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牢记党的政治之本

牢记党的政治之本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要密切注意各种反对势力的动向。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党章》,重申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极端重要性。

牢记党的政治之本

人民群众,是我党的政治之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党始终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最近,胡锦涛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说,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这些充满政治睿智的科学论断,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揭示了党的政治本质,告诫全党同志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前,在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面前,在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面前,一定要牢记党的政治之本,热爱和关心群众,相信和依靠群众,真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这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取信于民,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胜利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的关键,也是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神圣责任和义务。

一、牢记党的政治之本,就是要毫不动摇地相信和依靠群众

经过82年的艰苦奋斗,党的自身地位和历史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党从过去争夺政权的小党,变成了掌握全国政权、拥有6600多万党员并长期执政的大党,工作重心从革命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从实行计划经济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受到外部封锁到全面开放,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收入分配方式等都出现了多样化趋势,社会阶层构成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是不是还应该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把群众路线当作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有些同志在革命战争年代,在党的事业面临困难和风险的时候,相信和依靠群众比较自觉比较坚定,但在和平发展时期,在党的事业顺利推进的时候,相信和依靠群众就有所放松,这是不应该的。相信和依靠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一以贯之,毫不动摇,不论形势如何变化,不论大背景如何调整,不论大趋势如何发展,在政治上都要牢牢抓住人民群众这个根本!尤其是在今天,改革开放越深入,市场经济越发展,现代化建设越是取得成就,越要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

(一)只有相信和依靠群众,党才能巩固领导和执政地位

一个政党能否取得政权,能否巩固领导和执政地位,完全取决于人心的向背。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我们都能看到,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世界上不少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丧失政权,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被赶下台,用人民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政权付诸东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悲剧性事件?这很值得我们深思!这些国家的共产党原来都是执政党,领导地位被写进法律,手中掌握着政权和国家机器,在全国有一个广泛严密的组织体系,党员人数占有绝对的优势,当时很难想象有哪一种政治力量或政治组织可以与其对抗,但就是这样一个党,在反对势力的进攻下,四分五裂,毫无战斗力,不仅失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而且有大批党员退党,军队也拒绝执行命令甚至发生倒戈,最后像纸牌搭起的房子一样顷刻之间就崩塌了。原因何在?根本原因就是那里的共产党因腐败、社会不公和贫富悬殊等各种问题,严重脱离了群众,失去了党心、军心与民心。

我们对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领导和执政地位充满信心。这不仅是因为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整体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而且更重要的是党的指导思想有了新的内容,改革发展稳定有了新的思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自豪!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前进道路上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还不少,国际国内形势中的变数也很多,来自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以及自然界的挑战接连不断,所有这些对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都是严峻的考验。因此,对党来说,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及时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问题和矛盾,沉着应付国内外的各种变数,经受住大大小小的挑战和考验,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就成了党巩固领导和执政地位的关键。

从目前的形势看,相信和依靠群众,特别是充分调动以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劳动群众的积极性,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的稳定,对巩固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力量,只有当广大群众关心稳定,珍惜稳定,并为稳定积极努力时,社会政治的稳定才能真正实现。因此,在稳定问题上,我们必须把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亿万群众身上。要维护社会政治的稳定,确保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正常秩序,当前有两项很重要的工作要做:

一是要积极化解群众中间的不满情绪,安定民心。实际生活是充满矛盾的。改革开放以来,广大群众对党的方针政策,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是比较满意的,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也存在着不少意见,有些甚至还很突出很尖锐。如面对消极腐败现象的蔓延,尤其是那些直接受到腐败现象伤害的群众,心中充满了强烈的不满。又如面对分配不公、收入悬殊的现象,人们有着这样那样的议论。再如收入增长缓慢或实际生活水平有所下降的哪一部分群众,特别是下岗失业工人和生活困难的人群,意见则更大,等等。所有这些问题和矛盾,都是严重的不稳定因素。对这些问题和矛盾,特别是对群众广为关注的那些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时化解,尽量解决在萌芽状态,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和矛盾,也要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讲清道理,取得群众的谅解。这样,我们就能顺民心,合民意,使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和衷共济,万众一心,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的稳定。

二是要密切注意各种反对势力的动向。在所有反对势力中,对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威胁最大的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它们是妄想跟我们党争天下的。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党章》,重申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极端重要性。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一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也明确指出:“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都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的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全国各族人民保持安定团结最根本的政治保证。”从目前的情况看,溃逃到海外的自由化势力并不可怕,他们根本不可能一边享用着靠施舍得来的咖啡和面包,一边又要达到演变中国的政治图谋。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国内可能出现的一些自由化动向。在上个世纪80年代,资产阶级自由化势力向党和政府的进攻,一浪高过一浪,虽然每一次都失败了,但在社会上留下的恶劣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党在1989年严重政治风波中采取的断然措施,具有深远的意义,不仅果断平息了当时的政治动乱,恢复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常秩序,而且为我们全面清理包括资产阶级自由化势力在内的不稳定因素,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赢得了机会。但是,颠覆共产党政权,演变社会主义制度,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既定目标,它们虽已多次失败,但绝对不会就此罢手,肯定会利用各种机会,积聚力量,伺机卷土重来。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这个政治本性,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认识。现在,资产阶级自由化又有所抬头,如一些人通过写文章、发表演讲、利用互联网等,公开歪曲党的历史,攻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受处理的自由化分子鸣冤叫屈,为1989年的政治风波翻案等。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这个新动向,我们应心中有数,高度警惕,如果不注意的话,一旦让它再次形成气候,那后果不堪设想。

应该指出,我们有些同志对社会上存在的这些不稳定因素,不关心不重视,认为共产党是中国的第一大政治力量,集中了大批优秀分子,掌握着政权和国家机器,最近20多年经济发展也比较快,人民群众的整体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即使群众有些意见,反对势力搞些破坏活动,没有什么大的关系,中国没有其他政治力量可以替代共产党的地位。这种认识是相当幼稚的,也是十分危险的。是的,在当代中国,没有一种政治力量可以从外部把共产党拉下台。但如果党失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那么就会不打自垮。江泽民同志在建国四十周年的重要讲话中就指出:“没有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党一天也不能生存。”现在,社会上部分群众的不满情绪和反对势力的颠覆破坏活动,对党巩固领导和执政地位是极为不利的,特别是群众中间存在的不满情绪,如不及时化解,就可能被反对势力所利用,即使不被利用,累积到一定程度后也会自动爆炸。这种危害,可能在眼前一下子看不清楚,但时间一长就可以看清楚了,可能在平常的时候看不清楚,但在关键时刻就可以看清楚了,如果我们不严重关注并切实解决,就可能出现亡党亡国的灾难性局面。对党来说,最大的是危险是严重脱离群众,自己毁了自己。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忧患意识,胸怀全局,居安思危,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不断地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只有这样,党才能巩固领导和执政地位,“稳坐钓鱼船”,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只有相信和依靠群众,党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推向前进

20多年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证明,广大人民群众是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动力。首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前无古人的全新事业中,党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都是在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汲取群众智慧和总结群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点在农村改革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项任务,都是依靠亿万群众的力量完成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党和政府开展工作的基本力量。邓小平同志说:“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4页)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任务艰巨复杂,仅靠少数领导骨干的努力是不能够成功的,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自觉行动才能够完成。2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首先应当归功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冲天干劲。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要实现这一目标,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关键要及时解决那些已经碰到的或即将碰到的复杂问题和矛盾,如消极腐败现象,收入悬殊现象,日益严峻的治安形势,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出路等。这些问题和矛盾,是我们继续前进的严重障碍,如果能及时解决,我们的事业就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如果解决得不好,我们的事业就可能要走弯路。那么,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的金钥匙在哪里呢?在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实践里!邓小平同志说:“只要我们信任群众,走群众路线,把情况和问题向群众讲明白,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任何障碍都可以排除。”(《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2页)江泽民同志也指出:“现在,推进改革和建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不少,好办法从哪里来?不是从天掉下来的,也不是我们头脑里固有的,归根到底来自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丰富多彩的实践。谁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同广大群众结合在一起,谁就有力量、有智慧、有办法,就能经受住考验,战胜困难,做出突出的成绩。”(《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637-638页)胡锦涛总书记2002年12月17日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也强调说,实践是个大课堂,人民群众是这个课堂上最高明的老师;推进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办法在实践中,点子在群众中;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从群众生动活泼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法宝。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过去许多看来很难解决的问题和矛盾,我们都是依靠群众的智慧和首创精神解决的。现在和将来也一样,只要我们广开言路,听民声,察民情,知民意,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疑难问题和复杂矛盾的好办法、好路子。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是一个根本的原则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问题。从实践看,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一定要积极继承和发扬群众创造的成功经验和历史优势。如国有企业改革。我国国有企业在长达几十年的实践中,有不足的地方,也有成功的经验,我们搞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该保持和发扬它成功的一面。现在,有些同志以否定一切的思维定势,不作客观的分析研究,把国有企业说得一无是处,要统统抛掉。有些同志把西方教科书当成规律大全,东抄西引,乱开药方,把我们自己的优势全都抹杀。这样下去,犹如“邯郸学步”,到头来只会毁了自己。我们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认真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这样我们就可以少走许多弯路,不学习是错误的。但是,我们中国的国有企业也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学习外国经验,必须同充分发扬我们自身的优势结合起来。如果离开中国实际,抛弃自己经过几十年积累起来的优势,在国企改革中“言必称希腊”,全盘照搬外国模式,那么即使有了最先进最现代的形式,我们的国有企业也未必会有生机和活力。

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一定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把注意力集中在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上。如国有企业改革。广大职工群众是国有企业改革方案的评判者和实践者,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力量。我们的国有企业改革要取得成功,关键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把注意力集中在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上。对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的职工群众最有发言权,他们与国有企业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因而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也最关心最了解。只要我们真正坚持群众路线,到国有企业的职工群众中间去,听一听他们的意见,问一问他们的想法,把广大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集中起来,我们就一定能够找到搞活国有企业的金钥匙。

应该指出,有些同志不懂得这个道理,在国有企业改革这个事关千万工人生计,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问题上,处事轻率,所提出的改革措施尽管语言非常漂亮、结构非常严谨,但广大职工群众并不欢迎,一些地方甚至因此造成与职工群众尖锐对立的局面,出现了罢工、请愿等严重事件,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国有企业的广大职工,是讲大局的,为了国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在必要的时候是能够自觉地作出一定牺牲的;同时,国有企业的广大职工也是讲实际的,只有符合广大职工群众利益的改革措施,才能得到他们的拥护和支持,改革才能“顺天应人”,获得成功;凡是不符合这个要求的改革措施,就不能被广大职工群众所接受、所拥护、所支持,就一定要失败。

(三)只有相信和依靠群众,党员干部才能健康成长

党的长期实践经验表明,尊重群众,向群众学习,接受群众监督,时刻与最广大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是党员干部健康成长的根本途径。

一方面,有利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和管理工作水平。从党的实践看,凡属正确的领导,都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只有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总结群众经验,集中群众智慧,才能抓住一个时期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才能指出正确的方向,领导群众前进。离开群众的实践、智慧和力量,就拿不出好的主意、好的政策,就注定要失败,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地方、单位,都是这样。因此,我们的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特别是在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和复杂矛盾中,一定要有“眼睛向下的决心”和“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虚心向群众学习,遇事同群众商量,通过各种方式倾听群众意见,研究群众经验,汲取群众智慧,坚持走群众路线。否则,就会落后于群众,落后于时代,就难当大任,难受重托。无数优秀干部的成长经验也表明,一个领导干部只有深入群众,把工作重点、主要精力放在群众身上,才能找到施展其聪明才智的广阔舞台,才能积累经验,经受锻炼,健康成长。现在,有些领导干部不懂得这个显朴的道理,把主要精力放在寻后台、找靠山、编织关系网上,放在傍大款大腕上,对群众极不尊重、极不信任。这是十分危险的。领导干部的真正优势只能建立在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上,否则他就站不住脚,就一定要垮台,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还是这样。

另一方面,有利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克服官僚主义错误,树立起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官僚主义,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大敌,也是领导干部最容易犯的错误。在党的八大上,邓小平同志对此提出过告诫,他说:“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同志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来说,不是比过去减少而是比过去增加了。”(《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214页)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点,相信和依靠群众,是党员干部克服官僚主义和脱离群众错误的重要途径。它能够使党员干部经常与群众保持联系,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真正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它能够使党员干部与群众打与一片,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教育,管好权,用好权,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为群众办实事上,从而有效地防止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发生。实际生活中的正反经验也告诉我们,与群众联系密切的干部,大多是作风扎实、工作负责、备受群众欢迎的好公仆;相反,那些不相信和依靠群众的干部,最后大多会蜕变成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者或腐败分子。

二、牢记党的政治之本,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

这是党取信于民的关键。现在,我国正处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期,社会利益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社会财富的分配方式出现很大的变化,各个利益主体的自主权和利益上的独立性大大增强,特别是党和政府实行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大政策后,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党要始终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必须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为谁服务?为谁谋利益?是一个根本性的政治问题,它决定着一个政党的性质,决定着民心的向背。共产党是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不论国内外风云如何变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绝不能动摇。广大党员和各级干部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庄严使命,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在解决复杂问题和矛盾中,在其他一切工作中,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群众第一的思想,自觉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做新时期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促进派。

(一)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一定要充分体现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

十六大报告指出:“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基本着眼点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首先应当考虑并满足的是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特别是以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劳动群众的利益要求,而这一点同样首先应当体现在党和政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上。长期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动员群众,团结带领群众,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基本经验就在于能够及时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维护和促进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政策,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党的方针政策也因此产生了巨大的力量,人民关心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党的各项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同时也应看到,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在执行中央政策和制定本地本部门具体政策的时候,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些地方或部门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歪门邪道,使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中央政策没有得到完整的落实;另一方面是有些地方或部门在制定具体政策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多数群众的利益上,导致那里的部分群众特别是部分工农基本群众主人翁意识淡化,甚至产生了被剥夺感和严重的失望情绪。这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一个事关党和政府代表谁、依靠谁、为谁谋利益的大问题。如不严重注意,就可能出现危险的后果。

目前,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社会弱势群体和社会成员贫富差距扩大的现象。据最近几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的材料说,按国际通行的方法计算,我国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已接近中等不平等程度,而且在今后一段时间里还将呈继续扩大的趋势。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社会成员之间应该有收入差距,但不能太大。2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成本主要是由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等劳动群体承担的,但他们中间有不少人收入增长缓慢、生活相当困难,没有成为改革开放的主要得益者,在这种付出和所得不对称的情况下,如果收入差距太大,那就极容易在劳动群体中引起不满情绪,不及时解决的话,势必会对今后的改革、发展、稳定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发挥政策手段的作用,通过制定贯彻相应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分配制度,努力增加以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劳动群众的收入水平,真正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繁荣的成果,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二)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真心诚意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

人民群众对党员和干部,总是听其言,观其行的。广大党员和各级干部只有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现在,有些同志看上去忙忙碌碌,其实主要精力是放在迎来送往上,放在大款大腕身上,对普通群众尊重不够,了解不够,关心不够。这是很不应该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大款大腕的工作要做,但广大群众的工作更要做,一个政治上成熟的干部应当知道这个基本道理。广大党员和各级干部一定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多数群众身上,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凡是能做到的,都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予以解决,多给群众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对群众提出的一时做不到或某些不合理的要求,也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不能简单地加以拒绝或者不理不睬,以取得群众的谅解和支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现在,有些同志不太愿意去做这方面的工作,认为群众的事情是小事,做不出什么名堂来,因而不愿花太多的精力。这是错误的。凡是关系到群众利益的事情,都是头等大事,广大党员和各级干部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极大的精力给予密切的关注,积极认真地去做。照我们目前的条件,只要心中装有群众,真正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为群众做成许多实实在在的事情,只要一件接着一件干,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长期坚持下去,就可以做出大名堂来,就可以使党群、干群关系出现一个崭新的变化。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群众有深厚的思想感情。人民群众首先是我们党员干部的衣食父母,是主人,然后才是被管理被领导的对象;党员干部首先是人民的勤务员、公仆,然后才是管理者、领导者。这种主仆关系,要求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地同群众搞好关系,建立起深厚的思想感情。有了深厚的思想感情,就会积极主动地关心群众生活,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做好工作。目前,有部分下岗失业职工和其他群众的生活比较困难,作为公仆和勤务员,如不及时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那就是严重的失职。各级党员干部一定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到困难多、问题多、矛盾多的地方,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疾苦,实实在在地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带领群众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要做到这一点,还必须有具体的制度作保证。关心群众生活,密切同群众的联系,要靠自觉性,更要靠制度。要通过一定的制度手段,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固定下来。规定要严一些,具体一些。如时间上要有规定。现在领导干部事情多,活动多,工作忙。但最忙也不能忘记联系群众、关心群众这个根本任务。因此,要有硬性规定,促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有足够的时间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又如在工作要求上要有规定。关心群众生活,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是党员干部分内的事情。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要把关心群众生活、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一件重要工作,摆到议事日程上,定期研究讨论,有计划,有任务,有检查,认真落实。再如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下级要向上级定期作出报告,上级要加强监督检查,好的要给予奖励,差的要区别情况,严肃处理,建立一套相应的汇报、监督和奖惩制度。总之,在关心群众、深入群众的问题上,要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制度规范,形成一个内有动力、外有压力的科学严密的制度环境。

(三)坚决克服脱离群众的各种现象,以良好的作风取信于民

目前,在我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不少严重脱离群众的现象,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铺张浪费、弄虚作假和消极腐败等,严重影响着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因此,必须以整风的精神,以铁的手段,坚决予以克服。

一是要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树立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应该指出,现在有些党员干部作风漂浮,不崇实干,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如有的同志整天泡在文山会海里,只说空话,不干实事;有的同志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谎报政绩;有的同志喜欢做表面文章,搞“中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等。还有一些党员干部官僚主义作风比较严重,如拍脑袋搞决策,工作不负责任;如做官当老爷,对群众生活极不关心;如高高在上,只愿当群众的先生,不愿做群众的学生,对群众创造性的实践缺乏了解,等等。这些现象,不仅大大伤害了群众的感情,而且也严重影响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因此,当前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在党员干部中间大兴鼓实劲、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优良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任何事情,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一定要严格遵守客观规律,一件一件计划,一项一项落实,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干一件成一件,不打水漂,不放空炮,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有了这样的工作作风,中央的大政方针就能全面落实,党和政府就能得到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大有希望。

二是要反对铺张浪费,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应该看到,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在部分党员干部中间,用国家和人民的钱财吃喝玩乐,灯红酒绿,大搞节会庆典,处处歌舞升平,讲排场,比阔气,图享受,奢侈挥霍,铺张浪费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我们要巩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胜利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反对一切铺张浪费的现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本色,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精神力量。每个党员干部都要牢牢记住,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上还有不少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还任重而道远。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自满,可以懈怠,可以淡忘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因此,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广大党员和各级干部一定要做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榜样,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用实际行动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和带领全体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积极努力。

三是要严禁对群众搞惩办主义,倡导用民主的方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现在,有些地方的党员干部对群众没有一点阶级感情,喜欢用专政手段解决群众中间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搞惩办主义,方法简单粗暴。这是根本错误的。这样做表面看问题解决得很快很干脆,实际上这种做法只会增加群众心中的不满,只会使矛盾激化,某些地方已经出现的干群关系紧张对立的情况就是很好的例证。群众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和错误,但对群众的缺点和错误,唯一正确的解决方法是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如果上纲上线,用专政的手段去解决,到头来只会使矛盾复杂化,把事情搞糟搞乱。有些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基本原则并不十分清楚,他们认为群众思想落后、觉悟不高,难以教育好,只有惩罚才能解决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他们不是满腔热情地去教育引导群众,帮助群众提高认识,改正缺点,帮助群众进步,而是采取惩办主义,动不动抓人,动不动罚款,强制压服。这是完全错误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坚信,广大人民群众是识大体、顾大局、守纪律的,是伟大崇高的。邓小平同志多次说:“我们的人民勤劳勇敢,坚忍不拔,有智慧,有理想,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顾大局,守纪律。”(《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09页)毫无疑问,在这样伟大的人民群众面前,只要我们扎实地而不是漂浮地、耐心地而不是急躁地去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广大群众就会自觉地作出各种牺牲,服从大局的需要,与此相关的许多问题、许多矛盾、许多意见都会迎刃而解。在这方面,我们要有严格的制度规定,严禁在群众中间搞惩办主义,并加强铁面无私的检查,对违反有关规定的人或事,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这是一个事关全局稳定的大问题,必须慎之又慎,严而又严,绝不能掉以轻心。

四是要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反腐败斗争,是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指导思想在丰富,斗争力度在加大,工作思路在深化。但应该看到,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相当严峻,腐败和官僚主义在某些方面仍以相当严重的态势继续蔓延,而且表现出一些新的危险的特点。如有些人搞腐败是与政治信仰的改变结合在一起的,他们认为中国迟早要变,因此想通过腐败来悄悄地完成原始积累,幻想等我们的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后,可以把那些贪污受贿得来的非法所得洗干净、合法化,并摇身一变成为官僚资本家。对这些人来说,腐败是一种理想、一种目标、一种追求,因此搞起腐败来也会更主动、更大胆、更疯狂。又如一些腐败分子与社会上的黑恶势力互相勾结,互相利用,用人民的权力欺压群众,其严重性质和恶劣影响远远超过一般意义上的腐败。

腐败和官僚主义,对党和政府来说是足以致命的。自古以来,人民群众最痛恨的就是贪官污吏。尽管在党政干部队伍中严重的腐败分子是少数,但已经引起了部分群众的强烈不满。目前,在发达地区,腐败大多是对公共利益的侵占,人们主要受到的是间接伤害,因此对腐败更多的是表示政治道义上的不满和愤怒;在欠发达地区,腐败除了对公共利益的侵占外,还有不少是对人们利益的直接侵害,这样,人们对腐败除了表示政治道义上的不满和愤怒外,有的还采取了行动上的直接反抗。如果我们不及时解决腐败问题,那么社会上的这种不满情绪就会逐步累积起来。对党和政府来说,民心不稳是最大的不稳。毛泽东同志在20世纪50年代初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他说:“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什么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会大乱,老百姓一定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会是这样。”十六大报告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这些都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在这场关系党心民心、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严重政治斗争中,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方面带头廉洁自律,带头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做好反腐倡廉的表率;另一方面要在党的领导下,依靠群众,依靠教育,依靠法制,以更大的决心,更宽的思路,更扎实的措施,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的阶段性成果,努力把消极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唯有如此,才能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取信于民。

三、牢记党的政治之本,就是要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水平

注重和善于做群众工作,历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广大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就必须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水平。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按照十六大的要求,以严谨求实的作风,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经验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积极探索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规律性,把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贯彻到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具体地说,要在下列四个方面下好苦功。

一是在熟悉了解群众上下苦功,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

熟悉了解群众,是要熟悉了解群众的政治思想、经济水平和生活工作状况,了解群众的意见、呼声和要求,特别是要了解群众广为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全面准确地掌握群众各方面的情况。做到了这一点,领导干部在工作上就有了主动权,做起群众工作来就能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效果。

熟悉了解群众,重点是要熟悉了解多数群众的情况。在任何时候,群众的思想水平和觉悟状况都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毛泽东同志说:“任何有群众的地方,大致都有比较积极的、中间状态的和比较落后的三部分人。”(《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98页)一般说来,比较积极的和比较落后的群众是少数,中间状态的群众是多数。对领导干部来说,一定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多数群众身上,因为多数群众的意见要求是我们制定政策或执行政策的基本依据。如果把少数先进分子的意见或者少数后进分子的意见作为依据,那就会犯严重的错误,前者会犯急躁冒进的错误,后者会犯尾巴主义的错误。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要立足多数,重视少数,鼓励先进,带动后进。只有这样,我们的群众工作才能做得生动有效,我们的事业才能健康发展。

要熟悉了解群众,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同群众打成一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任何一位领导干部,要做好领导工作,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一线,加强调查研究。现在,我们有不少领导干部,高高在上,成天在会议室、材料堆里打转,不调查,不研究,严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因此,我们必须在制度上作出硬性规定,督促领导干部有足够的时间到农村去,到工厂去,到广大工人、农民中去,了解群众的情况,研究群众的经验,解决群众的问题。如规定乡镇一级的领导干部要有80%以上的时间下基层,县一级的领导干部要有60%以上的时间下基层,并严格考核,力求在领导干部中间造成一个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的良好风气。

要熟悉了解群众,还必须启发引导群众大胆讲真话,讲实话。领导干部到基层后,一定要放下领导架子,谦虚谨慎,和气待人,通过走访、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使多数群众有充分表达意见要求的机会。这样,我们的干部就可以发现更多的问题,了解更多的情况,掌握更多的经验。现在,有些地方群众不想说话或不敢说话的现象比较严重,这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来说是非常有害的,应该及时纠正。

二是在教育引导群众上下工夫,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

教育引导群众,是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感化、教育、引导群众,特别要针对群众思想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疑虑,做好释疑解惑、说服教育、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政治水平,使他们具有坚定的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使他们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心和献身精神,在必要的时候能自觉作出各种牺牲,服从大局的需要;使他们坚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只有跟党走,才能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利益。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教育引导群众这一手相当重要,搞好了,我们就能团结最广大的群众,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教育引导群众,必须同促进群众的实际利益结合起来。人民群众最讲实际,他们对党和政府的评价,对方针政策的理解,往往是以自身实际利益的变化为依据的。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得到了许多实惠,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为我们做好群众的教育引导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同时要看到,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以后,精神世界的要求也变得更加活跃丰富了。我们要做好群众的教育引导工作,就必须充分考虑这种变化,一方面继续促进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要设法满足群众在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日益增长的需求,切实保障他们在这方面的各项权益。事实表明,愈是注意群众各方面的需要,愈是做好群众工作,他们参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就愈高,对党和政府就愈加拥护和支持。

教育引导群众,还必须同领导干部严于律己、树立崇高的形象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干部自身不正,形象不好,就不可能教育好群众。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在各方面走在群众的前面,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成为群众学习的楷模,用实际行动树立榜样,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从而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上来,共同为完成党的任务而奋斗。

三是要在帮助服务群众上下工夫,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保证。

帮助服务群众,是要为群众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使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现在,有些领导干部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好,他们对自己的利益非常关心,争地位,摆阔气,讲享受,而对群众的疾苦痛痒却漠不关心。这是完全不应该的。对党员干部来说,关心群众的疾苦痛痒,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是一种神圣的责任,一种崇高的义务。一个政治上合格的党员或干部,应该与群众同甘共苦,看到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利益发展了,心里就高兴;看到群众生活、工作遇到困难,心里就难过,就寝食不安,真正做群众的贴心人。当前,帮助服务群众,特别要解决好困难群众的问题。现在,全国有下岗失业人员1300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有1900万人,农村贫困人口有3000万人(《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第438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尽快脱离困境,早日过上幸福生活,这是每个党员干部尤其是每个领导干部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领导干部一是要有天下为公的胸怀,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力争使所有的人都过上好日子。只有这样,广大群众才会相信党的政策是正确的,相信各级干部是为人民谋利益的,从而听党和政府的话,坚定地跟党走。

四是在团结带领群众上下工夫,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目的所在。

团结带领群众,是要通过艰苦细致的群众工作,把广大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无穷智慧集中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上来,同心同德,为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团结带领群众,领导干部有许多工作要做,就重点来说,有两件事必须突出抓好。一件是要善于制定符合群众利益的方针政策,这是赢得广大群众拥护支持的根本途径。另一件工作是要加强组织纪律性,使广大群众自觉遵守法纪规章,自觉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在革命战争年代,组织纪律性非常重要,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组织纪律性也非常重要。没有纪律性,就没有安定的政治局面,整个社会会变成一盘散沙,到头来肯定什么事情都干不成。有了纪律,就能在全党全民全社会中间形成坚强的团结和统一。有了这样的团结和统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任何艰难险阻,我们都能够战胜。加强组织纪律性,关键的一条就是要从群众的实践中,从群众积极参加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中,总结提炼出受群众欢迎的纪律和秩序来。纪律和秩序都是历史的范畴,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在旧中国,纪律只能是统治阶级压迫剥削人民的纪律,秩序只能是统治阶级压迫剥削人民的秩序。在社会主义中国,纪律是促进和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纪律,秩序是促进和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秩序。只有这样的纪律和秩序,才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会被人民群众自觉遵守,才能巩固和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

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刻牢记党的政治之本,永远不犯脱离群众的错误,那么前进道路上的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任何风险都可以对付,任何艰巨的任务都可以完成,我们党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此文以《牢记党的群众观点》为题刊发在《求是》2003年第1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