樕山 鳙鳙鱼
樕山周边群山
明 蒋应镐图本
樕山是食水的发源地,水中生活着牛头鱼尾的鳙鳙鱼。栒状山上的六足怪兽名从从;站在山顶上形似鸡的鸟是鼠。独山上栖息着有翼怪兽名。泰山上行走的猪形兽叫狪狪。东方第一列山系的山神都是龙首人身神。空桑山上四处张望的牛形兽名。
【本图山川地理分布定位】
【本图人神怪兽分布定位】
■《山海经》珍贵古版插图类比
鳙鳙鱼 汪本的鳙鳙鱼头部像牛,但没有角,体形庞大。《禽虫典》的鳙鳙鱼头像牛,也没有角,鱼尾极长,徜徉于食水的波涛中。
→清 汪绂图本
→清 《禽虫典》
东方第一列山系之首座山,叫做樕(sù zhū)山,其北面与乾昧山相邻。食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北流去,最后注入大海。水中生长着很多鳙鳙(yōng yōng)鱼,它的形状像犁牛,发出的声音如同猪叫。鳙鳙鱼因为体形像牛,所以也被称做牛鱼,传说它还生活在东海中,而且皮能够预测潮起潮落。将它的皮剥下后悬挂起来,当要涨潮时,皮上的毛就会竖起来;潮水要退去时,毛就会伏下去。鳙鳙鱼还特别好睡觉,而且受惊动后发出的声音很大,甚至一里外都能听见。
鱼足陶鼎
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 高31.6厘米
东方山系中的樕山盛产一种鳙鳙鱼,它的皮可以使人预先知道潮水的涨落。以鱼为造型的器物在我国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这件夹砂灰陶鼎是一种炊具,鼎下部有三个鱼鳍形扁足,足表面还刻有象征鳍骨的线纹。工匠似乎是在模仿鱼鳍支撑鱼的身体的形象。这种造型的陶鼎是良渚文化特有的器型之一。良渚文化遗址还出土了稻谷、玉器、刻纹黑陶、竹编器物、丝麻织品等,都反映出该地区这一时期高度的文化水平。
藟山附近
樕山再往南三百里,是藟(lěi)山。山上遍布各色美玉,而山下则蕴藏有丰富的黄金。湖水从这座山发源,奔出山涧后,向东注入食水。水中生长着很多蝌蚪。
■《山海经》珍贵古版插图类比
鼠 胡本的鼠样子像鸡,长长的尾巴高高翘起,怎么看都不像鼠尾。汪本中,鼠无论造型还是神态,都像一只黑色的公鸡。
→清 汪绂图本
→明 胡文焕图本
藟山再往南三百里,是栒(xún)状山。山上蕴藏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各色美玉,山下则遍布晶莹剔透的青碧石。山中栖息着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狗,但却长着六只脚,名称是从从,它发出的叫声就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据说从从是一种吉兽,当皇帝体恤百姓、政治清明时它才会出现。山中还生活着一种禽鸟,其形状像普通的鸡,后面却长着像老鼠一样的尾巴,名称是(zī)鼠,它在哪里出现,哪里就会有大旱灾。(zhǐ)水从栒状山山麓发源,向北注入湖水。水中生长着很多箴鱼,其形状像鱼,却有像针一样的喙,它也因此而得名。据说人吃了箴鱼的肉就不会染上瘟疫。
勃亝山周边
栒状山再往南三百里,是勃亝山。山上岩石裸露,没有花草树木生长,也没有河流从这里发源。
勃亝山再往南三百里,是番条山。山上荒芜,没有花草树木生长,而且到处是沙子,是座沙山。减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大海,水中有很多鳡鱼。鳡鱼又叫竿鱼,是一种黄色鲇鱼,吻长口大,生性凶猛,专以其他小鱼为食。
番条山再往南四百里,是姑儿山。山上覆盖着茂密的漆树林,山下则生长着很多的桑树和柘树。姑儿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北流入大海,水里面也生长着很多鳡鱼。
姑儿山再往南四百里,是高氏山。山上遍布着各种晶莹美玉,山下则盛产可用来制作医疗器具砭针的箴石。诸绳水发源于这里,向东流淌,注入湖泽,河床上蕴藏着丰富的沙金和各色美玉。
高氏山再往南三百里,是岳山。山上覆盖着郁郁葱葱的桑树林,山下则生长着茂密的臭椿树。泺(luò)水从这座山发源,也向东流入湖泽,水中的河床上也蕴藏有丰富的沙金和各色美玉。
岳山再往南三百里,是犲山。山上荒芜苍凉,没有花草树木,但山下水流很多,水中有很多堪(xù)鱼。山中栖息着一种野兽,其形状像猿猴,却长着一身猪毛,发出的声音如同人在呼叫,它是一种不祥之兽,一旦现身,天下就会出现大洪水。
■《山海经》珍贵古版插图类比
吴本的蛇身上长着鱼鳍,一脸凶相。《禽虫典》本之蛇身放光,以示出入有光。汪本中,蛇首蛇身,尾巴细长。
→清 汪绂图本
→清 吴任臣近文堂图本
→清 《禽虫典》
独山
豺山再往南三百里,是独山。山上蕴藏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各色美玉,山下则遍布各种五颜六色的漂亮石头。未涂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南流淌,最后注入沔水,水中有很多(tiáo róng),其形状与黄蛇相似,而且还长着鱼一样的鳍,出入水中时闪闪发光,它在哪里出现,那里就会发生大旱灾。因为出入水中时身体闪闪发光,于是古人将它和火联系到了一起,说它的出现还是火灾的征兆,将它视为一种不祥的动物。
泰山 狪狪
独山再往南三百里,是泰山。山上遍布各色美玉,山下蕴藏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山中生活着一种奇兽,形状与普通的猪相似,但它体内却孕育着珍珠,名称是狪狪(tōng tōng),它发出的叫声犹如在呼唤自己的名字。珍珠一般只是蚌类生产,在传说中也只是龙、蛇等灵异动物会吐出一些,而狪狪作为兽类也能孕育珍珠,因此古人认为它很奇特,又因为它体形像猪,所以也把它叫做珠豚。环水从泰山发源,向东流入汶水,水中有很多晶莹剔透的水晶石。人们习惯称妻子的父亲为泰山,原因不仅是泰山上有丈人峰,还源于一个小故事:唐开元十三年,李隆基封禅于今山东泰山,命张说担当封禅使。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张说的女婿郑镒本来是九品官,却骤升为五品。玄宗知道后很是惊讶,便问左右,左右无言以对,只有一个叫黄幡绰的人机灵地答道:“此泰山之力也。”从此便将岳父叫泰山,岳母叫泰水。
◇山海经考据
汶水——巢湖
东次一经中的泰山经考证并非今天山东境内的泰山,而应是安徽境内的霍山。此处的汶水指安徽的巢湖,战国时即有此湖,环水东流注入湖中,今天仍有此水。巢湖是我国第五大淡水湖,湖形狭长,从空中鸟瞰,像只鸟巢,故名“巢湖”。历史上,这里曾发生过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如“商汤放桀于巢湖”、“五子胥过韶关”、“楚霸王乌江自刎”等都家喻户晓。
泰山再往南三百里,是竹山。这座山坐落于汶水之畔,山上荒芜,没有生长花草树木,但遍布着瑶、碧一类的晶莹美玉。激水从竹山发源,向东南流淌,注入娶檀水,水中生长着很多紫色螺。
源于祭祀的古老乐舞图瓷扁壶
北齐 高20.5厘米 口径5.1厘米 足径10.1厘米
东方山系的山神都是人身龙头的模样,为了祭祀他们,古人必须以活狗与活鱼来献祭。祭祀的仪式逐渐转化成民间的舞蹈。这件瓷壶体呈扁圆,两面饰有一模一样的胡人乐舞图像。从舞蹈者和伴奏者的形象、服饰来看,是典型的西域乐舞,来自当时的“石国”(即今中亚塔什干地区),也就是后来盛行于唐代的“胡腾舞”。
升天图
汉 帛画 设色 纵205厘米 上横92厘米 下横47.7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祭祀是古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其对象、种类及仪式繁多,他们献祭的目的除了祈求生活平安外,死后升天也是他们极其向往的——他们相信生前多行善、多敬神,死后是可以升天的。这幅马王堆墓中的帛画,表现的就是墓主人升天的情景。构图分天上、人间、冥府三部分,画面中部的“人间”中,年迈的老妇人即墓主人正在三个侍女的陪同下,缓缓升天。
东方第一列山系群山神
总计东方第一列山系之首尾,自樕山起到竹山止,一共十二座山,途经三千六百里。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人的身子龙的头。祭祀山神时从带毛的禽畜中选用一只狗作为祭品,不将其杀死,只取其血来涂抹在祭器上,同时选一条鱼,也用其血来涂抹祭器。这种以血涂祭的祭祀方式在民俗研究中非常重要,从杀牲血祭到以血涂祭标志着人与神关系的一种质的变化;类似这种在神的口边抹血的祭祀习俗,目前在我国及世界许多民族中还有遗留。
本图根据张步天教授“《山海经》考察路线图”绘制,图中记载了《东次二经》中空桑山到山共17座山的地理位置。
(此路线形成于秦代初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