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卦》的卦辞上说“剥:不利有攸往”,大致意思就是说,人们在做事的时候如果不能做到适可而止,只知一味蛮干是不会获得好的结果的。这和孔子说的“过犹不及”的道理是相同的。
自古以来,适时而退就是官场上的保身秘诀,然而有一些人却不懂得这个道理,一心想要获得更高的官职与财富,这样的人往往被“剥”掉。
历史上最懂得适可而止、适时而退的人非范蠡莫数。在当时,要说起范蠡的功绩,那是无人可比的:他侍奉越王勾践,辛勤劳苦,尽心尽力,为勾践深谋远虑二十多年,最终灭了吴国,洗刷了会稽耻辱,率兵向北渡过淮水,兵临齐国、晋国,号令中原各国,勾践因此而称霸,范蠡号称上将军。
返回越国后,范蠡意识到了自己名气过盛,很难长居久安,而且勾践的为人他也心知肚明:同患难可以,同安乐太难。
于是他悄悄写信告别勾践说:“我听说君主有忧,臣子就应劳苦分忧;君主受辱,臣子就应死难。从前君王在会稽山遭受耻辱,我之所以不死,是为了复仇的大业。现在已经洗刷了耻辱,我请求惩罚我在会稽山替君王受辱,判我死罪。”勾践说:“我将和你分享并拥有越国。要不然,我就要惩罚你。”
可范蠡却清醒地意识到“君王根据法令行事,臣子依从志趣行事”,于是,他便装上轻便珠玉,与他的家仆偷偷地乘船而去,最终也没有返回越国。于是勾践就在会稽山做标记,把它作为范蠡的封邑。
范蠡离开越国后,从齐国给大夫文种送去书信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的脖子很长,嘴尖得像鸟喙一样,可以跟他共患难,但不可以共欢乐。你为什么不离去呢?”文种看了书信,托病不再上朝。有人进谗言说文种将要作乱,越王于是赐给文种宝剑,说:“你教给我七种讨伐吴国的计谋,我用了其中三样就打败了吴国,还有四种在你那里,你为我到先王那里试用这些计谋吧。”文种于是自杀。
文种的智慧本与范蠡相差无几,然而,他的死只怪他没有悟透《剥卦》,不能做到适可而止而已。
每件事物发展到一定的程度,都会有终止的时候,只有遵循这个规律,我们的利益才不会受到损害。
为人处世,一定要准确分析事物的发展规律,不做那些与规律相违背的事情,对于那些明知不可成的事情莫强求。要知道,“适可而止”同样是种伟大的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