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求速成容易导致失败

求速成容易导致失败

时间:2023-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国时期的刘备,自从得了荆州,进了四川,经过艰辛的斗争,好不容易在蜀地称帝。当时三国鼎立的态势虽已形成,但曹魏强大、吴蜀两国相对弱小的格局并未打破,蜀地周围少数民族经常袭扰,国家初立更是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刘备进军之际,打了几个小胜仗,已是喜不自胜,如今又听说东吴任命一介书生为帅,更是不放在眼里,便催促各路人马加速前进,大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架势。刘备兵败,后死于白帝城,这正是他“求速成”酿成的苦果。

为政有一条大原则,就是不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而要有远大的眼光。即每拿出一种决策,每开始一项行动,都要顾及后果,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想很快就拿出成果来表现;更不可冲动、感情用事;也不要为一些小利益花费太多的心力,要顾及大局。

反观历史,一心求速成,因冲动而坏事甚至误国的教训还少吗?

三国时期的刘备,自从得了荆州,进了四川,经过艰辛的斗争,好不容易在蜀地称帝。当时三国鼎立的态势虽已形成,但曹魏强大、吴蜀两国相对弱小的格局并未打破,蜀地周围少数民族经常袭扰,国家初立更是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刘备要展宏图,本应凭借天时、地利、人和的良机,或在自己的领地里励精图治,稳固基业,或加强吴蜀联盟,一致北面抗魏。可是由于东吴利用关羽骄傲自满的情绪,赚取了荆州,并杀了关羽,使刘备悔恨交加,决计举倾国之兵,东出伐吴,企图消灭吴国,为他的二弟关羽报仇。

诸葛亮见这种情形,便率领文武百官当面劝谏。刘备不听,后来诸葛亮又专门写成奏章,讲明伐吴的害处,刘备也置之不理。学士秦宓再谏,刘备甚至要砍他的头。诸葛亮等人也只好由他去了。于是刘备亲自率领七十五万大军,出师伐吴。

起兵之时,蜀军一路上浩浩荡荡,气势恢宏,斩将夺关,蜂拥而来。此时东吴的大将周瑜、鲁肃、吕蒙已先后身故,孙权在危急之时,拜一儒生陆逊为大都督,统率东吴六郡八十一州兼荆楚诸路军马,并郑重地嘱托道:“京城以内的事,我自己主持,京城以外的所有疆土上的事,由你决策。”

刘备进军之际,打了几个小胜仗,已是喜不自胜,如今又听说东吴任命一介书生为帅,更是不放在眼里,便催促各路人马加速前进,大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架势。陆逊走马上任后,运用“持重不抢先,待机而制人”的战略严阵以待。

首先,陆逊宣布决策:“各处关防,牢守隘口,不许轻敌。”众将领开始对他这个白面书生统领大军就不大服气,今见他只下令死守不让出战,更是不理解,但碍于军令,勉强服从。当刘备大军压来,陆逊与吴将韩当并马而望,陆逊指着刘备的军马说道:“刘备兵刚来,又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我们只要坚守不出,对方求战不得,一俟时机成熟,就可以用奇计战胜他。”韩当只是撇撇嘴,没说什么,心想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胆怯就是胆怯,还吹什么牛,心里很不以为然。可时隔不久,陆逊果真瞅准时机,率军动如脱兔,终于一把火烧了蜀军七百里连营。刘备兵败,后死于白帝城,这正是他“求速成”酿成的苦果。

人在世上要干点事业,常常面临许多不无遗憾的选择。所谓不无遗憾,就是两者不可兼得:想求快,就很难干大事业;要干大事业,就得有非凡耐性。在朝着大目标前进的过程中,绝没有康庄大道可走,有的是荆棘密布,险象丛生。不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是不可能到达胜利的彼岸的。而且常常是目标越宏大,要走的路就越长,碰到的困难就越多。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一定要考虑客观条件和事物的发展规律,绝不能蛮干、硬干;既然要干大事就不能为蝇头小利所诱惑,应该眼光放远大步向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