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总有路通向罗马

总有路通向罗马

时间:2023-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接到上《清贫》这篇课文的任务时,我内心是忐忑的。诚然,这篇课文不是没有教学点,就如我尊敬的前辈陈钟梁老师一样,抓住一个“趣”字贯穿文字品味和人物把握。可当我们用这个“趣”去抓的时候,明显感觉有些小说化处理的倾向,再有就是文章开始和最后部分给蜻蜓点水了。历史,讲究的是真和假,而文学讲究的是美和丑。其实,是您没有找到教学点而已,只要您在深入进去的同时能够跳出来,您总能找到通往罗马的那条路。

接到上《清贫》这篇课文的任务时,我内心是忐忑的。因为这是一篇比较浅显,语言也比较一般,情节也不够跌宕的文章。在孩子们一读就懂,甚至因为思想内容隔阂而产生心理抵触的情况下,进行这节课的教学是很难的。

诚然,这篇课文不是没有教学点,就如我尊敬的前辈陈钟梁老师一样,抓住一个“趣”字贯穿文字品味和人物把握。可当我们用这个“趣”去抓的时候,明显感觉有些小说化处理的倾向,再有就是文章开始和最后部分给蜻蜓点水了。除此之外,这篇文章还能做什么呢?这是很多老师困惑的原因,或许也是很多教材不选此文的原因吧。

很多名师在指导年轻教师时总是说,只要深入到文本中去,反复阅读,总能够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上出别人所不能上的选点。不错,深入是一种方式,但是一味地深入也可能导致入而不出。很多时候,深入太深了,也会迷失。而跳出来,在一定美学原则框架下再来审视文本,或许会有新发现。

如何把这篇有些“陈旧”、“隔阂”甚至有点无味儿的文章上得有价值些?我想起了一句话:阅读,是在陌生的地方遇到熟悉的自己;写作,是在熟悉的地方创造陌生的自己。也就是说文学作品讲究的是艺术真,情感真,而不是生活的原样反映。方志敏又是一个作家和革命家,此文具有历史价值。所以,历史、文学就在我脑海中盘旋。历史,讲究的是真和假,而文学讲究的是美和丑。那么这篇文章呢?这篇文章作者这么处理,用心何处呢?

于是就有了三个点:

说说文中的“美”和“丑”

说说历史的“真”和“假”

说说文中的“假”和“美”

听过很多同仁说某某课文没法教。其实,是您没有找到教学点而已,只要您在深入进去的同时能够跳出来,您总能找到通往罗马的那条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