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范仲淹读书的应天书院在哪里

范仲淹读书的应天书院在哪里

时间:2023-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范仲淹的努力程度,为其他人难以超越。因为家贫,范仲淹在应天书院读书的时候,往往只能以稀粥度日。终于,在应天书院攻读4年之后,范仲淹进士及第。范仲淹主张士大夫应严以律己、崇尚高尚的品德和节操,从此应天书院和范仲淹,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享有盛誉。范仲淹认为,“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坚强的意志,便是这样让一个人永垂不朽的,这也是范仲淹最让我们感到敬佩的地方。

古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古人常会以此句教导自己的后代,旨在训诫子孙,要秉持坚强的意志,成就一番事业。在贫困、外界压力重大之时,更是需要我们砥砺意志。只有真正具有钢铁一样的意志,我们才能在无论何时何地,都保持自己,保持前进。

范仲淹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名臣、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他在《岳阳楼记》中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广为世人所知。范仲淹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幼年便失去了亲生父亲;到了四岁时,他随着朱姓继父迁到了长山。因为贫寒的家境,年轻的范仲淹在醴泉寺独自发奋苦读,尽管过着“断齑(jī)画粥”的日子,范仲淹也并不觉得苦涩,反而因此更加上进。

范仲淹幼时不知道自己的家世,长大成人之后,才从母亲那里获知自己生父早逝的情况。年轻的范仲淹听到这些之后无比伤感,更加下定决心,苦读成才,出人头地。于是,他辞别了母亲,到应天书院攻读经典。范仲淹的努力程度,为其他人难以超越。冬天,他也会在读书的时候感到困倦疲惫。但是,为了早日读书成才,他能狠下心来,把冷水朝自己的脸上泼去——清醒之后接着回到自己的书桌之前。因为家贫,范仲淹在应天书院读书的时候,往往只能以稀粥度日。然而,其他人认为痛苦不堪的寒微求学之路,范仲淹却没有叫过一声苦,而是将这些看起来是灾难的东西一一咽下。终于,在应天书院攻读4年之后,范仲淹进士及第。

范仲淹从此进入官场,开始了他忧国忧民的为官生涯。当时,北宋名臣晏殊听说了范仲淹的才学,就邀请他到应天府学任职,执掌他曾经在此学习过的应天书院的教席。范仲淹主张士大夫应严以律己、崇尚高尚的品德和节操,从此应天书院和范仲淹,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享有盛誉。

范仲淹不贪图个人荣华富贵,一心为国为民。从27岁进士及第到55岁主持新政,在漫长的官宦生涯中,范仲淹一直保持着对政治的关心。每遇国家大事,范仲淹总是慷慨直言。由于他直言敢为,曾在八九年间三次被贬。范仲淹虽然三次被贬官,但有趣的是,他每被贬一次,时人就称他“光”耀一次,于是第一次称为“极光”,第二次称为“愈光”,第三次称为“尤光”。范仲淹认为,“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因此,范仲淹不会对国家大事保持沉默,他的慷慨直言,正体现着他不会为个人荣辱所动的坚强意志。他虽然经历重重磨难,但仍然保持着“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初心。

评说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的这句话中,体现出了他刚硬、坚定的气节和意志。他不因为条件的难苦、外界的压力改变自己,无论身处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他都始终如一。他的形象,永远矗立在历史长河之中,永远光彩夺目。坚强的意志,便是这样让一个人永垂不朽的,这也是范仲淹最让我们感到敬佩的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