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信的故事与成语
(1)和氏璧的真伪
和氏璧的最早记载,见于《韩非子》、《新序》等书,情节大致相同。说的是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卞和捧着璞玉去见楚厉王,厉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璞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哭干了眼泪后又继续哭出了血泪。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为何。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命名为和氏璧。
(2)秦国不可信
和氏璧面世后,成为楚国的国宝。后来,楚国向赵国求婚,和氏璧作为信物到了赵国。公元前283年,秦国听说赵国有和氏璧,提出以十五座城相交换,因赵弱秦强,赵国不敢怠慢,但又不情愿,便派智勇双全的蔺相如奉璧使秦。蔺相如知道其中有诈,偷偷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此事载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尾生之信
尾生是传说春秋时坚守信约的人。他的故事见于两处:
“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庄子·盗跖》)
“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
尾生一生特别信守诺言,只要说过的话就一定要做到。一天,他与一个心爱的女子相约在梁下相见,该女子没有按期来。突然天降暴雨,水漫到他的腰间,他还是痴心等待,信守他的诺言,结果水把他淹死了。
(4)季布一诺千金
诺:承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讲信用。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云:“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
季布,曾为西楚霸王项羽的部将,楚汉两军交战时,曾经多次让刘邦困窘不堪。刘邦消灭项羽后,仍对此耿耿于怀,悬赏千金捉拿季布。季布潜藏到朱家家里。朱家劝灌婴说服刘邦赦免了季布,并召拜为郎中。惠帝时为中郎将,后转任河东守。季布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以信守诺言、讲信用而著称。所以楚国人中广泛流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唐代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用此典故:“一诺许他人,千金双错刀。”错刀:古钱名。
(5)卖酒掺水的故事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卖酒的老翁,在一条小街上卖了数十年的酒,由于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生意红火。后来儿媳便常到店中帮公公做买卖。一天,老翁出门办事,让儿媳照管店铺。还没到中午,一坛酒就快卖完了,儿媳一想,何不在酒中掺一些水,不是就可以多卖点钱了吗?于是乘人不注意,便往坛子里加了一些水,一坛加水的酒仍然不到晚上就卖完了,并且还多卖得一些钱。老翁回来后得知此事,气得直拍胸脯,口中说:“完了,彻底完了。”儿媳不解,老翁告诉她,一个生意人最重要的是讲究诚信,我几十年没要过一分黑心钱,如今全败在你手里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