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未雨绸缪的准备工作
【原典】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爻辞新解】《夬卦》象征果决:在君王的宫廷之上当面宣扬小人的罪过,诚心实意地大声疾呼,告诫人们危险依然存在;告诉国人,不利于动用武力;利于马上前去有理有节地解决问题。
【原典】《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爻辞新解】《象辞》说:《夬卦》的卦象是乾(天)下兑(泽)上,为湖水蒸发上天,即将化为雨倾注而下之表象,以此象征决断。君子从中得一启迪:应该自觉地向下层民众广施恩德,否则如果高高在上,不施恩德,就会遭到记恨。
【原典】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爻辞新解】初九,前面的脚趾粗壮,若急匆匆前去,不能完成制裁小人的使命,还会遇到灾祸。
【原典】《象》曰:不胜而往,咎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初九爻地位最低下,本应该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却轻率急躁地前往,孤军深入只能遭到失败。不仅完不成制裁小人的使命,还会给自身带来灾祸。
【原典】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爻辞新解】九二,忽然听到惊叫声,深夜里小人来犯,用不着担忧。
【原典】《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深夜小人来犯,用不着担忧”,这是因为九二爻处在下卦的中位,能够信守中庸之道,尽管遭到小人的骚扰,终究是有惊无险,可以化险为夷。
【原典】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爻辞新解】九三,颧骨高突怒容满面,去与小人较量必然有凶险;若是以君子气度毅然决然地前去,即使遇上大雨浑身湿透而心怀恼怒,却不会有任何灾祸。
【原典】《象》曰:“君子夬夬”,终无咎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若是君子毅然决然地前去”,不露声色地与小人周旋,就能够避免打草惊蛇引起不测,又可斩断感情纠葛,避免优柔寡断,因而不会遇到灾祸。
【原典】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爻辞新解】九四,屁股上蹭破了皮,前去制裁小人的行程必然步履维艰;若是紧紧牵着羊(象征阳刚)行走,就不会出现令人后悔的事,无奈听了这话的人并不相信。
【原典】《象》曰:“其行次且”,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不明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前去制裁小人的行程必然步履维艰”,是因为所处位置不当,处处受到君王的掣肘,好像屁股蹭破了皮,走起路来十分艰难;“无奈听了这话的人并不相信”,说明处境艰难,别人建议他借重强有力的阳刚君子的帮助,他却听不进去,听觉正常而决断不明。
【原典】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爻辞新解】九五,毅然决然地作出决断,一举惩处小人就像铲除苋陆草一样,只要注意时时信守中庸之道,就不会遇到灾祸。
【原典】《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只要注意时时信守中庸之道,就不会遇到灾祸”,表明尽管处在尊贵地位,要解决小人为乱易如反掌,却也不能做得太过分,要恰到好处才能避免灾祸。这也说明坚守正道的举动并未大放光彩,仅仅起到免除祸殃的作用而已。
【原典】上六,无号,终有凶。
【爻辞新解】上六,号啕大哭也没有用,最终必然有凶险临头。
【原典】《象》曰:“晚号之凶”,终不可长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号啕大哭也没有用,最终必然有凶险临头”,表明上六以阴柔小人凌驾于阳刚君子特别是君王之上,是众矢之的。其倒行逆施的状况不会持续很长时间,最终难以逃脱被制裁的命运。
【读解】
夬卦阳盛,象征着君子势盛,小人施以奸巧为居于君子之上。小人得势,咄咄逼人,迫使君子处于不利的地位,但是小人势单力孤,很快消亡,所以夬卦的总体形势是十分有利的。
小人作为邪恶势力的代表,冒天下之大不韪,以一柔而乘五刚。君子处于此境,必须戒慎警惕,周密策划,遵循正道,不可以掉以轻心。小人刚长的势头不可阻挡,凌驾于君子之上,终将得到应有的制裁。君子制服小人时,没有作出周密的计划,仅凭意愿,轻举妄动,力不从心,必然失败,所以虽然君子有欲胜之心,却没有必胜之理。鲁莽行事,主观背离客观一定会招致咎害。君子按照中道原则,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避免鲁莽躁动,一面抱以必胜的信心,一面抱以清醒务实的态度,任何情况都能从容应对,则胜券在握,无需忧虑。
夬卦的另一含义是水居于天,其势必将一泻千里,灌溉万物。君子观此卦应该效仿这种自然理势,将恩泽施与下位,带来吉祥,若有德而不施,吝啬小气,就会受到众人的怨恨,带来祸患。
【事典】
泛舟湖上
范蠡在勾践胜吴之后,明白兔死狗烹的道理而隐逸起来,正可说明此爻爻义。
越王勾践整顿内政,努力生产,使国力渐渐强盛起来,他就和范蠡、文种两个大臣经常商议怎样讨伐吴国的事。
这时候,吴王夫差因为当上了霸主,骄傲起来,一味贪图享乐。文种劝说勾践向吴王进贡美女。越王勾践派人专门物色最美的女子。结果在苎罗山(在今浙江诸暨南)上找到一个美人,名叫西施。勾践就派范蠡把西施献给夫差。
《西施浣纱图》。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人。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称西子
夫差一见西施,果然容貌出众,把她当作下凡的仙女,宠爱得不得了。
有一回,越国派文种去跟吴王说:越国年成不好,闹了饥荒,向吴国借一万石粮,过了年归还。夫差看在西施的面上,当然答应了。
转过年来,越国年成丰收。文种把一万石粮亲自送还吴国。
夫差见越国十分守信用,更加高兴。他把越国的粮食拿来一看,粒粒饱满,就对伯嚭说:“越国的粮食颗粒比我们大,就把这一万石卖给老百姓做种子吧。”
伯嚭把这些粮食分给农民,命令大家去种。到了春天,种子种下去了,等了十几天,还没有抽芽。大家想,好种子也许出得慢一点,就耐心地等着。没想到,过不了几天,那些撒下去的种子全烂了,他们想再撒自己的种子,已经误了下种的时候。
这一年,吴国闹了大饥荒,吴国的百姓怨恨夫差。他们哪里知道,这是文种的计策。那还给吴国的一万石粮,原来是蒸熟了又晒干的粮食,这怎么能抽出芽呢?
勾践听到吴国闹饥荒,就想趁机会发兵。
文种说:“还早着呢。一来,吴国刚闹荒,国内并不空虚;二来,还有个伍子胥在,不好办。”
勾践听了,觉得文种的话有道理,就继续操练兵马,扩大军队。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要去打齐国。伍子胥急忙去见夫差,说:“我听说勾践卧薪尝胆,跟百姓同甘共苦,看样子一定是想报吴国的仇。不除掉他,总是个后患。希望大王先去灭了越国。”
吴王夫差哪里肯听伍子胥的话,照样带兵攻打齐国,结果打了胜仗回来。文武百官全都道贺,只有伍子胥反倒批评说:“打败齐国,只是占点小便宜;越国来灭吴国,才是大祸患。”
这样一来,夫差越来越讨厌伍子胥,再加上伯嚭在背后总说伍子胥坏话。夫差给伍子胥送去一口宝剑,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的时候,气愤地对使者说:“把我的眼珠挖去,放在吴国东门,让我看看勾践是怎样打进来的。”
夫差杀了伍子胥,任命伯嚭做了太宰。
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约会鲁哀公、晋定公等在黄池(今河南封丘县西南)会盟,把精兵都带走了,只留了一些老弱残兵。
等夫差从黄池得意洋洋地回来,越王勾践已经率领大军攻进了吴国国都姑苏。吴国士兵远道回来,已经很累了,而越军都是经过多年训练的,士气旺盛。两下一交手,吴军被打得大败。
越王勾践灭吴,辅佐他的两大谋士范蠡、文种和越王患难与共,立下汗马功劳
夫差没奈何,只好派伯嚭去向勾践求和。勾践和范蠡一商量,决定暂时答应讲和,退兵回去。
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践作好了充分准备,大规模地进攻吴国,吴国接连打了败仗。越军把吴都包围了两年,夫差被逼得走投无路,说:“我没有面目见伍子胥了。”说着,就用衣服遮住自己的脸,自杀了。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坐在夫差原来坐的朝堂里。范蠡、文种和别的官员都来朝见他。吴国的太宰伯嚭也站在那里等着受封,他认为自己帮了勾践不少忙呢。
勾践对伯嚭说:“你是吴国的大臣,我不敢收你做臣子,你还是去陪伴你的国君吧。”
伯嚭垂头丧气地退了出去。勾践派人追上去,把他杀了。
勾践灭了吴国,又带着大军渡过淮河,在徐州约会中原诸侯。周天子也派使臣送祭肉给勾践。从此,越国的兵马横行在江淮一带,诸侯都承认他是霸主。
勾践得胜回国,开了个庆功大会,大赏功臣,可就少了个范蠡。传说他带着西施,隐姓埋名跑到别国去了。
范蠡走前,留给文种一封信,说:“飞鸟打光了,好的弓箭该收藏起来了;兔子打完了,就轮到把猎狗烧来吃了。越王这个人,可以跟他共患难,不可以共安乐,您还是赶快走吧。”
文种不信。有一天,勾践派人给他送来一把剑。文种一看,正是当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杀的那把宝剑。文种后悔没听范蠡的话,只好自杀了。
【感悟】
《诗经》中有一篇标题为“鸱”的诗,描写一只失去了小鸟的母鸟,仍然在辛勤的筑巢。其中有几句诗:“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意思是说:趁着天还没有下雨的时候,赶快用桑根的皮把鸟巢的空隙缠紧,只有把巢筑坚固了,才不怕人的侵害。
坤宫 泽天夬卦
宣不当庭刚断柔
虔诚呼号有危忧
告知从众迟兴武
进取功成自可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