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孟子发政施仁的优点与弊端

孟子发政施仁的优点与弊端

时间:2023-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大儒家,他竭力宣传民本思想,具有相当的民主思想。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如果行仁政,即仁慈宽厚之政,便能得到人民的拥戴。在这方面,他有大量的言论,如:《孟子·离娄上》:“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孟子·公孔丑上》:“仁则荣,不仁则辱。”相反,如果是施行暴政的君主,孟子主张臣可弑其君。

第五节 孟子的仁政思想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大儒家,他竭力宣传民本思想,具有相当的民主思想。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如果行仁政,即仁慈宽厚之政,便能得到人民的拥戴。在这方面,他有大量的言论,如:

《孟子·离娄上》:“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意思是说: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 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img16

《孟子·离娄上》:“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意思是说: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孟子·离娄上》:“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意思是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孟子·离娄下》:“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君主存心仁爱,则没有人不心存仁爱;君主行事合宜,没有人不行义;君主公正,则没有人不正派。

《孟子·公孔丑上》:“仁则荣,不仁则辱。”即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光荣;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孟子·梁惠王上》:“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仁术即孟子所宣扬实现“仁政”的策略与方法。

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叟不远千里而来,能为我国带来什么利益。孟子说:“大王何必要说到利,有仁义也就够了。”“没有讲仁德的人会遗弃其父母双亲,也没有行道义者而不尊重其君主。”进而劝说:“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孟子·梁惠王上》)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就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

img17

相反,如果是施行暴政的君主,孟子主张臣可弑其君。《孟子·梁惠王下》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就是:齐宣王问孟子:“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纣王,有这样的事吗?”孟子回答说:“有这样的传言。”齐宣王又问孟子:“臣子杀他的君主,可以吗?”孟子回答说:“损害仁爱,暴虐无道的人就称为贼,损害正义、颠倒是非的人就称为残,残贼之人就叫作独夫。我只听说武王杀了个独夫,没有听说杀过君王。”孟子认为,行仁政者得天下,行霸道者必亡天下。

孟子还谴责有的国君为了敛财致富,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孟子·滕文公上》)。赵岐注:“富者好聚,仁者好施,施不得聚,道相反也。”后谓富人唯利是图,不顾他人死活。如元代王实甫《破窑记》载:“这家为富不仁,薄俗之情,我若不过去,将我似什么人看我。”

据史载,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读到孟子的民贵君轻之说,大为震怒,将其牌位请出孔庙。可见专制独裁者对儒家学说有排斥的一面。

img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