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傅山说过:愤怒正到沸腾时,就能铲除并停止住,这一点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如果你想和对方一样发怒,你就应想想这种爆发会产生什么后果。如果发怒必定会损害你的身心健康和利益,那么你就应该约束自己、克制自己,无论这种自制是如何费力。
西汉名臣张良年轻时曾遇到一件事。一天,他到下邳桥散步,有个老人穿着粗布衣服,走到张良跟前,故意将鞋子掉到桥下,冲着张良说:“小子,下去给我把鞋捡上来!”张良听了一愣,真想揍他一顿,因为看他是个老年人,就强忍着到桥下把鞋子捡了上来。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想,既然已经捡了鞋,好事就做到底吧,于是跪下来给老人穿鞋。老人穿上后笑着离去了,一会儿又返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小伙子可以教导。”于是约张良再见面。这个老人后来向张良传授了《太公兵法》,使张良最终成为一代良臣。
老人考察张良,就是看他有没有遇辱能忍、不迁怒于人的自我克制的修养。有了这种修养,“孺子可教也”,今后才能担当大任,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艰巨的事情;才能遇事冷静,知道祸福所在,不意气用事。我们在平时要注意培养这种修养,克制地处理好所遇到的人和事。
人皆有七情六欲,遇到外界的不良刺激时,难免情绪激动、发火、愤怒。这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但这种激动的情绪不可放纵,因为它可能使我们丧失冷静和理智,使我们不计后果地行事。因此,我们在遇到事情时,在面对人际矛盾时,要学会克制,学会忍耐,而不要像炮捻子,一点就着。
从孔子赞许颜回的态度上,我们可以看出,心态平和不迁怒于别人,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人们能够不重复犯错。这就是说,良好的心态是增强人们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有益调合剂。倘若一个人能够制怒,既不对别人、也不对自己发脾气,那么,他必然能够不惹祸端、不受干扰地在人生路上前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