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人生在勤,勤而不匮——从珍惜时间做起
本讲概要
★摸准时间的脾气
★如何节省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摸准时间的脾气
时间怎么还有“脾气”?其实这个说法是一种比喻,是指时间有它的“特点”。摸准它的“脾气”,就是要认识它的“特点”。人们摸准了它的“脾气”,针对其特点,才能牢牢掌握住它的规律。
时间有三种固执的“脾气”,谁拿它也没办法。
均等性
正像著名诗人袁鹰的诗中所说:“世界上再没有谁,比你更慷慨更公正;你把一年的大好时光,同样地给我们每人一份”。
时间的均等性为人们提供了均等的机会,谁抓住了这种机会去努力,去拼搏,谁就会得到更多的收获。
革命导师列宁,在17岁时就考进了大学,可是因为他参加革命活动,被学校开除了,被反动政府逮捕并流放。流放期满后,列宁抓住点滴光阴,奋发自学,只用一年半就学完了四年大学的全部课程,当他以校外学生的资格参加考试时,14门课程全部考了第一名。是啊,时间是公正无私的,谁勤奋,就会从时光老人那里得到奖赏。
不复返性
时间像河水,一刻不停地流淌着,正像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在文章中所写的那样:“……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双眼前过去……”人们可以筑堤坝,阻挡河水流去;可以建水库,将河水储存;但是谁也无法阻挡时间流去,也没人能储存时间。时间就这样流淌着,而且一去不复返,谁也无法把时间倒回来。
怎么办?只有抓紧分秒,不让它白白流逝;只有抓住今天,不让今天白白过去。有位昆虫学家,对自己实行“时间统计法”,他每天都像个吝啬的小商人核算金钱那样,核算自己的时间,把自己用于研究、阅读、写作、散步、开会、讲课、谈话的时间,都精确地记下来,力求科学地支配它。这样核算了56年,天天如此。他没有白过一天,没有白过一点时间。他和时光老人同步行进,同时交上了一张张答卷,随着时光老人的脚步,他积累了可观的成绩。
金玉良言
时间面前,人人平等。
严厉性
对于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一定抛弃他,毫不留情。“愚蠢的人浪费时间,无为的人放弃时间,懒惰的人丧失时间”。那么时间就毫不客气地让他们永远愚蠢、无为下去。
时间老人脾气这么大,谁有多少钱也别想买通他,谁有多大权也别想吓唬住他。只有珍惜他的人,才能得到他的青睐,他会赐予珍惜他的人智慧、财富,甚至生命。
世界上多少有成就的人,都是摸准了时间“脾气”的人,他们珍惜时间,时间也珍爱他们。
同学们都很爱看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这些书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科普作家儒勒·凡尔纳。
凡尔纳一生记了上万册笔记,写了66部科幻小说,还有几个剧本、一册《法国地理》和一部6卷本的《伟大的旅行家和伟大的旅行史》。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呀!
一些感到惊异的人们悄悄询问凡尔纳的妻子,想从她那里打听凡尔纳的秘密。
凡尔纳的妻子笑笑说;秘密嘛,就是凡尔纳从不放弃时间。
的确是这样,凡尔纳是从不浪费时间的。他也曾经说:“时间是稍纵即逝的,你放弃它,它更放弃你。”
凡尔纳说得非常正确。时间看起来很长,永远没有尽头,但是它又是非常的短,稍不留神,便从你身边滑过,而一旦失去,就永远找不回来了。你瞧,他是多么深刻地认识了时间的特点啊!
认识时间的特点,对我们青少年更有重要意义。常言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青春少年,正是一个人生命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人的精力最旺盛,是学习知识的最佳时期。我们常听老年人回忆往事,他们可能对近期的事情想不起来了,但对儿时的事情仍然记忆犹新。为什么呢?因为少年时期人的记忆力最好,一旦记住,终生不忘,这时学的东西也是最牢固的。
我国宋代民族英雄岳飞,曾经写下著名词篇《满江红》,其中有一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就是说:不要轻易地虚度年华,让时间白白流过。等到两鬓斑白之时,再懊悔痛哭也枉然了!时间难得而易失,攀登贵在少年时,我们千万不要让这美好的时光白白流逝呀!
让我们抓紧青春年华的大好时光,试试看抓紧分秒,抓住今天。“不教一日闲过”,时间一定会赐予你学业上的成绩,事业上的成就。
做事讲效率
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不偏不倚的,一小时60分钟,一天24小时,谁也不多,谁也不少。但是,在同一时间内,人们所做事情的多少,是不同的,这就是效率不同。在同一时间,有的人能做很多事,就是效率高;有的人做不了几件事,效率很低。
我常听到一些少年朋友说:哎,我真忙呀!每天除了上课、写作业,一点儿空余时间也没有。
细心观察一下,这些同学确实很忙,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起床,晚上10点多才能上床睡觉,一天晚就是忙着上学、做功课。可是,到头来,学习成绩并不太理想。
什么原因呢?后来发现,其中大部分同学是不会科学地利用时间,学习、做事不讲效率。
有的同学,不管做什么,总是心不在焉。写作业时,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玩玩那个,一个小时的功课要用两三个小时完成;还有的同学,做事总是懒洋洋、慢腾腾,每天早上,光是穿衣,洗漱、吃饭就要用一个来小时。
原来,他们的许多时间,是在磨磨蹭蹭中耗过去的。
也许有的同学会说,反正我把该做的事情都做了,慢一点有什么关系呢?可是,你知道吗?讲效率与不讲效率可大不一样啊!
重要提示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效率高的同学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本领,还能空出娱乐的时间;效率低的同学,整天忙于应付功课。一天两天不明显,几年下来,差距是很大的。
上海交通大学少年班,有个14岁入学的少年大学生叫柴允敏的。别人从小学到高中毕业要12年,他只用了8年。小学四年级时,他自学完五六年级的课程,直接考上中学,初中用了两年的时间,学了三年的课程,又考上了高中,读到高二,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交通大学少年班。
小建议
抓住青春、抓住今天、抓住分秒。
想到这样的同学,有人就会觉得,他肯定是个书呆子,一天到晚除了钻书本,什么事也不做。其实不然。
他的兴趣爱好很广泛,喜欢看书,爱好书法,也非常热衷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小学时,他是少先队副大队长,进入中学,他担任了上海市少先队队报《我们一百万》的主编。他的书法作品曾多次出现在报刊杂志上,还被选送到日本等国展出。
柴允敏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自然与他的勤奋刻苦分不开,但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他学习、做事效率很高。
柴允敏有个特点,不管做什么都是全身心地投入,学就专心致志地学,玩就痛痛快快地玩。所以,他花在做功课、复习的时间总比别人少,能够空出大量时间做其他事情。
在他刚踏入小学大门时,他爸爸就曾半开玩笑地对他提出要求:“作业要在学校里做完,考试前不温功课。”谁料,柴允敏听在耳里,真的这样做了。
他从小学到中学,从不把作业带回家,总是当天的作业,当天在学校完成。这样,回家以后大量的课余时间,他就尽情地阅读各种他喜欢的课外书,发展自己的各项兴趣爱好。
充实的课外生活,广泛的兴趣爱好,使他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脑子的灵活性,反过来又促进了他课上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所以,他的学习非常轻松,考试前从不拼命温功课,反反复复做习题,他的各门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讲求效率,不仅直接关系到我们现在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到将来的工作。
可能有的同学注意到了,近来报纸上经常登一些人才流动的消息和招聘人才的启事。各单位在选用人才时,不仅要看他的知识水平,还要看他是不是精明强干,办事效率高。
下面是爱迪生辞退助手的一个故事:
一天,一个朋友向爱迪生推荐一个助手。爱迪生表示同意。
助手来了,爱迪生瞧那年轻人说话倒干脆,知识也较多,心想:这个年轻人还差不多。
可是,不久,爱迪生就把这位助手辞退了。
朋友莫名其妙,跑来向他询问原因,爱迪生叹惜道:“哎,实在没办法,他操作速度太慢,调准显微镜的焦距,一次就需要半个小时。半个小时啊,这是多么宝贵的时间啊!”
跟我学
在学习、工作时应该学会统筹安排时间。
这个助手不是因为不努力工作,而是干事效率太低而被淘汰了。
所以,从小不养成讲究效率的作风却养成了磨磨蹭蹭的坏习惯,将来是很难适应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的。
那么,怎样提高学习、做事的效率,养成讲效率的习惯呢?
这里,给你出一些主意,你可以试试看。
要尽量加快速度,缩短做一件事的时间
提高速度,要靠平时练习,最好的办法就是定出完成的时间。比如,穿衣、洗漱、吃饭、做作业等等,都要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到时必须做完。定的时间的长短,应以经过努力可以完成为宜,以后,随着速度的加快,定的时间要逐渐缩短,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你就可以用较快的时间完成了。
想象空间
“见缝插针”,你也能!
要学会统筹安排时间
如果同时有几件事,怎样想办法通过巧安排减少时间。在做事顺序上,尽量合理安排,避免重复劳动。有些事可以重叠的,尽管重叠做。比如,家里来客人,需要沏茶,烧水、洗茶具,放茶叶几件事,如果先洗茶具、放茶叶、再烧水,所用的时间就是每件事所用时间的总和。如果先烧水,在烧水的同时,洗茶具、放茶叶,只用烧水的时间就够了。这就是统筹安排时间。在生活中,这样的事情还是很多的,安排时间有窍门,需要我们在做事之前动脑筋。
请你从现在起就试试看,找点窍门,巧用时间,提高效率。这是一种良好的个人品质。
方法1 笨鸟先飞
中国古代有“勤能补拙”的人生格言。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即使最为多才多能的人,在某些方面也必然存在弱点。如果在这些方面不甘心落后,那么可以通过“勤”来弥补自己的弱点。
这种作法,民间俗话叫做“笨鸟先飞”。
晋代名臣陶侃出身贫寒,没有受到太多的教育,据说“始愿有限”,起初并没有高远的志向,开始做小官吏,后来率军作战,也曾经遭遇惨败。然而他长期勤学不辍,终于成为影响历史进程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经常说:“大禹是圣人,尚且珍惜每一寸光阴,至于才能一般的众人,则应当珍惜每一分光阴,怎么可以放荡游戏,荒废人生呢!”他“勤于吏职”,处理政务、军务,千绪万端,从不疏忽遗漏,来往书信文件,一一亲笔书写。他担任高级军事长官,在没有战事时,每天早上亲自把一百块砖搬运到住所之外,晚上又亲自把它们搬回住所之内。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我还有率军出征、收复中原的责任,如果长期过舒适优逸的日子,恐怕将来会不能胜任了。
许多青少年朋友都熟悉雷锋在新兵连苦练投弹的故事。
雷锋刚刚入伍时,因为个子矮,力气小,在手榴弹掷远训练时总是不及格,他用革命烈士黄继光、董存瑞的事迹激励自己,中午不休息,抓起教练弹就跑到操场上苦练,晚上又顶着北风飞雪练到深夜,早上天还没有亮,又悄悄爬起来,向操场奔去……苦练了十几天,雷锋终于达到了及格的标准。在实弹演习中,他竟然又将到了“优秀”的成绩。
《雷锋日记》中的这样一段话曾经使许多人产生深刻的印象:
有些人说工作忙,还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您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
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
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
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这种精神,从某种角度看,也体现出勤奋的力量。
方法2 苦练法
中国古代有许多勤奋苦学,终于事业有成的故事。
据说晋代人车胤酷爱读书,年幼时家贫买不起灯油,就捉取萤火虫装入纱囊,借萤光夜读,多年“恭勤不倦”,后来以博学知名于世。西汉时以智慧幽默著名的学士东方朔,据说曾经苦学三冬,打下了学业的基础。北宋人汪洙编写的《神童诗》,作为比较普及的启蒙教材曾经在民间广为流行,其中就有提倡勤学精神的内容。比如一首“劝学”诗就借车胤和东方朔夏季和冬季勤奋学习的事例,这样写道:“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南宋人王应麟编写的最著名的启蒙学读本《三字经》,其中也列举了许多古代学者“发愤”、“勤学”的故事,在结尾部分又再一次特别强调勤学的意义:“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这些读物,虽然都有封建思想的背景,然而其中对于“勤学”的重视和肯定,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现在读来仍然可以得到某种教益。
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为我们树立了勤奋治学的典范。
邓中夏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各学科的知识。为了避免喜欢聊天的同学干扰读书,他写了一张“五分钟谈话”的纸条,贴在书桌上。找他闲谈的人看到纸条,又看到他埋头刻苦攻读的情景,于是知趣而返。有的同学从中受到启发,也开始抓紧学习时间了。
蔡和森早年失学,16岁才开始读书。为了把失去的时光夺回来,他以加倍勤苦的精神努力学习。人们总是看到他放学回家后,一手拿着书包,一手提着水桶,到吊楼上去看书。看书为什么要提水桶呢?原来,他夜夜苦读到鸡鸣破晓,为了防止蚊虫叮咬,就用桶盛水,把双脚泡在水中。由于刻苦用功,他只用了半年就读完了初级小学课程,被校长亲自推荐入高级小学学习,又只用了一年就完成学业,在老师们的动员下去长沙投考中等学校。他报考铁路学校的作文试卷,以见解独特、构思新颖、文笔流畅,在评卷老师中相互传阅,竟然得了105分。
陈毅元帅幼年就酷爱读书。有一年中秋节,他去一家亲戚那里作客,进门之后看到一本喜爱的书,立刻忘记了步行几十里路的疲劳,捧着书就专心地读了起来。亲戚几次催他吃饭,他也舍不得把书放下。亲戚把刚蒸好的糍粑和糖放在他面前,他吃着糍粑,心思却还在书中。糍粑本该蘸着糖吃,他却把糍粑伸到砚台上蘸了墨汁送到嘴里。过了一会儿,亲戚又给他送来面条时,看到他满嘴是墨,于是叫来了众亲友,大家一看,都忍不住哈哈大笑。陈毅却平静地说:“喝点墨水没关系,我正觉得肚子里墨水太少哩!”
你至少可以知道
时间具有均等性、公平性、不复返性
勤能补拙,笨鸟先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