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世纪建设事业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世纪建设事业

时间:2023-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和历史性的决策。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21世纪建设事业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一个政党要发展壮大,离不开理论旗帜的指导。在当代中国,这面旗帜就是邓小平理论。只有这个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经过几十年艰苦探索得出的正确结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二十多年,我们党扭转了“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局势,经受国际格局大变动的严峻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大转折和事业大发展,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这种伟大成就的取得,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坚持和高举了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一、邓小平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科学理论

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描绘了整个蓝图,领导这一伟业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以其无产阶级政治家的博大胸怀、革命家的战略眼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和历史性的决策。历史的发展将会越来越证明他的意义之重大和影响之深远。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经过遵义会议、延安整风运动和中共七大,又郑重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思想——毛泽东思想写到自己的旗帜上。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过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到十五大,我们党又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写到自己的旗帜上。这是中国共产党付出了巨大代价获得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党和人民进行新的历史创造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是我们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在当代中国,有了这面旗帜,有了这个精神文明,一个有六千三百万名党员的大党才会有更加坚强的战斗力,一个有十二亿人口的大国才会有更加强大的凝聚力。我们要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新阶段的高度坚信这面旗帜,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高度坚持这面旗帜,从党和国家命运的高度捍卫这面旗帜。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获得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这一理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洋溢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凝结着邓小平同志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心血和才智。

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在原有的经济、文化极其落后的社会基础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也需要依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来进行自己的探索。毛泽东同志领导我们党做过一些积极的探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和挫折。邓小平同志的最大贡献,就是他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本质,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中国的实际,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开辟了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这也是历史作出的结论。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产生,并被证明是正确的理论,我们仍然要在实践中运用、丰富和发展这个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在1975年全国整顿的实践中酝酿和开创,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产生,由此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在改革的起步中,这个理论的轮廓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以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为标志,这个理论进一步完善成熟,从而确立了它的科学体系。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

(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邓小平同志指出,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1978年邓小平同志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讲话和1992年的视察南方谈话,是两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在这两次讲话的精神鼓舞下,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正是坚持了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使广大群众从“两个凡是”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正是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使中国共产党有勇气、有能力拨乱反正,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确定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部曲”,制定了新时期的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20世纪80年代末至20世纪90年代初,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正是坚持了邓小平同志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例如,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正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使我们走出市场经济姓“社”还是姓“资”的无谓争论,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才使我们今天能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突破“一大二公”纯而又纯的误区,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到了一个新阶段。以上这些,都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的结果,这就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示了勃勃生机,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不断显示出新的活力。事实一再证明,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二)邓小平理论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不曾解决的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对此进行过长时期的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正是邓小平同志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这一首要问题第一次进行了科学系统的概括和回答。邓小平同志首先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澄清了一系列错误观点并且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最后,邓小平同志作了一个总结,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和回答,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纠正了对社会主义理解上的片面的传统观念,这就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大重要贡献。过去我们对发展阶段不了解,在发展目标上急于求成,在发展阶段上急于过渡,在所有制上急于求成,这些我们都付出过沉重的代价。邓小平同志还通过对我国国情的分析,确认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决定了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时刻不忘两个文明一起抓,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三)邓小平理论对世界发展和时代特征作出新的科学判断

邓小平同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高瞻远瞩、冷静判断国际形势,从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局出发,对我国外交政策陆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调整,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邓小平外交思想。邓小平同志指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作出了和平力量在增长,战争有可能避免的科学判断。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进一步上升。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把经济发展作为头等大事,都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希望战乱或其他因素干扰和破坏经济发展的进程。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促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互相依存程度不断加深,正在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局面。各国都希望相互借鉴,以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因此,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只有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加快科学技术发展、提高综合国力,才能使我们在两种制度的长期共存与和平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邓小平同志还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特别是从东欧演变、苏联解体的惨痛教训中感到,必须搞好经济建设、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提高综合国力,才能不断地改善人民生活。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正是根据这种形势,确定党的路线和国际战略,要求我们用新的观点来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墨守成规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这是邓小平理论鲜明的时代精神。

(四)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同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并论证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对中国的国情作出了科学的判断,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作出了全面阐述,对社会主义再认识过程中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发挥和发展的十二个重要理论观点,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构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框架。党的十四大根据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的精神,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新的概括。在归纳的九条内容中,理论上有许多新的重大突破,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提出判断各方面工作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一国两制”构想,并第一次把“三步走”的战略步骤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我国现阶段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次系统地、完善地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制定了有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这些都为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善的科学体系,这一切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在各方面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总的来说,邓小平理论所揭示的社会主义观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脉络,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为出发点,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为条件,以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所构成的一个有机的、完整的科学体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论”等重要观点,支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之充满勃勃生机与活力。

三、邓小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立者

(一)邓小平同志经历了民主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既能治党率军,又能治国理政,特殊经历和政治品格为创立邓小平理论奠定了坚定的政治基础

邓小平的思想方法和工作风格与毛泽东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反对本本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顾全大局,坚持两点论,按辩证法办事,善于从大角度把握事物,能统揽全局,举重若轻,等等。这些都是领袖人物所具备的品格。邓小平同志这一经历和品格,深受毛泽东同志的赞赏,很自然的进入了他的接班人的视野。他说,这个人(指邓小平)不简单,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柔中有刚、绵里藏针,是个难得的人才,很有发展前途。在1959年上海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说,政治局就是“政治设计院”,权力集中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书记处,我是主席为正帅,邓小平是总书记为副帅。还说,我的接班人,第一是刘少奇,第二是邓小平。即便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后期,毛泽东一次又一次的赞扬邓小平,当众说,邓小平人才难得,政治思想强、办事果断等,并重新起用他,使邓小平同志有机会主持中央和国务院工作。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实行全面整顿,使长期陷于动乱和瘫痪的国家出现转机,成效显著、形势喜人。邓小平全面整顿这一思想方法和政治纲领,深得民心,他把个人利害荣辱置之度外,冒着再一次被打倒的危险,决心坚持到底,表现出来的政治魄力和党性原则,使邓小平同志在党内外获得了更高的政治声望,这就为他成为第二次伟大革命的主要领导人和创立邓小平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准备。

(二)邓小平同志领导的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次伟大革命,为创立邓小平理论奠定了深厚的实践基础

粉碎“四人帮”后,在拨乱反正中遇到“两个凡是”的障碍,导致了在前进中徘徊的局面。这样,如何对待“文化大革命”,如何评价毛泽东的功过,如何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毛泽东思想,成为决定能否从危机和徘徊中走出来开创新局面的关键。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以他那巨大的政治勇气、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驾驭全局的高超能力,提出了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领导和支持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发动了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领导全党毅然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作出了把我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在认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问题的同时,领导主持起草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引导全党思想统一到决议上来。正确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将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区别开来,坚持和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正确解决了一个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政治和理论问题。

邓小平同志制定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路线和一系列基本方针政策,并明确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在全党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时刻,邓小平同志提出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出了开放沿海十几个城市的重要决策,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从发展统一战线到实施“一国两制”的构想。在国际局势剧变,西方实施制裁的严峻考验面前,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有所作为”的方针,要求我们不信邪、不怕压、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提出警惕西方和平演变,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等。以上这些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实施,无疑为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提供了现实的依据。

(三)邓小平同志对共产主义坚定不移的信念,对马克思主义忠贞不渝的追求,为创立邓小平理论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邓小平指出,我们取得的成就,如果有一点经验的话,那就是重申了毛泽东同志提倡实事求是的原则。邓小平在《总结经验,使用人才》一文中指出,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问题是要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老祖宗不能丢”,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讲的“搞清楚”的重点是澄清被搞乱的理论是非,要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实践经验和新时代的要求,用新的思想、观点发展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新贡献,归根到底在于实践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确立以及“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开放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论”等的确立。邓小平理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的形成都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进入了新境界,达到了新的高度。

总之,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各项工作。

(2000年发表于《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2卷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