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子仁爱之道如何实践

孔子仁爱之道如何实践

时间:2023-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克己的对立面则是爱人,爱人即是仁。这也是从仁爱出发,关怀众生的所谓良心。仁爱而有节操者,能为正义牺牲生命,而不苟且求生。即将仁心广被万民与万物。据他的解释,赤子之心就是婴儿出胎之后,心灵与生俱来的欢乐、善良、仁爱的本能。罗汝芳极为同情劳苦人民,乃至能以仁爱之说感动罪犯,使兄弟之争立时化解。“仁”,是最基本的最普遍的,同时也是最高的道德标准。

第八节 仁爱的推广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调建立一种和谐协调的人伦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中,首重儒教,而儒教的根本,则在孔子倡导的仁爱之道。 孔子在礼崩乐坏的时代,顺乎人心求治求安的愿望,本于父子之爱的人伦人性,以孝悌为出发点,按照亲疏有等的原则,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作为救治国家人民的根本。克己的对立面则是爱人,爱人即是仁。樊迟问“仁”是什么意思,孔子回答说:“爱人。”即在小圈子爱亲,推而广之,则须“泛爱众”,即在大范围爱人民。孔子仁爱之道有一个合理内涵是讲忠恕,恕即是要理解、原谅人家。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于人,即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处理克己与爱人、为人处世的一项准则。还有一个合理内涵是要有恻隐之心,即对贫者弱者处于困境者要怀有同情之心。这也是从仁爱出发,关怀众生的所谓良心。孟子讲人性善,善是天生而来自身不知的,而仁爱出自善良而须主观致力发扬的。孟子大力宣扬仁政,即提倡“仁者爱人”,提出“君轻民重”的思想,这种要求一切人都要用“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的思想,有利于倡导“仁爱”的人道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遗产。

历代的仁人志士,莫不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论语·卫灵公》中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爱而有节操者,能为正义牺牲生命,而不苟且求生。

宋儒提倡“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即是为着“天地之仁”而毅然担荷大任,志在成圣成贤。如关西大儒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这里的一个重要意思便是要视民众为自己的同胞,要与万物为同盟。即将仁心广被万民与万物。宋明理学,往往将“仁说”与天道打成一片,建立一个道统观。

img22

明代泰州学派重要传人罗汝芳大力宣扬“赤子之心”。据他的解释,赤子之心就是婴儿出胎之后,心灵与生俱来的欢乐、善良、仁爱的本能。这种本能又与天理相对应。罗汝芳极为同情劳苦人民,乃至能以仁爱之说感动罪犯,使兄弟之争立时化解。清代宋之盛讲学髻山,“以明道为宗,识仁为要”。曾作《仁论》,大略认为:

仁之道,生生不已者也,天地以是生,而生人生物不已者,天地之所以为心也。人得之以生,而不容己于群焉。俱生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之心也,只是个仁。

这段话的意思大致是说,仁在天道间生生不已,这也就是天地之心。人得仁而生,天人合一,只是个仁。

佛教自东汉传播中土以来,无数人趋之若鹜,韩愈辟佛说之妄,但未成大气候。其中一个原因或许是,佛教也讲为善之道,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不杀生,是爱人及物的戒律;戒贪淫,是克己之欲望的戒律。放下屠刀,尚可立地成佛,况且稍有过失者。这些对芸芸众生是很有吸引力的,但将解脱苦难的希望寄托于来生,则又是对众生的愚弄。道教学说中,剔除其长生、飞仙之类迷信外,像抑强扶弱,济困救危,为人治病等,也是讲求爱人之道的。不承认这一点,很难想象为什么佛道两教能够影响中国人数千年。“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黑格尔的名言或许有助于理解这一点。

至于像杨朱学派重在为己,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法家认为人性恶,主张以刻削苛酷之术治民;墨家讲兼爱非攻,但流于空想而不可行,又借“鬼”来威慑民众。所以这些学派都不如儒佛道三教影响大。

img23

在“十年浩劫”时,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仁”,批判“仁”,一时“恨”心大爆发,大流行,拳头高帽口号代替了团结互助互爱。中国拒绝与外界交流,关起门来革命斗争,直斗得六亲不认,真是一场惨绝人寰的悲剧。

“仁”,是最基本的最普遍的,同时也是最高的道德标准。以“仁”为核心的古代人文情怀,经过改造,已经转化为现代人文精神。人的本性有利己心,有爱心,有利己的一面,有助于人的积极性与上进力,但负面是私欲膨张,以致于损人利己。这就是不仁,所以孔子讲克己,就是要克服私欲。爱人的一面,由良心出发,是人性善的阐扬。我们今天也讲仁爱,是对传统的学说进行了扬弃,注入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内容。社会主义道德讲求公平竞争,能者先富,互相帮助,扶贫捐助,交心理解,这都是仁心的阐扬。因为人们来到这个社会之后,智力与能力,体力与效率,环境与机遇,是不可能均等的,其中有的人抓往机遇,经过个人努力之后,先富起来,也有的人利用投机手段,巧取豪夺而暴富。而有的人尚仅温饱或未曾温饱。也有的人由于天灾人祸或先天后天的缺陷而处于困境。从而越来越大地形成精神与物质的巨大差距,通过政府行为有意识的调节,只能解决局部问题。如果倡导仁爱,以物质或精神、情感来关心他人,帮助他人,逐渐形成一种公德与风尚,则弱者、贫者、不幸者逐渐走出阴影,世界就多了些光明。

爱人民,爱国家,这是敢担当者的人文精神。

img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