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咏梅
梅洪建老师的《猫》课堂很好地表现出了生态语文的气质,同时利用文本实现了读写共生的美好追求。
这一节阅读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比较清晰的生态语文的基本特点。
生态语文课上,充满着发现的美好。
生态语文课上的发现,有两个角度:教师的发现与学生的发现。教师的发现,源于教师对文本的独立解读。有了属于教师个体的深入研读,才可能有独特的教学角度、厚实的教学深度、深透的教学力度;课堂上,教师的发现转化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将自己解读文本中的发现以问题的方式呈现,进而带动学生的发现。梅老师突破了《猫》这篇文章的一般教学模式,在教学角度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都表现出了他的独特发现:淡化文体,从创作手法的角度进入文本深处,颇具匠心。
学生的发现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发现,是推动和证实教师发现的发现。
在梅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发现很精彩,笔者相信这些发现一定是超出了教师课前的预设的。“落差说”,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教师在以常见的“数学算式”方法讲解之后,学生从“推导的过程和结论”中明白了“猫1和猫2是为猫3做铺垫的”,但又不是“一般的铺垫问题,而是一种很高明的艺术创作手段。用几个同方向发展的趋势和部分不同方向发展的趋势结合,形成大的落差,突出表达效果”。梅老师顺势提炼并直入主旨:“这篇文章就是因为这前两只猫的存在,才使得作者对于自我的忏悔和生命的思考深刻了。”铺垫,既是情节的铺垫,更是主题呈现的铺垫。这一片段的教学形式和角度非常新鲜,有力度有深度,是整堂课最为出彩的片段。
生态语文课上,孕育着生长的力量。
梅老师的课堂上,教师的角色特点比一般的语文教师更鲜明,他与学生缔结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一个“学习共同体”组织推动着师生生命的共同成长,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之一。生态语文课堂上,孕育着生长的力量。这种生长的力量可以从多个方面表现出来。我们从教师评点语这个微细的角度来感受一下梅老师的教学魅力。
师:从我们推导的过程和结论,你明白了什么?
师:是这么简单吗?
师:聪明人就是你啊。
师:港区中学的孩子就是聪明。
师:哈哈,你真幽默。不过,说得在理。
师:呵呵,别得瑟了,我们继续回到这种写法上来。
师:你就是个人精啊!呵呵。
读着这样的评点语,不仅会拥有一种轻松愉快的美感,更会为这些简短话语的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折服。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或因势利导,如“从我们推导的过程和结论中,你明白了什么?”把原先流于表面的分析向教学重点推动。而“是这么简单吗?”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追问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深入思考,激起思维的圈圈涟漪。梅老师表扬学生绝不吝啬,但也绝不只用单调的“你真棒!”以下这些是独属于梅老师的表扬用语:“哈哈,你真幽默。不过,说得在理。”“呵呵,别得瑟了,我们继续回到这种写法上来。”“你就是个人精啊!”学生被老师用这样的富有情趣与幽默的语言评价一下,哪一个人不开心不喜欢这样的老师呢?师生关系也因而具有了一种沁人心脾的和谐之美。教与学的关系是平等、协商、和风细雨式的,这是梅老师的追求。课堂上,一切顺乎自然,教师顺学而教,学生顺心而学,师生同处于教与学的快乐之中。从学生的回答中,也可以看出学生在主动学习和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又有见解的补充、丰富和提升,学生在讨论、探究、互动中学习,实现共识、共享、共进。这样的生生关系也显现了独特的生态之美,一种具有生长力量的美。
“生态语文教育”的追求是最大限度地组织“教学活动”和提供语文实践机会。在梅老师的课堂上看不出教师在推进预设的教案,而是充分利用相关讨论话题组织教学活动,避免了碎片式的答问,使课堂活动充分,课堂结构明晰,教学重点指向明确。
这一节阅读课,让我们触摸到了读写共生阅读课的脉搏,拓宽了对传统篇目阅读教学的理解。
读写共生,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多种方式,协调教学中的多种关系,以阅读为手段,基于学生阅读,促进学生阅读,最终实现提升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一种合作共赢的教学生态。
读写共生体现了一种组合美。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读与写是对等的彼此相关的概念,是彼此“介入”的“合作”关系。温立三先生说过:“无论是教科书编者还是语文教师似乎都没有意识到,阅读,这个最丰富的写作资源库被我们遗忘久矣。此种现象,我概括为‘抱着金碗要饭’。”教材中有太多的“金碗”值得我们好好发现。
《猫》这篇经典篇目,是散文还是小说,学术界和语文教师们的观点并不统一。梳理三只猫的命运、思考猫们不同命运背后的原因及带给读者的不同感悟,这是大多数教师处理这篇文章的角度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这样的处理无可厚非,然而,如果把这些作为教学重点就显得稍微浅了一些。梅老师在教学中将课文作为“例子”来运用,开发了此篇文本新的教学价值。这一节课,梅老师的教学安排是研讨作者是如何呈现三只猫不同命运的,写法上有怎样的规律和启示,运用“三猫”写作方法完成一篇习作。梅老师的课线条简洁明晰,教学重点定位准确,将学习课文转化为习得写作规律,实现阅读与写作结合基础上的读写共生。梅老师的教学,努力实现阅读与写作的结合,体现了一种独特的组合美。
读写共生体现了一种丰厚美。
在一线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就课文而教课文,似乎将教材上的课文教完了,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面对越来越普遍的中考高考不再考课内文章的趋势,一些教师无所适从,一些教师依然只是单纯地教课文,把教师用书上的内容搬运到教案或者课件上,再让学生搬移到笔记本上。学生在如此单薄的语文学习中无非是一只盛装老师讲授内容的木桶而已。学生没有主动的思维,缺乏有深度和力度的训练,语文素养当然不可能有提升。
梁启超说过,“所能教与人的只有规矩”。一篇文章的为文之道,正是要教给学生的“规矩”。问题是,为文之道在哪里呢?要想从阅读中获得写作的启示,必须对所阅读的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发现其蕴含于文字中的“规矩”,寻找到潜伏于文章中的内在规律。
课文要好好地教学,但是绝不仅仅只是宣讲课文。“课文无非是例子”,这是对待课文的最准确的态度。无论如何定位《猫》这篇文章的性质和教学价值,将《猫》作为学生写作学用的一篇典型例文,是比较准确的。把课文读厚,发现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价值;把课文教薄,提取精妙的教学素材、选择精致的教学角度,全在于教师对课文的深入研读。教师的亲自阅读、体悟、玩味、批判、积累和运用,是实现读写共生的前提。梅老师课堂上的语言虽然不多,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平时丰富的阅读积累和优秀的思维品质,这是他这堂课所以不拘一格的潜在背景。
阅读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实现写作的提升,而利用阅读的文本进行写作方法的点拨、从而获得写作能力的提高,则使阅读教学表现出一种丰厚美来。
专家简介
柳咏梅,第六届“语通杯”全国初中语文“十佳教改新星”,第七届“四方杯”“全国优秀教师教研能手”,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南京市第五届“优秀青年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指导专家,国际经典情商教育课程培训讲师。数十篇论文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人大复印资料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各地上示范课或讲学百余场次。
【学生习作】
习作一:转变
六岁
“小么个小儿郎,背着个书包上学堂……”
天空是纯纯的蓝色,水是盈盈的绿色,背着书包的小男孩坐在树枝上,伴着轻轻的儿歌声,手指不停上下翻动。于是,一片小小的叶子便寄寓了男孩无尽的梦。思绪像那无名的小河,淌向远方。
“自强,怎么不去上学,在这鬼混了?”槐树下,妇人一手叉腰,一手指着树上的男孩道。
男孩一个激灵,身子往后缩了缩。“妈……我……,我不想上学,我想唱歌。”
“唱你个头,学你那没良心的爹啊!”男孩眼神惶恐,又不得不迈开脚步,朝着学校的方向。
妈,难道您就不能为孩子转变一下心意吗?
十七岁
“喂,您好,是自强母亲吗?我是他班主任,他今天又没来学校。如果下次再无故旷课的话,以后就可以不用来了。”
挺拔的小伙看着在风中摇摆的老槐树,久未出声。村庄里耸立起了许多大烟囱,农家人口袋鼓了,可是水草糜烂,鱼儿翻转着鱼肚,溪水也散发着腥味。
“自强,你不去上学,在这里干什么!”素面的妇人一手叉腰,一手指着树边的小伙。
“妈,我……我想唱歌。”和十多年前一样的倔强。
“唱歌?你还真是你爸的种啊!”妇人歇斯底里,“我一个人带大你容易吗!回去给我好好学习,有知识才能赚大钱!”
“知识,钱,你看看那些有知识有钱的老板们把我们村子弄成什么样子了!”
妈,11年了,您一点都不能转变吗?
二十八岁
小河里满江红铺张,几只鸭子放弃了游鱼,去追逐初落的桃花。矮矮的坟前,跪着两个男子,坟里是因水质而致癌的女人,坟外是丈夫和儿子。
李自强并没有听母亲的话好好学习,而是在高考的前夕离家出走了。颠沛流离中,偶然的机会,他听到了一位身价不菲的歌手的演唱会。没想到,他竟然是为了金钱而抛妻弃子的亲生父亲李要强。整理自强母亲遗物时,他们翻到了两张照片和一张纸。一张是她丈夫的,一张是她儿子的。背后写着:
“今天,我没能转变要强的心,他离开我们了。希望他能实现他的梦想。”
“今天,我没能转变自强的心,他也离开我了。希望他也能实现他的梦想。”
纸上留下的是这样一段文字:水黑了,我知道自己要走了,你们去唱歌吧,只是别忘了回来,把水变清……
妈……妈……,原来您在变着啊!
从此,公益的大道上,多了一对父子,他们说他们要回报母亲,要用歌声唤回曾经的绿水盈盈……
习作二:你我
你·我·乞丐
“中间的同志们再往里边去点……”司机按下开门的按钮。
人群挤得更密集了,阵阵牢骚萦绕在每个人的耳畔。
一头蓬乱而又布满油垢的白发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破旧的搪瓷杯中传来叮叮当当的响声。
“X,为个乞丐,让我们遭罪!”一个针一般尖锐的声音刺向了人们的心扉。
人群开始骚动起来,原本压缩的空间又渐渐膨胀。老乞丐刚迈上一只脚,却发现另一只脚没有了空间。
“中间的同志们往里边去点啊!”司机的声音带了几分急促。可人们却无动于衷,丝毫没有退让的意思。老乞丐愣了愣,叹了口气,缓缓缩回了自己的脚,一只脚踩在另一只脚的上面,在手扶栏的帮助下,金鸡独立。
城市的你我,难道还容不下乞丐的一只脚么?
老板·农民工
年底,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喜庆。人们都东奔西跑地筹划着回家过年。
一间崭新的厂房里,一群身着破烂,戴着安全帽的农民工们围着一名衣着华贵的中年男子。
“工资?过年缓过来就发!今年厂房装修,没有钱了。”男子不耐烦地说着。
“老板,前年的工资都还没给呢?您一定得让我们有法过年啊。”
“急什么急,一有钱,我马上给你们。”男子掏出一支烟,点上。
一双脏兮兮的手拉住了男子的裤脚。“老板,您就行行好吧。我们家里一家老小都靠着我这点工资养着呢。”
“松开!嚎什么嚎,我说没有就没有,滚。”男子狠狠地把烟甩在地上。
天空中,一场暴雪突如其来。砭骨的寒冷钻入农民工们的心腔。
城市的你我,难道还给不了农民工们一个真实的承诺么?
女儿·朋友·妇人
惨淡的橙黄缀满了天边,一阵飞鸟的拍翅声划破了黄昏的宁静。
幼儿园前,家长们早早地候在了门前。终于,一个个幼小的身影在家长们浓浓的期盼中,成双成对地来到了门口。
“丫,宝贝,你怎么可以和一个捡破烂的牵手呢?”一位衣着高贵的妇人看着自己的女儿,叫了起来。
“老师说,我们要和自己的好朋友牵着手回家。她是我的好朋友啊。”女儿瞪着无辜的眼睛看着妇人,还向妇人扬了扬手。
“这怎么可以!她是捡破烂的!”妇人刻意咬重了捡破烂三个字。女儿的朋友的脸上,写满了窘迫。
“妈妈!老师说他们是城市美容师,他们很伟大啊!”女儿说完,拉着自己的伙伴跑开了。
“他们很伟大啊!”女儿稚嫩的声音,让妇人回味良久……“是啊,他们很伟大啊。”妇人笑了,迈开了轻快的步伐朝两个孩子走去……
习近平主席说:“太平洋足够广阔,容得下中美两个大国。”我相信,比海洋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一定能容纳无数个你你我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