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聘用人才的基本标准

企业聘用人才的基本标准

时间:2023-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企业最需要的就是德才兼备的员工。在众多的名企中,惠普的用人尤为强调德才兼备,而且贯彻落实十分具体细致。“德才兼备,德为先”是惠普的用人原则,即考核一个人的标准,一个是“德”,一个是“才”。与许多国内企业不同,在跨国公司,“德才兼备”绝对不是一个象征意义的口号,而是有很多具体的指标和要求。首先,体现在重用什么人,提拔什么人上面,如果企业重用的,提拔的都是德才兼备的人,其他人就会努力往这个方向走。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缺乏有能力的人,那种既有能力又品德高尚的人才是每一个企业最理想的人才。

GOOGLE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博士曾经这么说道:我把人品排在人才所有素质的第一,超过了智慧、创新、情商、激情等。我认为一个人的人品如果有了问题,这个人就不值得一个公司去考虑雇用他。

“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企业发展需要人才,人才决定了企业的发展。一个企业最需要的就是德才兼备的员工。

环顾国内外那些在市场上叱咤风云的公司,我们发现他们的用人之道中有一条永远的“金科玉律”,那就是关注人才的道德品质。

微软亚洲研究院人力资源部的王女士说,微软研究院用人的标准除了重视扎实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足够的创造力、工作热情、团队精神外,尤其看重人才的职业道德,应聘者要经过严格的面试,以考核其是否正直、诚信。

联想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曾直言:“人才要先学会做人,人才与企业发展最关键的结合点在于,企业要有良好的用人战略,而人才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选拔人才的标准是能够吃苦耐劳、有韧性、上进心强,能够自我激励、迎难而上。”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副总经理刘建军说:“对于人才,我们比较看重他们的实践能力,但更看重他们的职业道德,现在有些人忽视了这一点,结果人才的恶性跳槽损害了企业的利益,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诺基亚人力资源部总监严金坤说:“我们的招聘工作是比较严格的,需要花很多时间,因为我们觉得价值观和思想比较重要。技术很容易学到,硬件也很容易学到,软件就比较难一些。”据了解,诺基亚招聘人才有一个严格的测试程序,应聘者要接受8个小时的心理测试、3个小时的面试。

在众多的名企中,惠普的用人尤为强调德才兼备,而且贯彻落实十分具体细致。“德才兼备,德为先”是惠普的用人原则,即考核一个人的标准,一个是“德”,一个是“才”。

惠普(以及与她差不多的大多数老牌跨国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非常注重“德”。与许多国内企业不同,在跨国公司,“德才兼备”绝对不是一个象征意义的口号,而是有很多具体的指标和要求。首先,体现在重用什么人,提拔什么人上面,如果企业重用的,提拔的都是德才兼备的人,其他人就会努力往这个方向走。

其次,必须有一套制度来检查结果与过程。一个人可能业绩完成得不错,但是如果过程不达标,照样不是好员工,因为公司希望员工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和流程办事。

第三,员工在经营活动中必须时刻牢记公司的职业道德规范(业务经营准则),不能急功近利、不择手段,否则即使完成了任务,也可能以牺牲客户的利益为代价,或者对竞争对手不公平。一个出色的员工不仅要得到自己公司的认同,也应当受到用户和竞争对手的尊重。说起德才兼备,可能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明白它的意思,但是如果被问到什么叫德,能解释明白的人就不多了,或者答案非常离散,各有各的看法。可见,德这个词的含义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在社会上并未达成共识,但是在一家公司里面,“德”必须有明确的定义。

在一个企业里,“德”就是企业提倡的价值观念,即对好坏、对错、善恶的评判。能力再强的员工只要不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就不是好员工。“才”是指才能,是指员工完成工作的能力和手段。对一个人而言,德是灵魂,是向导;才是能力,是工具。

在实际工作中中,德与才,孰轻孰重,须得仔细分析。

第一种情况:有德有才。这时,一个人既具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的优秀品德,又具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的才华。这是一种最好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收益最大,成本最小。

第二种情况:有德无才。一个人有高尚的品德,但才能平庸。这时,虽然一个人有为社会办好事的愿望,但因能力有限,所以对社会也产生不了什么大收益,但至少不会产生什么大坏处。其可能产生的不利情况是:好心办不了好事。

第三种情况:无德无才。这时虽然一个人想做坏事,但才能有限,做坏事手段不高明。在这种情况下,其做坏事被社会发现的可能性就较高,从而降低了其成功做坏事的可能性。所以这种情况虽然无德者想做坏事,但做成的概率较小,从而也就间接降低了其对社会的破坏度。

第四种情况:无德有才。这时,一个人既想干坏事又具有干坏事的能力。由于手段高明,其干了坏事也不容易被人发现。这种情况对社会的危害是最大的。

针对上面四种情况,根据其对企业造成的收益从大到小和危害程度从小到大进行排序,结果是:有德有才,有德无才,无德无才,无德有才。所以,宁可用无德无才之人,也不可用无德有才之人。

任何人若想要成为企业和单位乐意重用的人,就必须做到德才兼备。

而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做到德才兼备就应具备以下素质:

(1)强烈的使命感和工作热情

使命感是指对所从事的职业、行业和公司发展有强烈的认同和责任感。它会使我们对公司和岗位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工作热情、坚定的信念,因而是企业管理者能够比普通员工更敬业、更负责的主要原因。在遇到问题时,企业管理者应凭借高度的责任感,身先士卒地快速解决问题;在遇到挫折时,要用坚定的信念激励员工,为员工指明前进的方向。为什么说一个好领导能够在茫茫黑夜中凭着自己的微光领导员工前进?就是因为他们有强烈的使命感。

(2)宽广的胸怀与气度

俗话说“人有多大的胸怀,才能干多大的事。”实践证明,这句话真是至理明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企业管理者要有宽广的胸怀,能够容纳常人所不能容的事情、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委屈,豁达乐观地对待上级、平级和下级。正确对待上级对自己的批评,都是为了自己的进步;正确理解平级和同事对自己的责难,都是为了工作;善于忘记下属对自己的冒犯和过错,因为人总是会有错的。在工作中,不带有色眼镜看人,不以老眼光去看新气象,团结一切力量,为了公司整体目标而努力。

(3)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

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能力上暂时有欠缺是正常的,只要多学习、多实践就能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学习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在干中学,多学习别人的管理长处;也可以多看书,从书本中学习;也可以参加一些培训课程等等。光有学习还不够,还要多思考,随时写一些感想或文章,用以理清思路和头绪,找出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此外,要勇于实践,把一些好的管理方法和思想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再根据结果来调整方法,这样多次总结改进之后,管理方法就能趋于成熟。

(4)良好的管理能力与技巧

企业管理的能力和技巧要求有很多,包括计划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激励能力、企业文化管理能力、团队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危机管理能力等。以上是所有企业管理岗位都需要的一些管理能力,其中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组织能力、创新能力最为关键,沟通协调能力是一切管理水平和技巧的基础,所有与公司其他员工的业务联系都是通过沟通协调来完成的,因而沟通协调能力不行的话,就不可能是一个合格的企业管理者。团队组织能力也是一个重要方面,目前的管理方式都是团队管理,如何发挥团队中每个人的作用,使之的合力大于单个人力量的相加,这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都要考虑的问题。创新能力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基石,也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在业务上,只有创新才能赢得市场;在管理上,只有创新才能收拢人心,避免员工因闷生变的情况。企业管理者要不断总断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不断进行管理意识、管理观念、管理方式、管理方法的创新,提升管理水平。

总之,作为企业管理者就要具备强烈的使命感,要对工作充满热情,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凡事要从全局考虑、不打自己的小九九,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与能力,克服一些不良习气,付出比普通员工多得多的努力、汗水和心血,这样才能逐步提升自己,适应公司的发展趋势,承担更大更重的责任。也只有这样,企业管理者才能带动和鼓舞全体员工的士气,更出色地做好工作而赢取利润;同时,也促进普通员工提升自己的素养,努力做到德才兼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