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志无以成学

非志无以成学

时间:2023-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诫子书》中这样教育子女:“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很多时候,谈迁需要亲自背着行囊踏上旅程,实地考察一些史事,从他人处借阅资料,以确保《国榷》的准确性。这样,谈迁终于完成《国榷》初稿。刻苦治史的谈迁,一旦立下著书的志愿后,任何功名和利益都无法诱惑到他,一心一意埋头著书,完成自己神圣的事业,也由此在青史之上得以留下自己的姓名。

《诫子书》中这样教育子女:“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主旨是劝勉子女勤学立志。如果一个人不能立下远大的志向,并为之不断奋斗,那么终其一生,他也只能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里耽于享乐,做一只井底之蛙。

明清之际的历史学家谈迁,是一位意志坚强、不畏艰难的人,著有明史的重要著作《国榷》。谈迁是浙江海宁人,本名谈以训,明朝灭亡之后,谈以训改名为谈迁,自称“江左遗民”。谈迁28岁时,正值明天启元年(1621),他为守母丧在家。因发现明代史书中有很多错误,谈迁就此立下志愿,决心编写一部真实可信的明史。

谈迁知识渊博,尤擅明史,但他终生没有出仕,只是以替人抄书以及作幕僚为生。清军入关之后,南明小朝廷曾经想任用谈迁,但谈迁并没有去赴任。谈迁下定决心编写一部准确的明史著作之后,他便积极行动起来。在整整二十六年之中,谈迁以明实录为底本,查阅了众多书籍和相关资料,将明史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订误。有很多时候,谈迁需要亲自背着行囊踏上旅程,实地考察一些史事,从他人处借阅资料,以确保《国榷》的准确性。这样,谈迁终于完成《国榷》初稿。《国榷》是一部杰出的编年体明史著作,全书约400万字。

1645年,也就是清顺治二年,谈迁增补了《国榷》中崇祯和弘光两朝的史事,使得《国榷》的结构更为完整了。顺治四年(1647),有小偷进入一贫如洗的谈迁家,只见一个箱笼,小偷以为这个箱笼里必有值钱的财物便将这个箱笼偷走。当然,这个箱笼对于屋子的主人谈迁来说非常重要!箱笼里面装着的,正是《国榷》的初稿。这个时候,谈迁已经五十多岁,多年心血毁于一旦,这让他感到非常伤心。但是,谈迁很快振作起来,决定编写《国榷》新稿。他甚至这样说道:“我的手还在呢,写书的事难道就这么算了吗?”于是,谈迁遍访明朝遗老,重新查阅相关资料和典籍。谈迁已经到了耄耋之年,而又私人著史,比平常史书更为不易,别人都认为他不可能完成了。而多年之后,新的《国榷》诞生了。这一次,《国榷》内容共有104卷,超过428万字,而且内容比原来的一版更加翔实、精彩。刻苦治史的谈迁,一旦立下著书的志愿后,任何功名和利益都无法诱惑到他,一心一意埋头著书,完成自己神圣的事业,也由此在青史之上得以留下自己的姓名。

评说

《说文解字》对“志”这一词汇的解释是:“志,意也。”志是人确定的心意,是人们在内心确定下来的行动目标。我们在确定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之前,最先要做的,是将自己的志向确定下来。确立志向,需要心存高远,不能只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忘记了更宏大的理想追求。而一旦立志,我们就需要为了志向不断拼搏,要能够兢兢业业,敬业守志。这样,我们终有一天,会登上顶峰,俯瞰与众不同的风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