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以俭素为美,自立自强
本讲概要
★以俭素为美德
★学会自食其力
★学会自我激励
俭朴,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传统美德。早在3000年前成书的《周易》中,就有这样两句话:“甘节,吉”,意思是说,甘于节俭,乐于节俭,把节俭当作“甘之如饴”的乐事,前途就会吉祥美好;“不节若,则嗟若”,意思是说,不能节俭,结果必定招致祸患,落到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地步。
倡俭、贵俭,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作为后代子孙,应该保持发扬这种精神。如果说,古人倡俭,更多是为了守节保身,虑得失与祸福,那么,我们今天倡俭,则应该有更崇高的目的。首先,“国家有困难,大家来分忧”,所以应该发扬艰苦朴素的传统。其次,俭朴的生活,是锤炼人的意志的炉火,是磨砺人的节操的砥石,它促人自立,助人成熟。
方法1 以俭素为美
宋代大诗人苏轼曾说:“仆行年五十,始知作活大要是悭耳。而文以美名,谓之俭素。”
我们的祖先早就有“以俭素为美”的思想,而且代代相传,典型迭出。
春秋战国时,晏婴在齐国作相,虽然官居高位,却节俭力行,食不重肉,一件衣服穿了30年。别人笑他寒酸,他却泰然自若。宋代大诗人陆游曾写过一首《对食戏作》的诗,诗中说:“香粳炊熟泰州红,苣甲莼丝放箸空,不为休官须惜费,从来简朴作家风。”这首诗描述了诗人看到饭桌上的粗米饭、莴苣叶、莼菜丝被全吃光的真实心情。陆游家里并不贫穷,为什么他硬要在饭桌上放上粗米素菜呢?正如他在诗中所说,无非是为了让后人保持和发扬简朴的家风。在节俭上更感人的,还要数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据史书记载,范仲淹虽位居相位,但在生活上从不奢华,家里除了招待宾客亲朋,一般都不吃肉,常常用咸菜下饭。他还要求儿女们,平时要穿同贫民一样的衣服。他的二儿子结婚时,新媳提出用绮罗做一床蚊帐,范仲淹听后生气地说:“我家素来以节俭为德,不能乱我家风,如果带那样的蚊帐来,我就把它烧了。”范仲淹所以这么“倔”,是为了让子孙们也像他那样,“以节俭为德”,“贵以清苦俭约著于世”。
金玉良言
勤是聚宝盆,俭是甘泉露。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是一位以俭约为美的典范。他虽身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却从不搞特殊化。据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他们跟随主席多年,都不知道他老人家的生日是哪天。毛泽东平时用餐非常简单,三碟小菜:酱菜、腐乳、辣椒,再炒个热菜。有一天,卫士们发现餐桌上除了三样小菜,多了一碟牛肉和一些葡萄酒,米饭换成了汤面。他们以为毛主席要换换口味,后来才知道,那是主席58岁的生日。他老人家的60大寿也是和全体卫士一起吃一顿汤面。毛泽东曾告诫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本人克勤克俭的生活,也为大家作出了最好的榜样。
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周恩来,也是一个俭朴的模范,他的一件睡衣穿了几十年,补丁摞补丁,一直穿到去世。他有三双袜子,没有一双不带补丁。他的衬衣,件件摞满了补丁,只有袖口领子换了新的。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的总理,难道就没有钱穿新衣服吗?听听总理自己是怎么说的吧:我这样做是不是有点过分?我看不过分。前提是我们国家还一穷二白。这里有两个考虑。六七亿人口的中国,不就是我一个总理吗?再穷也不缺我几身新衣服,何况对外还有个影响问题。这话不是没道理。但我们不能少了另一个考虑:身为六七亿人口大国的总理,我怎么做不是我一个人的事,这表明我提倡什么?六七亿人口是应该提倡节俭,还是现在就不顾国情去追求享受?我更多考虑的是后者。
一代伟人们所倡导的,正是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当年雷锋曾有一句名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现在也许没有人这样做了,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俭奢的标准,“以俭素为美”,应该是世世代代推崇的美德。
方法2 自食其力
古人曾说:“子弟不成人,富贵适益其恶;子弟能成立,贫贱益以固其节。”意思是说:孩子如果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好好做人,有钱有势正好帮助他作恶;孩子如果能自立为人,贫穷反而能锻炼他的节操。不让子孙坐享清福,不给子孙留下家财,不使子孙依仗自己的权势,当子女达到一定年龄,就要他们自立,自谋营生,自食其力,这是古人对自己的孩子的要求。
一般来说,在家庭生活比较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由于早早分担父母的责任,显得更具自立能力。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创作“半夜鸡叫”故事的作家高玉宝出身贫苦,从小在地主家当长工。参加了革命队伍后,他珍惜新的生活,新的机会,认真学习,刻苦读书,学习写作,成为了一名作家。
著名的大将军徐海东,出生在一个六代窑工的家庭,6岁就背着箩筐,风里来雨里去地拾柴挖野菜,读书的时候不甘心受地主儿子的气,只好退学,12岁就当起了烧窑工,可他在烧窑制坯的间隙,常常读各种书,像《水浒传》中杀富济贫的英雄好汉,激起了他的遐想。后来,他懂得了共产党领导人民翻身求解放的道理,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成长为一名忠勇善战、威震敌胆的大将军。
“自古英雄多磨难”,艰苦的环境锻炼人,置身于优越的家庭环境而悠然自得,往往一事无成,好的生活条件更要树立起自立、独立的责任心,富裕了更需勤勉,这方面,古人的训戒也是很多的。
毛泽东也很重视对孩子的自立教育。解放初,中央领导同志住进了中南海,在他们的孩子中间有六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经常在一起玩,其中有毛泽东的两个女儿,周恩来的侄女等。有一天,小姑娘们在湖里捞了一些虾,要求和毛伯伯一起做了吃,毛泽东答应了。餐桌上有辣椒、苦瓜、鱼虾汤等。小姑娘们都不爱吃苦瓜,毛泽东看到大家都挑好的吃,就语重心长地说:“从小就要学吃苦,不学吃苦怎么行呢?娇生惯养可不好啊!”毛泽东的两个女儿进中学时,学生注册登记表上有一栏需填写家长的姓名,带孩子去报名的同志请主席填,毛泽东却连那张表都不看,说:“你带去,就填你的名字。”毛泽东的用意很清楚,他不愿让孩子有特殊感。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在父亲的教诲下,从不以毛泽东的儿子自居。他曾跟着老农学种地,在最基层做具体工作,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又立即投笔从军,后来牺牲在朝鲜战场。
重要提示
俭则约,侈则肆,肆则百恶纵俱。
看看这些前辈的作为,我们应该警醒。人活一生,不可能永远靠着父母。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越早自立,对个人的发展越有利。而且,祖国发展所需要的,也是意志坚强、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自立自强者。娇生惯养,依靠别人是不会有所作为的。
方法3 警句激励
在我们祖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警句: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天下之事,常成于困苦,而败于奢靡。
侈,恶之大也。
奢则不孙,俭则固。
救奢必于俭约。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
……
这些名句,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勤俭节约,是一种能治国、治家、修身的美德;浪费奢侈,是败国、败家、毁身的祸胎。
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何绍基有个女儿,在她订婚的时候,何绍基在外做官,孩子的母亲准备给女儿办喜事,便写信请他给女儿办点嫁妆。不久,何绍基寄来了一个箱子,打开箱子一看,家人都愣住了,只见里面空空如也,箱底下只有一张纸,上面写着一个大字——“勤”。小夫妻明白了父亲的意思,高高兴兴把那个“勤”字端端正正贴在屋中,作为他俩的座右铭。
在民间传说中,有许多故事也反映出了劳动人民同样的见识。有这样一个民间故事,说的是一个老人有两个儿子,老人去世的时候,什么也没有留下,只给孩子做了一个大扁额,上写着“勤俭”两个大字,孩子埋葬了父亲,便商量分家。他们把扁额锯开,哥哥要了“勤”,弟弟拿走了“俭”。哥哥照父亲的遗训,每日辛勤耕作,但不知节俭生活,虽然收成很好,一年下来,两手空空。弟弟照父亲的遗训,省吃俭用,却不知勤苦劳作,结果坐吃山空。后来两兄弟仔细琢磨,终于明白了父亲的意思,他们把扁额合在一起,高高挂在家中,照着去做,又“勤”又“俭”,终于创造出了丰富的财富。
虽然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富裕了,但仍提倡勤俭戒奢侈,如果不树立起这样正确的人生观,不爱拼搏讲虚荣,不讲贡献讲吃穿,难免误入歧途。少年时代,正是学习的大好时光,应该用历代相传的名言警句激励自己,不要讲究吃喝穿戴,而要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努力掌握本领,早日成才。
你至少可以知道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我们从小应该自强自立,勤劳俭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