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要威吓式地批评

不要威吓式地批评

时间:2023-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岁的孩子分辨能力不强,因此吓唬容易给孩子幼小的心理造成强烈的“暗示”作用,让孩子对这种吓唬信以为真,产生恐惧心理。孩子出现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90%与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尤其是这类“调皮蛋”出现的问题。有些父母在处理孩子问题束手无策时,常采用吓唬的办法来使孩子害怕、屈从。孩子怕打针而止住了哭声。

第十四招 不要威吓式地批评

孩子把手上的玩具随便一放,又去玩其他玩具了。妈妈假装要把这些乱七八糟的玩具拿出去全扔了,对女儿说:“你不整理我就全扔掉!”整理收拾自己的东西对大人来说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对孩子来说更是一个很难养成的习惯,妈妈应该对孩子耐心一些。用“扔掉”之类的威胁其实并不能起多大的作用,孩子很快就会知道,妈妈嘴上说“扔掉”,但是手上却没有真正“扔掉”。如果想让孩子养成自己整理玩具的好习惯,妈妈还是应该耐心地和孩子一起收拾!

不要小看孩子的智力,没有根据的威吓根本吓唬不了他们,这只会让家长失去威信。

因此,家长批评孩子时,要理智地把握住自己的情绪,不要用训斥、威胁的口气,也不要用斩钉截铁的语气,那种瞪眼睛、拍桌子、大声叫嚷等发怒的表现都是要不得的,会使孩子产生对抗的逆反心理,也有损家长的形象。每个孩子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家长在批评孩子时要用平等和气的态度,讲究委婉含蓄,考虑环境、时间、场合等因素、设身处地为接受批评的孩子着想,尽量不在外人面前批评孩子,表明批评是对事不对人,这样既保全了被批评孩子的面子,也起到教育其本人,同时教育大家的作用。家长满怀爱心、满怀理解、用平等和气的态度点明孩子的错误,用真情感化孩子,启迪孩子的心灵,使之产生自我批评的意识。

父母和家是儿童期孩子的基本安全需要。父母以“不要你了”进行吓唬,孩子就会担忧父母真的不要自己,即使这一吓唬成功,孩子也是出于恐惧,会留下心理阴影;而吓唬不成功,不见效,也不是孩子不害怕,而是孩子做不到,有时是孩子不知道怎样做。

有位小姑娘从小就非常调皮,很少服从家长的管教。一次,她在院子里吃饭,上蹿下跳,家长怎么说她就是不安分。于是,姥姥就吓唬她说:“你再不吃饭,小心饭里掉进壁虎屎!壁虎屎有毒,没有颜色看不出来,吃了眼睛就瞎!”小姑娘听了就害怕了,虽然把饭吃了,可是以后无论碰什么东西都问妈妈,那上面有没有壁虎屎。大人说没有,她还反驳:“壁虎屎没有颜色,你又看不出来。这两天,我的眼睛好像看不清楚了,是不是吃了壁虎屎呀?”还有一次,小姑娘因为调皮吃鱼卡住了嗓子,大人生气批评了她几句。以后,她总觉得自己嗓子不舒服,老是闹着去医院。可到了医院,医生告诉小姑娘,嗓子没有问题,可是她就是不信,经常咳嗽个没完。

对于还有些过于顽皮的孩子,父母会出现很多教育误区,其中最大的误区就是训斥孩子、吓唬孩子。

调皮的孩子过于好动,常常会引起家长的反感。这时,家长通常会“忍不住”训斥甚至吓唬孩子。而这种训斥和吓唬往往不起作用甚至起到反作用。就像上面提到的那位小姑娘一样。6岁的孩子分辨能力不强,因此吓唬容易给孩子幼小的心理造成强烈的“暗示”作用,让孩子对这种吓唬信以为真,产生恐惧心理。在心理咨询中,专家们发现,很多成人害怕某些东西就是因为小时候被家长吓唬的结果。

孩子出现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90%与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尤其是这类“调皮蛋”出现的问题。“调皮蛋”的父母要认识到,对于孩子来说,活泼好动是天性,如果孩子整天沉默寡言,那才真的有问题呢。调皮的孩子一般都比较聪明、接受能力强,缺点就是所谓的“不听话”。对待这种孩子,家长应少训斥、多引导,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批评,多教他怎么改正。孩子稍有进步就要多表扬,表扬可以强化好的行为,逐渐使其远离坏习惯。

对于上面案例中的家长,可以试着忽略孩子的行为。因为孩子心理的恐惧往往源于家长,家长对孩子的某个行为过于关注和焦虑会加重孩子的心病。下次,孩子再咳嗽或谈论壁虎屎时,家长可以不理她,装作没听见,或说点别的事儿,这样有利于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看到自己的行为引不起大人的兴趣,自然就会慢慢地淡化这种不良的暗示了。

对一些难缠、执拗的孩子,一些家长爱用恐吓作为解决孩子无理哭闹的教育方式,孩子被吓老实了,自然也没有无理的要求。殊不知,常以恐吓作为教育手段,会带来一系列危害。对于孩子来说,外面的世界是宽广、精彩、富有吸引力的,他要积极地参与到其中,要更多地了解它、控制它,这样,才可以得到更多的自由和乐趣。而心存恐惧,就会失去探索外部世界的触角。长此以往,对孩子的认知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恐惧还会使孩子感到外界是不安全的、可怕的,而没有安全感的人难以拥有积极的情绪和健康的身心,同时,没有独立性的孩子也会给成人套上枷锁。对于一些胡搅蛮缠的孩子,家长这样做更有效:

1.尽量给孩子说明道理,摆明你的立场

孩子在家长的话语中读到不可以做某件事的坚决,就明白自己的无理取闹是没有用的,便会转变自己的方式,从而使批评教育更加有效地进行。

2.采用“冷处理”

暂时不去理会孩子的无理要求,收回你对他的关注。让孩子在“冷处理”中反省自己的行为,如果他意识到自己的无理取闹是不受大人欢迎的,就会有所收敛的。当然,在“冷处理”过后,还要跟孩子讲道理,这样可以促使他转变对自己的行为的认识。

孩子其实是成人的一面镜子,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对待他人的。所以,在成人和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家长应当用自己对孩子的爱和理智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些父母在处理孩子问题束手无策时,常采用吓唬的办法来使孩子害怕、屈从。晚上孩子不肯睡觉,就会对孩子说:“快闭眼,不然大灰狼来咬你了——孩子吓得闭上了眼睛”。天黑了,孩子要出去玩,妈妈就会对孩子说:“别出去,外面有大老虎!”孩子害怕,不敢出去了。孩子好哭,爸爸就说:“再哭,医生就来给你打针!”孩子怕打针而止住了哭声。以上这些做法看上去有效果,比说服来得快,也来得省事,但实际上是不可取的。

吓唬只能使孩子变得胆小,对什么都怕。孩子出生后,开始并不懂得什么叫害怕,但后来却变得很胆小,对很多东西、很多现象都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成人吓唬造成的。孩子年幼,缺乏知识经验,不了解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对于没有见过的、没有感受或者没有体验过的现象和事物都存在戒备心理,这是不足为奇的,因此,成人应当引导孩子去认识它们,逐步了解它们。如果利用孩子的无知心理来吓唬孩子,将会在孩子心灵深处埋下“怕”的种子,使他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勇敢的性格和探索精神,对孩子身心发育将会起到阻碍作用。

孩子的神经系统很脆弱,恐吓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很强的刺激,长此以往,还会使孩子的情感受到压抑,损害神经系统,在大脑皮层留下恶性刺激的痕迹,压制脑细胞的生长发育,造成孩子胆小、孤僻、忧郁、懦弱、神经质等性格上的缺陷。

另外,吓唬只能使孩子暂时听话,出于怕而屈从,并不是出于对自己行为的认识。这样,反而造成孩子是非不分、真假不明,对事物产生错误的概念。如对打雷、刮风、闪电、下雨等正常的自然现象感到恐惧,甚至害怕警察叔叔和医生,这是多么遗憾的事!

总之,吓唬孩子的办法有百弊而无一利,应当用正确的、科学的态度教育孩子,耐心说服、启发诱导、以理服人,使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