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战略循环的学习方法
学习成效与记忆能力切切相关。不同的人的记忆能力有差别,但除了极少数智力存在缺陷的人外,差异是不大的。只要我们合理地安排时间学习和复习,是能取得好的效果的。那么怎样根据人的心理特点合理地安排时间呢?
1885年,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用无意义的音节为材料进行了保持程度实验,发现并绘制了第一条保持曲线或遗忘曲线(又称为艾宾浩斯曲线)。实验的结果是:在学习的材料刚刚能记住的1小时后,受试者对他所学的材料仅仅保持40%左右,第一天,保持仅33%,到第六天逐渐地下降到25%。其中,保持曲线最初是急剧下降的,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下降减慢,曲线趋于水平。他认为:尽管各人的保持曲线不尽一致,但总的趋势却是相同的。
根据艾宾浩斯曲线,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规律,复习必须及时。请看下面的实验:选智力基本相同的两组被试者,学习一段文章,甲组在初学后不久作了一次复习,而乙组则未曾复习。两组在第一天末测查时,甲组遗忘2%,乙组遗忘44%。一周后测查,甲组遗忘17%,乙级遗忘67%,甲组比乙组的保持量大。有仅如此,有关实验还表明:在复习时间和其他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分阶段复习比集中在一起复习效果要好。集中复习是在学完全部内容后集中复习5小时,分阶段复习是在整个学期中分4次复习,第一次半小时,第二次一小时,第三次一个半小时,第四次复习是两小时。每次除复习本单元的内容外,还复习前几个单元的内容(第一次除外)。
综上所述,只有合理地进行信息的整理,才能达到牢固记忆的目的。所谓“循环学习法”就是以上述原理为基础的。在新的信息传人大脑后,印象还没有渐消之前,及时地进行整理,接着又在不同的时间多次加以复习,使印迹不断强化,以求把传人的信息变成牢固的记忆。具体方法是:在学习某门知识的过程中,采取学习一复习一再复习的方法。即学习某一内容后,花少量时间进行一次复习,接着学习下一部分内容,结束后再进行一次学习(包括前面学习的内容),如此下去,直至学完全部内容为止。
例如,某本书一共有4章:第一章分4节,第二章分3节,第三章分6节,第四章分3节,若将每两节作为一个单元,其步骤是:
①初学和复习第一章第一、二节;
②初学和复习第一章第三、四节;
③复习第一章全部(小循环);
④初学和复习第二章第一、二节;
⑤初学和复习第二章第三节、第三章第一节;
⑥复习第二章及第三章第一节(小循环);
⑦复习第一、二章全部及第三章第一节(中循环);
⑧按上述同样方法处理第三章及第四章各节;
⑨复习全部内容(大循环)。
这样每项内容均有4次强化印记的机会,并且这4次是在学习过程不同阶段进行的,满足了及时巩固、不断巩固的要求,因而有利于记忆。
例如,该方法可用于记忆英语单词。首先,将若干单词分成单元。无论是使用词汇表、生词本,或者采用单词卡都应根据单词的特点分类,力求将相似的以及可以比较的单词放在一起,每小组的单词数不一定相等,一般选6—8个为宜。其次,根据所分的组数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循环记忆。请注意:记忆外语单词时单元数应适当地增多,一般选8—16组为好,这样可以增加单词的见面次数以及每次记忆的单词数,提高记忆效率。另外,随着发音水平、词汇量和使用该方法的熟练程度的提高。可逐步增加各组的单词容量。
该方法表面看来,似乎很繁琐,需要很多的时间,其实不然。因为每次复习的时间不需要太多,只要能够根据你所学内容,结合你自己的具体情况,按照该方法合理地组织内容、合理地安排时间,便能事半功倍。该方法对边工作边学习、记忆能力稍差的人尤其适用。
采用循环学习法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单元的划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所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本人的接受能力、记忆能力以及时间来确定。对于那些内容较难的章节,而本人记忆能力又较差,每单元应适当地少划分一点;对于那些较容易的内容,可适当地多划分一点。
第二,记忆保持的程度取决于对材料的熟记程度,但是,应该注意到:当学习内容达到某种熟练程度之后,再增加复习次数,对记忆已无大的益处了。因此,在学习某项内容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应该学习以后的内容。甚至在某一内容难于理解时,也可以暂时放下来,先学习后面的内容,因为往往后面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前面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学习与复习的时间安排应该适当。初次学习新内容无疑最多。中间的复习不需太多,能够达到回忆的程度即可。最后的总复习时间要稍安排多一点,以便对全部内容进行一次总的回顾。而且应该注意到,其中的重要内容应该重点地复习、巩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