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世记的意义是什么?

创世记的意义是什么?

时间:2023-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造日程自19世纪以来,《创世记》第一章中“日”的意义和诠释,一直都是争议的焦点。根据文体分析的结果,本章有八道创造命令,分属六日,以三日为一组,呈现平行的叙述。在六日的过程中,宇宙由阴暗、无形、空虚,转成为光亮、秩序分明、生物丰富,最后在完成男人与女人的创造时达到巅峰。)《创世记》全书中都用到拟人化的比喻,作者把上帝的创造活动联结到有早有晚的六日,还有一日休息的周末,这只是众多类比之一。
创造日程_自伽利略之后

创造日程

自19世纪以来,《创世记》第一章中“日”的意义和诠释,一直都是争议的焦点。许多圣经注释书籍一开始就陷入这个难题,而招致解经上的困窘。面对这章经文,首先要界定个人的观点,因为人都无法完全客观,所以问题不在于诠释模式的有无,而在于选用哪一种诠释模式。

比较宗教学的观点认为,《创世记》第一章由不知名的作者执笔,年代晚于摩西,所描述的创造故事与其他闪族的原始宗教相似。和谐模式的观点认为,《创世记》第一章与科学创造论两者有一致性,因此致力于辨正圣经具有科学正确性。本书采取历史─文化观点,承认创造故事是摩西在旷野时期,为以色列人记述的,因而努力发掘这份讯息对当时听众的意义,并不特意考虑与历代或现代科学理论的吻合度(参第十三章)。

旧约圣经中的“日”(yom)字,可以表达多种的意义,通常它是指一周的一天,但是也可以表示“时间”(《创世记》四章3节),特定的“时段”或“时代”(《以赛亚书》二章12节,四章2节),或是“季节”(《约书亚记》二十四章7节)。根据文体分析的结果,本章有八道创造命令,分属六日,以三日为一组,呈现平行的叙述。在六日的过程中,宇宙由阴暗、无形、空虚,转成为光亮、秩序分明、生物丰富,最后在完成男人与女人的创造时达到巅峰。本章中“日”字究竟采用哪一种意思呢?

公元1750年以前,除了少数早期的教父(如圣奥古斯丁)采取寓意的观点之外,教会的观念相信,上帝的创造总共花了六天的时间,每一天就是24小时。[13]公元1650年的大主教厄谢尔(Ussher,1581—1656年),甚至推算出创造的日期是公元前4004年。然而,19世纪地质科学逐渐成熟,地球的年龄可以追溯到数百万年或更久远,令许多人十分震惊。面对现代科学的确凿证据,解经家为了捍卫圣经权威,转而努力辩正圣经涵盖科学性,许多解经书努力举证说明圣经与科学的关联,为了要使圣经与科学理论和谐一致。

举例而言,“洪水地质说”尝试解释一场世界性洪水遗留下来的化石[14],但是新的地质发现带来了新的疑问,为了解释新的问题,苏格兰教士查尔默斯(Thomas Chalmers)于1804年又提出“鸿沟”说,认为《创世记》第一章第1与2节之间存有一场大灾难,以便解释地质年代的落差。最后,每当面对新的科学发现,似乎都得借助一系列新的灾难来自圆其说。就算这些理论可以响应科学方面的时间论证,但是仍然无法解释地质记录的顺序。北美地质学家道森(J.W.Dawson)与达纳(James Dana)提出的“日即年代”(day-age)说,得到多位神学家的支持,此说认为《创世记》的“日”代表地质学的“年代”,两者的对应颇有几分吻合。另一种相近的说法,仍以一日为24小时,加上各日之间以地质年代分隔。

以上这些解释都有部分的说服力,但是有三个共同的缺点。第一,企图找寻文章中未曾提供的答案,《创世记》从未说明自然力如何运作的机制。(反向思考有助于了解此类迷思之所在:设想你企图从一份太空技术文件来了解生命的意义和目标,可是作者并未陈述任何个人的哲思。)圣经对创造的记述并没有提供任何科学性数据或记录,加尔文特别强调这一点:“圣灵无意教授天文学,……他假借摩西与其他先知之手,使用通俗的语文,使人不能以文意暧昧难懂作借口。”[15]把加尔文的原则应用于现代,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圣灵无意教导地质学和生物学。”

第二,和谐式的论点不仅过度解释,而且每一次附会“当代科学新知”的解释都注定失败,因为科学理论不断翻新或淘汰。两百多年来,和谐理论追随着快速更新的科学而起落不已。圣经的可信度并不因这样的迎头赶上,而有任何增益,因为这根本不是圣经设定的游戏规则。把圣经的终极真理与不断变化的科学理论相提并论,究竟有何目的呢?毋怪乎,一旦科学理论落伍,圣经也就跟着蒙尘,被人束之高阁了。

第三,今日强行在圣经中解读科学观念,等于指陈初代读者及过去三千年的圣经读者,都无法理解该部分的圣经。设想你我的现代同胞,能理解抽象科学用语者有几人?而熟悉科学者又有几人,会把它用在日常生活的沟通呢?然而,后者正是圣经作者的用意。

历史—文化观点没有这些疑虑,因为创造日数的解释乃是依据作者的原始用意,文稿的体裁格式,以及该段讯息对西乃山下以色列人的意义。

《创世记》经过以上的剖析,作者的用意已然揭晓——教导百姓认识上帝与他的创造,以抗拒邻邦的异教神话。以色列的上帝是大有能力,开天辟地的创造主,他的世界井然有序,而且和谐一致。创造的巅峰是按照神的形象和样式造男造女,让他们享用并负责管理大地。

文体经判定为夹有诗歌的叙事体,采用历史—艺术架构,以两段平行的三部曲铺陈而成。依此分析,满覆植被的大地造于第三日,而光照大地的太阳却造于第四日,不必视为矛盾,因为文章原本没有按照编年顺序,所以这个疑问对作者的用意毫无妨碍,也不需要刻意解说。[16]

“日”的意义(如同一个字有多种意义)取决于文意与作者的用法。晚上与早晨重复出现,最单纯的解读是以“日”为24小时的太阳日,这个意义对摩西与初代读者都浅显易懂,而不必涉及地质年代。创造工作在六个人们熟悉的时段进行,加上第七个休息时段,也与以色列人一周七日的生活形态互相对应。究竟这是寓意或写实呢?换句话说,是类比上帝的创造工作,或是上帝创造工作的流水账呢?

第八章已经讨论过上帝是个灵,人无法见他,他的意念高过人的意念,所以除了道成肉身之外,我们认识他只能借助类比,就是“利用两物之间相近的特性或部分雷同的特质,作为比拟的基础”[17]。圣经中最常采用人的位格,说明上帝与历史的关系和活动。圣经描绘上帝像人一样可以看、听、说,虽然他并没有眼、耳、口。这些比拟人的说法,让人确知上帝具有位格,而且可以经由建立亲近关系而更认识他。(科学也采用比喻来解释我们看不见的东西,例如以撞球比拟气体分子的运动。)

《创世记》全书中都用到拟人化的比喻,作者把上帝的创造活动联结到有早有晚的六日,还有一日休息的周末,这只是众多类比之一。那么,针对这一段落,非要采取写实的解释,坚持上帝如实工作六天而休息一天吗?解经过程通常讲求一致性,而不会中途改变释义的原则。僵化的写实原则完全漠视创造叙事的类比手法,因而对上帝的活动时程,引发许多无意义的问题。诸如:他工作时是否日以继夜或是中午休息?如果上帝的创造实时发生,那么第一日是否大部分时间都用来休息呢?动植物的繁殖活动如何与创造时程完美配合呢?

虽然经文提到一日,但未必代表上帝创造活动的明确时程。以人情世故为例,当我们报道位高权重的人士有重大作为时,工作天数的长短其实无关紧要。例如,历史学家可能写下:“罗斯福总统决定制造原子弹,而杜鲁门总统则下令轰炸长崎和广岛以终结战争。这两个决定性的日子彻底改变了现代战争的形态。”这段记载的主题乃是人物、动机,还有后果,而不是行动时间与过程细节。

预设“科学”观点,执著于创造花费几天或经历多久年代,却偏离了《创世记》的主旨,结果使得圣经解释每况愈下,严重脱离了上帝启示的主轴。只要把天数的争议放到一旁,就很容易了解《创世记》的日程对以色列人的意义。首先,日程不是为了一一验证上帝的创造时间,乃是提供人类工作模式的一个类比。六日加一日,工作配合第七日的休息,突显出安息日的意义,也突显了人性的独特。男人与女人是创造的华冠,有上帝的形象与样式,并且受托管理这世界,工作操劳之余,人类可以在安息日休息,这都是创造的本意(《创世记》二章2节,《出埃及记》二十章11节)。

隐喻是把一字的通俗意思作类比的应用。例如,耶稣称希律“那只狐狸”(《路加福音》十三章32节),并不是含糊地泛指所有的动物,而是专指人们熟悉其特性的一种动物,但也不是真把希律当作狐狸;大卫在《诗篇》二十三篇中说,“耶和华是我的牧者”,他也不是指称一般牧人,乃是特指照顾羊群的人;狐狸或牧羊人的通俗意义被借用来了解隐喻。《创世记》第一章借用的是日的平常意思,而非地质学意义,目的是使上帝创造活动的隐喻成为人类活动的范例,工作六天必有一日安息。

把上帝的创造时程与一周日数互相联结,还有反异端的辨正意蕴。“创造活动在特定的时程内完工,这个说法与许多神话故事有绝对的分野。创造是记载于此的历史事件已然完成,并且成果无可置疑。”[18]异邦的创造神话都是周而复始的循环,《创世记》第一章与它们截然不同。

日的解释还有两种说法:考古学家怀斯曼(P.J.Wiseman)认为,这是摩西得到创造启示所花费的日数,每一项启示铭刻于一块泥版,[19]因为他注意到古老的文献有记载此种传承方式。另外有人认为,《创世记》第一章可能类似其他宗教的祷告仪式。[20]这两种看法的优劣暂不置评,不过他们所持的还是历史─文化的原则,重视该段叙事对初代听众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