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法制体现公平正义

法制体现公平正义

时间:2023-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国家的建设,离不开法制建设,法制又是建立在公平正义的道德原则之上的。清朝的法律条文中,有一项“留养承祀”制度,为了体现公平正义的原则,雍正在位时,把这项法律条款制度化了。为了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雍正本人曾说:刑法应是至公至平的,不能随意忽轻忽重。雍正的公平原则,不但认为法律面前是人人平等的,甚至还认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比普通百姓犯法更可恶,更应从严受到制裁!

一个国家的建设,离不开法制建设,法制又是建立在公平正义的道德原则之上的。做到公平公正,自然人心敬服,领导者的威望自然树立起来,这种威的效果比以严、以酷所立的威更有效,也更长久。

清朝的雍正皇帝,就是一位很注重“法制公平”的人。

清朝的法律条文中,有一项“留养承祀”制度,为了体现公平正义的原则,雍正在位时,把这项法律条款制度化了。所谓留养承祀,就是指某些人虽犯了重罪当斩或要被流放到边远地区,但政府考虑到他上有双亲需要抚养,下边没有妻儿承继香火,同时该犯又无兄弟奉养老人,因此决定留他性命,好使老人得以奉养,香火得以传递。雍正指出,在留养承祀的具体问题上,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对待,即必须看被害者家中是否有子女来奉养双亲。假如被害人家中没有其他子女,而杀人者却反得留养承祀,那岂不有失公道吗?

雍正还规定:凡充军囚犯和免死发配囚犯,倘若家中有祖父母或父母深染重病无人照料的,对充军囚犯,处以杖责;对免死囚犯,枷号两月,杖责一百;然后再准许其留下来奉养老人。又规定:假如丈夫失手打死妻子,父母虽已故,但该犯却没有子嗣延续香火的,可将该犯枷号两月,杖责四十大板之后,才准其留养承祀。

从上述规定看,雍正皇帝既照顾到了老人的一面,使人老有所养,又照顾到了下一代的情况,使人家业永存,香火不断传延下去。在封建社会,此举是颇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因此也就大体上体现了公平原则。

雍正的所谓公平自然也有其历史局限性,然而他所提倡的公平的精神却值得后世深思。为了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雍正本人曾说:刑法应是至公至平的,不能随意忽轻忽重。

雍正的公平原则,不但认为法律面前是人人平等的,甚至还认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比普通百姓犯法更可恶,更应从严受到制裁!他的这种说法,尽管在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不可能完全实现,但即便是作为一种倡导,也是有着非凡意义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 Weibo Article 41 Weibo Article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