跟莱温斯基的那场“拉链门”风波仍在人们的记忆之中。当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事情东窗事发,如果克林顿死不承认,采取死撑着的态度,这也是一种选择。当着全世界人的面,堂堂的美国总统承认自己的丑事,这是多让人难为情的事情啊。但克林顿聪明之处就在于,他采取了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么做,其实是将包袱扔给了所有的美国人:我已经承认了我自己的错误,你们有权利让我下台,你们也有权利让我继续留在总统的位子上。对一个已经承认错误的人,你们就看着办吧!说克林顿死猪不怕开水烫也好,说他狡猾也好,但最终是他胜利了。

img23

肯尼迪

一个人既然已经承认错误了,那么你就不能再去攻击他,再去跟他计较。无论是克林顿还是肯尼迪,他们都没有因为有过劣迹而受到丝毫的伤害,相反的是,他们还都将它转变为了一个优点,这从肯尼迪后来当选总统和克林顿的事情完全披露后支持率反而上升就可以得到证实。他们承认自己有过错误,他们就已经将自己人性化了:我们和平常人一样,也会犯错;同时,承认自己有罪,赢得人们的同情。而别人这时也乐得做顺水人情。

谦让,也是一种以退为进的人生艺术和处世之道。

谦让,就是一种心平气和的谦卑与互让;就是一种心明眼亮的谦虚与互惠;就是一种心安理得的谦敬与互存。谦让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品质的表现,不与人争,不居功,不以己为大,不以人为小。实际上谦让的背后,也是一种获得。人们让出的是利益、是功劳,但得到的是尊重、是自身修养的提高,个人并没有失去什么。谦让,让出了一片空间,既给了别人,也给了自己,这样大家都轻松快乐。常言说道: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也是一个人胸怀的写照。

东汉时期,有一个名叫甄宇的在朝官吏,时任太学博士。他为人忠厚,遇事谦让。有一次,皇上把一群外番进贡的活羊赐给了在朝的官吏,要他们每人得一只。羊有大有小,有肥有瘦,在分羊时,负责分羊的大臣犯了难,不知怎么分才能让大家满意。正当他束手无策时,甄宇从人群中走了出来,说:“这批羊很好分。”说完,他就牵了一只瘦羊,高高兴兴地回家。众大臣见了,也都纷纷仿效,不加挑剔地牵了一头羊就走,摆在大臣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一下子就迎刃而解了。后来,这事传到了光武帝耳中,甄宇因此得了“瘦羊博士”的美誉。既得到了众大臣的尊敬,也得到了皇帝的器重。

矛盾当前,如果当事人都能表示谦让,任何问题都能圆满解决。

在安徽桐城县城,有一条很普通的巷子,名曰“六尺巷”。据《桐城县志》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余后,曰: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至今不见秦始皇。家人见诗,遂撤让三尺,吴氏闻之感其义,亦退让三尺,遂成六尺巷。”

张文端公何许人也,乃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当地人称老宰相,其子张廷玉,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据说他的府邸占据当年桐城县城的五分之一,而邻人吴氏未见片纸有载,可见是一介百姓。他们两家“宅基地纠纷”,是吴氏“越用”在先,是非曲直也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楚的事情,而张文端公豁达大度,批书曰“让他三尺又何妨”,结果是平息了事态,密切了官民关系,于就有了这条被世人称颂的“六尺巷”。

现代领导者又何尝不应如此呢?应有谦让之德、容人之量、大智若愚之风,高处着手,妥善处理,既展现了领导者的高尚风格,又赢得了他人的尊重,这是一种大智慧的体现。

一个人谦虚与礼让,还意味着对他人的尊重。欧阳修与尚书宋祁修《唐书》时,朝廷让欧阳修定稿,还特别提醒欧阳修要详看宋祁所修的《列传》,能删则删,能改则改。但欧阳修认为宋祁是前辈,见多识广,字里行间一定有他独特的见地,所以一个字也没改。书完成之后,在署名的问题上,御史建议只署欧阳修一个人的名字,因为“旧例修书,只列局内官高者一人姓名”,但欧阳修还是在《列传》上写上了宋祁的姓名。搞得宋祁有点“受宠若惊”,说:“自古文人不相让,而好相陵,此事前所未闻也!”

明代学者朱衮在《观微子》中说:“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当然,对于原则问题,不能一味忍让,委曲求全,姑息养奸。但对于一些非原则的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各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惹得自己和对方都不愉快,影响学习和工作。在非原则问题上退让一步,不是无能和懦弱,而是风格高尚。“得理也要让三分”。在十分令人生气的事情能够面前能克制自己,才称得上真正的雅量。

谦让,是一个领导干部应有的修养和礼貌,在工作中要谨言慎行,适当收敛自己的脾气,不能动辄撒野发飙。领导干部应该具备这种能力与素质,多想想怎样对待自己的工作、对待自己的同事,怎样才不辜负组织上对自己的信任。谦让,也就是“吃小亏长大智慧”,不懂得谦让,情商就会越来越低,亏就会越吃越大。领导干部在与同事相处中,要懂得谦让,不争权不争利,多长智慧,提高修养。

在名利跟前,领导干部要有谦让之心,做到在荣誉面前谦让,在待遇面前推让,在利益面前退让。这种让,能让出风格、让出精神、让出美德、让出品格、让出温暖、让出感动。其结果,就会使组织满意、使领导满意、使群众满意。

当然,如果消极避让,诸如放弃原则和正义的让、放弃党性姑息的让、放弃监督不作为的让,那么这样的领导干部就要深刻检讨,组织就要积极批评帮助,使其正确地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