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做到适可而止

做到适可而止

时间:2023-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剥卦》的卦辞上说“剥:不利有攸往”,大致意思就是说,人们在做事的时候如果不能做到适可而止,只知一味蛮干是不会获得好的结果的。历史上最懂得适可而止、适时而退的人非范蠡莫数。返回越国后,范蠡意识到了自己名气过盛,很难长居久安,而且勾践的为人他也心知肚明:同患难可以,同安乐太难。要知道,“适可而止”同样是种伟大的智慧。

《剥卦》的卦辞上说“剥:不利有攸往”,大致意思就是说,人们在做事的时候如果不能做到适可而止,只知一味蛮干是不会获得好的结果的。这和孔子说的“过犹不及”的道理是相同的。

自古以来,适时而退就是官场上的保身秘诀,然而有一些人却不懂得这个道理,一心想要获得更高的官职与财富,这样的人往往被“剥”掉。

历史上最懂得适可而止、适时而退的人非范蠡莫数。在当时,要说起范蠡的功绩,那是无人可比的:他侍奉越王勾践,辛勤劳苦,尽心尽力,为勾践深谋远虑二十多年,最终灭了吴国,洗刷了会稽耻辱,率兵向北渡过淮水,兵临齐国、晋国,号令中原各国,勾践因此而称霸,范蠡号称上将军。

返回越国后,范蠡意识到了自己名气过盛,很难长居久安,而且勾践的为人他也心知肚明:同患难可以,同安乐太难。

于是他悄悄写信告别勾践说:“我听说君主有忧,臣子就应劳苦分忧;君主受辱,臣子就应死难。从前君王在会稽山遭受耻辱,我之所以不死,是为了复仇的大业。现在已经洗刷了耻辱,我请求惩罚我在会稽山替君王受辱,判我死罪。”勾践说:“我将和你分享并拥有越国。要不然,我就要惩罚你。”

可范蠡却清醒地意识到“君王根据法令行事,臣子依从志趣行事”,于是,他便装上轻便珠玉,与他的家仆偷偷地乘船而去,最终也没有返回越国。于是勾践就在会稽山做标记,把它作为范蠡的封邑。

范蠡离开越国后,从齐国给大夫文种送去书信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的脖子很长,嘴尖得像鸟喙一样,可以跟他共患难,但不可以共欢乐。你为什么不离去呢?”文种看了书信,托病不再上朝。有人进谗言说文种将要作乱,越王于是赐给文种宝剑,说:“你教给我七种讨伐吴国的计谋,我用了其中三样就打败了吴国,还有四种在你那里,你为我到先王那里试用这些计谋吧。”文种于是自杀。

文种的智慧本与范蠡相差无几,然而,他的死只怪他没有悟透《剥卦》,不能做到适可而止而已。

每件事物发展到一定的程度,都会有终止的时候,只有遵循这个规律,我们的利益才不会受到损害。

为人处世,一定要准确分析事物的发展规律,不做那些与规律相违背的事情,对于那些明知不可成的事情莫强求。要知道,“适可而止”同样是种伟大的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