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别让“口袋书”害了自己
案例导航
林女士的儿子一直不喜欢看课外书,近来她发现儿子每天晚饭后都“自觉”地回到房间关上门“学习”,就连上厕所也要揣着几本书,并且如厕时间特别长。
心存疑虑的林女士对儿子进行了“突然袭击”,意外地发现孩子看的是一种小开本卡通漫画,里面都是暴力流血和男女接吻、拥抱的刺激画面,让成人看了都脸红。当她质问儿子时,他却理直气壮地说,这叫“口袋书”,学校里现在都流行看,凭学生证每天花4毛钱就能在学校附近的书摊上租到,大家还互相交换着看呢。
所谓“口袋书”,是指一种新型的袖珍类出版物,其兴起可以追溯到1935年7月在伦敦出版的“企鹅丛书”。这套丛书3年间销售2500多万册,获得巨大成功。
近几年,“口袋书”在我国各大城市中悄然流行开来,内容新颖、体积小及价格便宜等优点使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文化市场中的新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口袋书”的内容却变味了。早在1999年夏季,某中学的一位老师发现,学生们在自习课读书很专注,后来发现学生在课本下面掩藏的尽是一些内容不堪入目的非法“口袋书”。对此,许多学生懵懵懂懂地认为,书中的色情、暴力、恐怖等描写“很新鲜刺激”,还可以教给他们一些“知识”,他们竟不认为有什么不妥之处。
案例分析
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必须以学业为主,同时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和道德,这是我们学习的出发点。不要让不良书籍毒害自己的思想,要随时保持警惕。
事件论坛
非法“口袋书”的滋生蔓延、泛滥成灾,严重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这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002年6月13日,团中央、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公安部、文化部、国家工商管理总局等八个部门联合发出了《关于在全国开展有害卡通画册和淫秽“口袋书”图书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整治有害卡通画册和淫秽‘口袋书’图书”专项行动在全国各地拉开了帷幕。据介绍,仅甘肃省在专项整治行动中,查缴盗版图书、淫秽图书、色情卡通“口袋书”27000册,有效地遏止了其在社会、特别是学校里的传播。
令人始料不及的是,经过专项整治、一度销声匿迹的非法“口袋书”,第二年3月份在某市校园周边及其他文化经营网点若隐若现,再次与中学生“亲密”接触。对此,某市文化稽查队立即组织实施了以清查“口袋书”,暴力、淫秽卡通画册、音像制品为主要内容的“春雷行动”,同时向社会公布了举报电话。经过连日的采访调查发现,非法“口袋书”的整治十分不易,可谓任重道远。有关非法“口袋书”的内容是否有损学生们的身心健康,一些书店的老板毫不在意,甚至认为“如果抢手的货不卖,就没生意了”。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学生也毫不犹豫地说:“学校和家里不让看,可是我总有办法的。”
某市有文化经营网点1300余家、“游商”1280多个,主要集中在各大、中、小学附近,其经营用房大都是临时租用,消费群体基本以学生为主。不少图书经营者为牟取高额利润,对相关法规置若罔闻。一些经营者在其非法“口袋书”被查缴后,竟然面无愧色,毫不掩饰地狡辩:“我们不知道这些书的内容是这样的。”有些店主更是振振有词:“学生们爱看,我们有什么办法。”
非法“口袋书”是文化市场的一个毒瘤,必须坚决予以割除,否则将会严重腐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专项整治虽然能收到严惩之效,但更重要的是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到其危害性,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文化的侵蚀。
要彻底清除非法“口袋书”,防止其死灰复燃,甚至变本加厉地卷土重来,关键是管理部门要真正肩负起自己的职责,加大执法力度,从源头上杜绝非法“口袋书”流入市场。
安全锦囊
查禁不良出版物要严字当头。在出版审查、市场管理、学校和家庭教育等各方面齐抓共管,形成一种社会合力,让全社会都深刻认识到不良出版物对于未成年人的危害性,让未成年人形成自觉抵制不良出版物的意识。
德国儿童文学理论家罗丝薇塔·布多尔斯·布德在《发现世界——德语青少年文学的历史、题材与发展趋势》报告中认为,青少年文学的创作必须“寓教于乐,即通过讲述娱乐性的故事,对孩子们进行教导”,并指出,“图书的教育性比它的艺术性重要”。这就提出了青少年文学创作必须注重教育性,必须注重寓教于乐的问题。青少年读物的创作必须从青少年生活出发,注重他们兴趣广泛、好奇心强、爱幻想、重想象等心理特点,不能摆出教训人的架势,应尊重和熟悉青少年对事物独特的感受、认知和体验,从而揭示出青少年纯真的情感世界和奇异的想象世界,让青少年读物真正走进并深入青少年的心灵。
在对青少年读物的调查中,不少青少年指出目前很多青少年读物太“弱智”了,存在着内容重复、乏味、过于幼稚、不贴近他们生活等缺点,并表明他们喜欢看的书为:有想象力、恐怖、惊险,集科普与幽默于一身,惊险科幻又有深刻意义,娱乐、有趣、有神秘感等等。应当看到,虽然我国的青少年文学创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外国青少年文学创作的成就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近年来在国内颇为走俏的《哈利·波特》、《鸡皮疙瘩》、《魔戒》等译作,都是值得国内儿童文学创作者借鉴的。即便是孩子们喜欢看的恐怖作品,也有一个趣味问题。创作“鸡皮疙瘩系列”的美国作家斯坦就曾有“安全恐怖”理论,他认为给孩子看的恐怖小说的写作必须掌握好一个“度”,要让孩子们在阅读时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虽然会发出一阵阵惊叫,但到头来总会安全着陆。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也说过:“好的恐怖小说,既能让读者感到不安,又不能让读者感到不快。”也有作家认为,优秀的恐怖小说应在恐怖之下有着暖暖的人性,要让读者在恐怖中发现被尘封在心底的正义、善良和光明。同样,未成年人读物中也并非不能写情爱和性,但是应从教育的角度,把握好一个“度”,反对赤裸裸的性挑逗、性描写。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祖国发展的保证,而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则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
在整治“口袋书”、强化未成年人读物出版管理的同时,我们的出版单位还要加大推荐青少年优秀读物的力度。有些如“口袋书”大小的优秀读物还是值得推荐给青少年的,如《世界文学精粹“随身读”丛书》推荐的《荷马史诗》、《鲁滨逊漂流记》、《唐吉诃德》、《爱丽丝梦游仙境》等。当然,文字形式如何更适应青少年阅读,还需多动脑筋。多出内容健康的高品质青少年读物,与非法“口袋书”争夺青少年的阅读阵地,甚至挤去非法“口袋书”的市场,将成为整个社会的一项长期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