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珍稀物种野骆驼

珍稀物种野骆驼

时间:2023-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狩猎是导致双峰野骆驼种群数量迅速下降的另一原因。作为一个独特的物种,双峰野骆驼已成为地球上比大熊猫更为珍稀的野生动物。据中外科学家们调查发现,全世界的野骆驼只剩下不到1000峰,而且仅存于我国新疆、甘肃及这两个省区与蒙古国交界地带的荒漠戈壁地带极其狭小的地区,已成为极度濒危物种。为了进一步加强保护双峰野骆驼与其栖息环境,国家先后成立了新疆罗布泊、甘肃安南坝两个双峰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有一个叫阿尔金山的山脉,东端绵延至青海、甘肃两省界上,总面积近4000平方千米,是我国野骆驼的主要栖息地之一。1985年3月,国务院批准成立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野骆驼等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环境。

保护区地貌以戈壁、荒漠、沙漠等为主。气候属典型的温带干旱气候,干燥是这里气候的主要特征,年均蒸发量是降水量的60多倍,年均蒸发量接近或超过1630毫米,水资源比较缺乏。

保护区内主要植被以旱生、超旱生为主,共有高等植物24科68属116种,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属3种,被子植物23科67属113种。有些区域灌木覆盖率甚至超过30%,为野骆驼生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保护区栖息的动物有双峰野驼、蒙古野驴、雪豹、盘羊、岩羊、鹅喉羚等多种珍稀动物。

双峰野驼群落作为第四纪遗留下来的化石动物,在地球上最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艰难生存的珍奇动物,是世界上趋于濒危灭绝的动物之一,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野骆驼的总数已远远低于大熊猫的数量,成为比大熊猫还要稀少的珍稀物种。

在人口稀少的古代,野骆驼的分布范围应相当广泛,整个中亚到西亚东部的低海拔丘陵及平原区,都可能有野骆驼分布。

从发现的野骆驼骨架和历史记载的分布地点来看,东部可达陕西黄河,西部达里海,北部至贝加尔湖,南至青藏高原北部,这说明历史上野骆驼分布范围较大。

世界上野双峰驼仅分布在4个区域,加上非洲撒哈拉留存的野骆驼,全世界也不足1000峰。其中3个在新疆境内,即罗布泊无人区、阿尔金山北麓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另外一个在中蒙边境阿尔泰戈壁。

4个分布区都处于干旱和极端干旱区,环境十分恶劣。

双峰野驼属大型偶蹄类动物,体形高大,和家养双峰驼十分相似。成年野驼体长约2.3米至3.4米,肩高约1.8米至2.3米,体重约600千克至700千克。

但双峰野驼体形俊俏,毛短,背部有圆锥形小而直立的双峰,峰尖毛短,呈淡灰色,峰间距约0.7米左右,前峰高0.25米,后峰0.2米。

双峰野驼头小,耳短,眼大有双重眼睑和浓密的长睫毛,还能自动关闭。上唇中央有裂,吻部毛色稍灰,鼻孔自动闭合,鼻孔内有瓣膜可防沙尘和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顶鬃毛短,颈部鬃毛短呈棕褐色,颈部毛短呈棕黄色,毛尖呈棕灰色,四肢、臀部毛短呈棕黑色。

双峰野骆驼全身有浓密而柔软的绒毛,毛色多为淡棕黄色,尾较短,长约0.4米至0.5米,尾毛,棕黄色,尾尖,呈灰色。

双峰野骆驼的四肢细长,与其他有蹄类动物不同,第三、四趾特别发达,趾端有蹄甲,中间一节趾骨较大,两趾之间有很大的开叉,是由两根中掌骨所连成的一根管骨在下端分叉成为“丫”字形,并与趾骨连在一起。

外面有海绵状胼胝垫,增大接触地面部分的面积,因而能在松软的流沙中行走而不下陷,还可以防止足趾在夏季灼热、冬季冰冷的沙地上受伤。

双峰野骆驼的胸部、前膝肘端和后膝的皮肤增厚,形成7块耐磨、隔热、保暖的角质垫,以便在沙地上跪卧休息。驼掌生有宽厚而又柔韧的肉垫,胸部和膝部有角质坚韧的肉垫,起、卧时起到支撑身体的作用。

扁平的四蹄可在山地、沙地和雪地中起稳定作用,行走自如,故有“沙漠之舟”的美称。

双峰野骆驼栖息于海拔1000米至3000米的干旱、寒冷、荒漠、半荒漠山区和沙漠中,以红柳、芨芨草、芦苇、骆驼刺、白刺、梭梭、野葱等的枝叶为食,能耐饥渴及冷热,能喝又苦又涩的咸水,吃饱后静卧反刍。

双峰野驼性情温驯,胆小谨慎,适应性强,视觉很好,能辨别各种色彩。而且其机灵敏捷、听觉灵敏,很细微的声音也能听得到,奔跑速度较快而且有持久性,时速可达每小时40千米至60千米,是很难捕捉和难以接近的动物。

双峰野骆驼从生态地理特征讲,它属于亚洲中部极端干旱区域的特有动物,对极端干旱环境的适应性表现在耐旱和逐代传递信息寻找水源的能力方面。

其栖息地不仅远离人群活动区的环境严酷地域,同时是天敌难以存活的地带,自卫能力仅靠躲避,远离侵扰。

双峰野骆驼属群居动物,活动时一般由10多峰大小不等的集群为规模。每个种群由一峰成年的母驼带领几峰或10多峰其他母驼和一些未成年幼驼组成。

每个种群一般有固定的活动区域,一般觅食范围在20千米至50千米之内,季节转换时才进行几百千米的长途迁徙。

双峰野骆驼的繁衍是在自然的优胜劣汰中进行的,能够适应严酷环境的个体就存活了下来,其他的便自然死亡被无情淘汰。另外,公幼驼一旦到了3岁左右,就会被驱逐出种群,去别的种群过流浪生活。

双峰野骆驼每年五六月份脱毛一次,脱毛时身体几乎裸露,双峰野骆驼的寿命一般在20年至35年左右。

过去曾有人认为驼峰是贮水的器官,但后来的研究表明,驼峰的结构主要是脂肪和结缔组织,隆起时蓄积量可以达50千克,在饥饿和营养缺乏时逐渐转化为身体所需的热能。

它还具有适当变化的体温,在傍晚时升高至40℃,在黎明时则降低至34℃,从而适应荒漠地带一天中较大的温差。

据说双峰野骆驼能预感风暴的来临,《北史》中就有记载:

且末,即新疆南部的一个县西北流沙数百里,夏日有热风,为行旅之患。风之所至,唯老驼预知之,即嗔而聚立,埋其口鼻于沙中。人每以为候,亦即将毡拥蔽鼻口,其风迅驶,斯须过尽,若不防者,必至危毙。

甘肃省阿克塞县安南坝双峰野骆驼自然保护区经常出没的双峰野骆驼共有7群,近200峰,约占我国野骆驼数的三分之一。

但由于历史上人们占据水草丰美的淡水区域,因而双峰野骆驼只能饮用盐水或劣质水来维持生命。

有的水源长期受风蚀等缘故,如今已干涸或趋于干涸,因而双峰野骆驼只能长途跋涉去找水源,出现途中部分因体弱年老而死或遇狼而被害,这是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由于保护区气候干燥,再加上寒流和强降温天气的影响,造成植被覆盖率下降,野骆驼的食物出现短缺,这是导致双峰野骆驼种群下降的又一原因。另外,土壤碱化、退化及沙化对野骆驼栖息地环境构成也构成了严重威胁。

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采矿业也逐渐向荒漠中部无人区扩展。在双峰野骆驼分布区铁矿、金矿的开采已深入到荒漠腹地,大量采矿人拥向这里,采矿不仅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同时也对双峰野骆驼的活动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狩猎是导致双峰野骆驼种群数量迅速下降的另一原因。一些武装偷猎者,乘坐卡车或越野车明目张胆地猎杀活动,现存的双峰野骆驼为躲避人类而远涉荒漠深处,只能在那些人类极难进入的地方栖息。

作为一个独特的物种,双峰野骆驼已成为地球上比大熊猫更为珍稀的野生动物。据中外科学家们调查发现,全世界的野骆驼只剩下不到1000峰,而且仅存于我国新疆、甘肃及这两个省区与蒙古国交界地带的荒漠戈壁地带极其狭小的地区,已成为极度濒危物种。因此,对于野生骆驼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了。为了进一步加强保护双峰野骆驼与其栖息环境,国家先后成立了新疆罗布泊、甘肃安南坝两个双峰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甘肃省阿克塞县建立了一处融科研、监测、保护为一体的综合性保护监测站,建立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的野骆驼资源永续保护和开发机制,使双峰野驼种群重返昔日生机,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避免了这一物种从地球上的灭亡。

安南坝双峰野驼保护区经过多年的保护,双峰野骆驼种群数量和生存环境都得到了改善,保护区内野骆驼储量由原来的70余峰发展到现在的200余峰。

拓展阅读

野骆驼有极强的交配和生殖能力,交配季节是冬末,这时雄驼显得非常暴躁,不吃不喝,嘴吐白沫,发出刺耳的磨牙声,甚至连觉也不睡。雌驼孕期13个月,每胎一仔。

3岁以上已发情但未交配过的雌驼是雄驼的最佳选择对象,在经过艰辛的争夺和漫长的感情培育后,成双成对的双峰野骆驼便可享受甜蜜的“二人”世界,安心培育新的生命。

交配季节结束后,雄驼自行离群,独自生活。留下的雌驼中由一个成年雌驼领头自然成群,开始它们安宁的生活,等待来年喜悦分娩时刻的到来。初生幼驼,当天就能直立行走,两三天之后可又跑又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