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本身是无色的。天空的蓝色是大气分子、冰晶、水滴等和阳光共同创作的图景。阳光进入大气时,波长较长的色光,如红光,透射力大,能透过大气射向地面;而波长短的紫、蓝、青色光,碰到大气分子、冰晶、水滴等时,就很容易发生散射现象。被散射了的紫、蓝、青色光布满天空,就使天空呈现出一片蔚蓝了。
今天我们学到了为什么我们眼中的天空是蓝色的。其实从地球以外望过来也是一样:覆盖我们地球三分之二面积的海水也散发着蓝光,陆地上虽然有土地的褐色或森林的绿色,然而上空却总是蓝色的——从宇宙中看来,整个地球都被裹着一块轻柔的蓝色面纱。从大气层外看见过地球的天文学家报道过这一情况。
所以地球被称做“蓝色星球”是完全正确的。它那独特的蓝色,就是生命的颜色。
知识小链接:了解一下“蓝天”知识。
“蓝天”其实是地球的大气层。大气层是包围着地球的空气,根据空气密度的不同分为5层,总共有2000--3000公里厚,但绝大部分空气集中在从地面到15公里高以下的地方,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大气层有多厚,蓝天就应该有多高。
调查小问卷:比比谁是学习的小能手?以下的问题你能回答出来吗?答对一题给自己加颗星吧!
问题一:你知道什么是臭氧层吗?
问题二:臭氧层都有什么作用?
问题三: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蓝天是什么?
(答对一题就给自己画上一颗星星吧!)
小实验
用一只长方形的玻璃缸,盛大约2/3的水,向水中撒少许泥沙粉末搅拌,使溶液浑浊。选择一个晴朗的上午,大约7、8点钟,阳光基本上平行射向玻璃缸的一端,光线通过浑浊的水,在另一端透射过来。这时你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长玻璃缸中的水呈现出淡蓝色,而另一端射出来的光线却呈浅红色和橙黄色。
为什么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呢?
原来,玻璃缸中出现淡蓝色与天空出现蔚蓝色的原理是一样的。地球的表面包围着一个大气层,空气中含有许多微小的尘埃、冰晶和水滴等。在太阳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中,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等辐射到大气中,遇到空气中尘埃时,透射力最强,不会发生散射现象,能透过大气的微粒直射向地面。而波长较短的紫光、蓝光等很容易被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散射现象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方向,使天空变得亮堂起来。散射力越强,天空越蓝。雷雨电闪一过,天空顿时异常湛蓝,令人心旷神怡。傍晚,阳光要穿过厚厚的大气层,蓝光、紫光几乎被散射掉了,剩下红光、橙光透过大气射入我们的眼睛。所以,傍晚时分,我们会看到红彤彤的太阳。
这就是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道理。
自己动手做做看吧!
相信小朋友们也是动手的小能手,自己也实践实践,谈一谈,并写写自己做实验的体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