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③世叔:即子太叔,名游吉,郑国的大夫。子产死后,继子产为郑国宰相。
【原典】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子曰:“为命①,裨谌②草创之,世叔③讨论之,行人④子羽⑤修饰之,东里⑥子产润色之。”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⑦。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⑧骈邑⑨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注释】
①命:指国家的政令。②裨谌:音bìchén,人名,郑国的大夫。③世叔:即子太叔,名游吉,郑国的大夫。子产死后,继子产为郑国宰相。④行人:官名,掌管朝觐聘问,即外交事务。⑤子羽:郑国大夫公孙挥的字。⑥东里:地名,郑国大夫子产居住的地方。⑦子西:这里的子西指楚国的令尹,名申。⑧伯氏:齐国的大夫。⑨骈邑:地名,伯氏的采邑。
【译释】
孔子说:“爱他,能不为他操劳吗?忠于他,能不对他劝告吗?”
孔子说:“郑国发表的公文,都是由裨谌起草的,世叔提出意见,外交官子羽加以修饰,由子产作最后修改润色。”
有人问子产是个怎样的人。孔子说:“是个有恩惠于人的人。”又问子西。孔子说:“他呀!他呀!”又问管仲。孔子说:“他是个有才干的人,他把伯氏骈邑的三百家夺走,使伯氏终生吃粗茶淡饭,终身也没有怨言。”
孔子说:“贫穷而能够没有怨恨是很难做到的,富裕而不骄傲是容易做到的。”
解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