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一小学发生火灾学生死亡

中国一小学发生火灾学生死亡

时间:2023-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避免发生火灾,重在预防。因此,对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提高其消防安全意识至关重要。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学校应制定有关防火安全管理的严格规定。据统计,在电气火灾中,因违规造成的占95%。火灾防范管理要依法进行,这是因火灾的破坏性所决定的。为有效控制火灾的发生,我国以法律的形式进行了强制性规范。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实践证明,多数火灾是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成为大火的。

三、火灾的预防

火灾是十分可怕的,一旦发生火灾,会给人的生命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会给学生心灵罩上一层可怕的阴影。避免发生火灾,重在预防。

1.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只有提高防火安全意识,才会时刻留意身边的火患,控制火源;才会把预防火灾放在首位,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才会主动学习消防知识,掌握防范措施,控制火灾事故的发生。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在学校安全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学校的火灾,60%~70%发生在学生宿舍等人员活动较为集中的场所。学生是宿舍的主人,预防宿舍火灾,学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常识缺乏,扑救初起火灾和逃生自救能力低下,一旦发生火情,势必酿成严重后果。因此,对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提高其消防安全意识至关重要。

2.落实防火措施

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学校应制定有关防火安全管理的严格规定。例如,不得私拉乱接电源,不得未经批准随意增加用电设备,禁止使用电炉、“热得快”;禁止在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吸烟;禁止在宿舍使用蜡烛等。绝大多数学生能认真遵守,但也有极少数学生因为缺乏认识,常常违规而行,导致火灾发生。据统计,在电气火灾中,因违规造成的占95%。

3.执行消防法规

火灾防范管理要依法进行,这是因火灾的破坏性所决定的。为有效控制火灾的发生,我国以法律的形式进行了强制性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五条规定:任何单位、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职业技术院校要加大学习和宣传力度,使广大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法律知识和校纪校规,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提高法律素质,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营造一个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舆论氛围。

4.掌握防火知识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所谓燃烧则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随有火焰、发光和发烟现象。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有时在一定的范围内,虽然三个条件俱在,但由于它们没有互相结合,互相作用,燃烧的现象也不会出现,切断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火都会熄灭。实践证明,多数火灾是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成为大火的。火灾的形成过程一般分为初起、成长、猛烈、衰退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是造成火灾危害的关键。初起阶段火源面积不大,火焰不高,烟气流速不快。在成长阶段随着燃烧时间的延长,燃烧强度增大,温度逐渐上升,燃烧区内逐步被烟气所充满,周围的可燃物迅速被加热。此时气体对流增强,燃烧速度加快,燃烧面积迅速扩大,会在一瞬间形成大的火焰。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力和消防器材装备,才能及时有效地扑灭火灾。猛烈阶段燃烧温度急剧上升,持续温度达600~800℃,辐射热量强,气体对流达到高速度,燃烧物质的放热量达到最高数值,此时建筑材料和结构受到破坏,发生变形或倒塌。这段时间的长短和温度高低,取决于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组织较多的灭火力量和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控制火势,扑灭大火。衰退阶段是指猛烈燃烧过后,火势衰退,室内温度下降,烟雾消散,火灾渐渐平息。

5.遵守学校规章

为了预防火灾的发生,职业技术院校都制定有严密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在宿舍防火方面规定得更加详细,每位学生都要认真遵守。一般有以下几点必须做到:

(1)不私拉乱接电源线。(2)不乱扔烟头。

(3)不躺在床上吸烟。

(4)不在蚊帐内点蜡烛看书。

(5)不焚烧杂物,点蚊香应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

(6)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7)不使用“热得快”、电炉等大功率电器,不使用电热毯、劣质电器等可能引发火灾的电器。

(8)不使用酒精炉、液化器灶具生火做饭。

(9)人走要断电;嗅到电线胶皮煳味,要及时报告,采取措施。

(10)台灯不要靠近枕头和被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