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经自己努力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
——松下幸之助
美国人琳达有一次在保加利亚旅行时,为当地的一位妇女制作的一种名叫“carashtorte”的精美甜点所折服。为此,对其念念不忘的琳达特意讨要了这种点心的食谱。食谱上称需用10个鸡蛋和一些其他的调料。回家后琳达按照食谱如法炮制,结果竟弄得一塌糊涂。但琳达并未灰心丧气,在又一次旅行时,她请这位保加利亚妇女又给她演示了一遍,琳达详细地观看了甜点制作的全过程并做了详尽的记录。可回家后她又一次做砸了。琳达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同样的食谱和方法,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后来,在一次烹饪协会举办的聚会上,在琳达准确地描述了制作甜点的过程后,一位友好的烹饪爱好者直截了当地说琳达的配料太软了。“10个鸡蛋,太软,为什么不尝试减掉几个呢?”他认为可能是鸡蛋放得太多所致。
琳达恍然大悟。“为什么不尝试减掉几个呢?”琳达马上想到,保加利亚的鸡蛋普遍较小,更像是美国的中型鸡蛋,而她每次做甜点时都是用10个大个美国鸡蛋。
回家后琳达第三次按食谱去做时只放了7个大个鸡蛋,一番劳作后的报酬终于丰美——又美又香的甜点首次成功“出炉”。
琳达前两次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太看重食谱,存在着思维的惰性。仔细想想,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有很多事情看起来很难解决,但是实际上解决它们的方法并不太难,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主动地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式,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成功其实就是跳出框框这么简单。
思维慧语
在往一个目标前进的时候,大多数的人喜欢踩着前人的脚印前进。有时,这种做法固然是正确的,可以避免少走弯路,也少了很多风险。但太多的时候,情况却总是不可能一模一样的,而是千变万化的,我们只有根据实际情况,打破常规思维,才能找到正确的路。
黄金思维法则
创新也需要依托现实
春秋时期,伯乐孙阳有个儿子。他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
这就是“按图索骥”,他的失败之处就在于不会根据实际情况办事。
突破框框——想法是不能被限制的
美国圣地亚哥的克特立旅馆是一座重要建筑的诞生地。
当时旅馆的管理人员觉得原来的电梯太小,必须扩建。工程师们设计了一个方案:从地下室到顶楼,一路挖一个大洞,就可以建一个新电梯了。他们的谈论被一个清洁工听到了,他说:可这样会搞得很脏、很乱,而且如果停业的话很多人会失去工作。为什么不在旅馆的外面修电梯呢?于是,克特立旅馆成了现在已被广为采用的室外电梯的发源地。清洁工突破了常规思维的框框,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创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