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字平子,出生于公元78年,南阳西鄂(今河南南召县南)人。曾以学问博大精深,才华超众,被荐为郎中、太史令,后为河间相。早在一千九百年前,他就以发明浑天仪、候风仪和地动仪而成为世界闻名的天文学家。
常言说“从小看大”。张衡之所以在钻研自然科学的道路上,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为人类做出那么大的贡献,就在于他从小就有勤奋好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张衡的祖父张堪做过蜀郡太守,为官清廉,没给他留下多少财富。加之父亲过早去世,在他的幼年时期,家境就已经败落,主要靠亲戚、朋友们的资助过活。也许正是这种清贫的生活,极大地激发了小张衡刻苦求学的精神。到他十岁那年,他已经熟读了《四书》、《五经》,也喜欢文学,如《诗经》、《楚辞》等。但更能使他产生兴趣的,却是有关自然科学方面的书。故当时就有人称赞他是“焉所不学,亦何不师”,意思是说,没有他不想学的学问,也没有他不想请教的老师。
有一天,他和两个同学进城游玩,看见一个打铁的,每台炉旁虽然都有好几个风箱,但没有人拉,风却很大,把炉火吹得红光闪烁。他想,风是从哪里来的呢?他顺风查看,终于发现铁炉紧靠一条河,名叫白河,人们在河中筑坝拦水,提高水位,使水流变急;急流中有个水轮,被流水冲得转个不停;水轮上有齿轮,连动别的机体,带动一根铁杆,一来一回地拉动风箱。这种用水的力量带动齿轮的神奇情景,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中。
又有一天,他在书馆里读书,发现一本名叫《鹖冠子》的诗集上,有四句关于北斗星的话,便好奇地记了下来:
斗柄指东,天下皆春。
斗柄指南,天下皆夏。
斗柄指西,天下皆秋。
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还是跟奶奶学儿歌的时候,张衡就学会了辨认北斗星。现在细细回味书上关于北斗星的四句话,他忽地悟出,这是北斗星的变化规律:北斗星因季节的变化不停地运转,在不同的季节,斗柄就指着不同的方向。
张衡根据这一发现,绘制了一张图,每逢晴朗的夜晚,他便眼望天空,对照图中所述,仔细观察,从不间断。天长日久,他又发现,北斗星是围绕一个小星转动的,这个小星就叫北极星。北斗星每年转一圈,季节变化一遍,即使在同一个季节里,北斗星的位置也不同。例如早春时北斗指向东北,晚春时则指向东南。由于张衡苦读好学,勤于钻研,到十五岁时,便成了南阳远近闻名的小才子。县令听说他很有学问,要推举他做秀才,被他拒绝了。
公元95年,也就是张衡十七岁那年,为了扩大知识面,他离开家乡,去京都洛阳求学。在那里,他结识了不少有才之士,经常和他们研究天文、历法、数学等,不但使已学知识更加扎实、丰厚,而且又学了不少其他方面的知识。时人称赞他“通五经,贯六艺”,说明他的学问已为社会所承认。
公元111年,张衡经尚书令推荐,被汉安帝任命为太史令,主管天文历法。他为了对天体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决定制造一个天体模型,这就是天球图,把天地的构造和日月星辰的变化都在上面显示出来。正是在这期间,他带人每天数星星,数了东边数西边,数了北边数南边,最后终于有了一个比较精确的数字:中原地区天空星星的总数为二千五百颗,和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基本相符。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衡经过几年的努力,对天球图不断改进,终于在安帝年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架利用水力转动、能较准确测定天象的浑天仪,成为世界科学史上的奇迹。又于公元132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可以预测地震方向的地动仪。紧接着,他还发明了观测气象的候风仪。张衡用他超人的智慧和勤奋,在科学领域里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