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中光高级中学 姜芳芳
目标内容:理解优秀文明成果的主要特点、作用与影响。
一、文明的概念
学界对文明的定义有两种:一种是狭义的,包括宗教、精神、生活方式,以及文学、艺术、意识形态等,这是与政治、经济、社会等并列的文明概念。另一种是广义的,布罗代尔说“文明同时又是社会、政治以及经济的扩张”,如此,文明又是包罗万象的,它由各种各样的文化要素组成。人类文明从纵向的历时性角度看,具有累积性和承传性,从而表现出文明发展的连续性;从横向的共时性角度看,则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相互建构的功能。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文明具有如下两大突出特点:
第一,文明因地域的不同而呈现多样性。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列举了21种文明类型,从现存的西欧文明、远东文明、基督教文明上溯到古代,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千差万别,各个文明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是世界多样性的体现。多样性是一种客观存在,而这种多样性又是文明发展的内在动力。基于这些多样性要素,一种文明不仅能使自己区别于其他文明,而且能为属于该文明的人民提供必要的文化身份,使其无论何时何地都能通过认同于该文明而实现相互认同。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到文明的多样性,才能在不同文明类型的交往中确定一种“公平交往”“互相尊重”“互相包容”的原则,实现彼此间的积极对话与合作,推动文明的和谐发展。
第二,文明之间存在交流与融合。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变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各种文明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推动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它们在形成文明纵向发展的同时,横向上也在相互运动,这是使文明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为人类所共享。比如,东方民族的许多重要发明,如阿拉伯数字、指南针、火药和纸等,曾给西方文明以决定性的影响。伊斯兰文明与西方长达数世纪的交流,给中世纪欧洲在数学、科学、医药和农业方面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不同类型的文明,既有其独到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又有许多人类共同的东西。放眼全球化的今天,一些重要的价值观,比如人权、民主、自由、平等、法治、和谐等,经过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而成为现代世界文明的重要基石。当然,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会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冲突,这也是文明发展进程有时会出现延缓的重要原因。
《高中历史》教材第一分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就呈现了很多不同地域下的古代文明:长江、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印度河沿岸的古印度文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巴比伦文明;尼罗河沿岸的古埃及文明;古代西方世界的海洋文明,如爱琴海文明、地中海文明等。
这些文明体系的出现和形成,与产生这些文明的地域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这些有利条件导致了文明的兴起。同时,文明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影响促成了它们的延续和发展。
二、优秀文明成果的教学意义
1.促进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对本国,尤其是本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文化特质的坚守和传承。文化认同是凝聚国家、民族的精神纽带,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基石。作为人文学科的基础,历史教育肩负着弘扬优秀文明成果的任务。苏珊·波普认为,历史教育普遍寻求的目标是:促进青年一代理解本国历史和民族文化,同时推动他们自身融入世界史和人类史的总体中。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即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理解优秀文明成果的主要特点、作用与影响将有助于学生认识历史是人类文明传承和创新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传承人类文明、保护文化遗产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形成世界意识
世界意识是指以开阔、理性的全球视野、人类视野去认识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与现实的思维方式。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世界意识”的核心在于要求学生以博大的胸怀、自尊理性的科学态度认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认识世界历史的多样化,认识中国和世界的互动关系,包容、理解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经济、文化、政治上的差异,尊重其他族群及其历史文化。
从人类历史的进程来看,文明是世界各民族交融冲突、共同创造的过程,因此,多样性、阶段性和普遍联系是文明的最基本特征。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这就需要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各地的优秀文明成果,才能形成对世界文明的多元理解和尊重,进而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3.落实文明史观
文明史观,也被人们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它是研究人类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虽然文明史观的内容和形式因时代不同而有所变化和差异,但是它的本质特征却是一致的,始终是一种研究人类社会整体与时代变迁关系问题的史学研究范式。
可见,历史课程并不主张采用单一的历史观去学习、构建历史,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也是课程实施需要借鉴的观点认识。从历史教学现状来看,现在的上海历史教材是在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的指导下,按通史体例编写,更注重呈现人类文明史。
但限于学时,教师在授课时经常对众多文明成果简单略过,学生无法深刻感知这些优秀的文化积淀和它们对中国与世界文化的影响。如果教师能从文明史观的高度看待优秀文明成果在历史教学中的落实,那么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将能得到更大体现。在认识优秀文明成果的过程中,学生能从文化积淀中养育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关心文明的继承与创新、现状与趋势,以感悟之心增强保护历史资源、文化精神的责任感。
三、如何教学优秀文明成果
1.理解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进程之间的关系
“地理环境决定论”不是科学的历史观,但也决不应忽视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人类的任何一个文明发展阶段都离不开地理环境,特别是古代文明的产生更是深受地理环境的制约。
地理环境的客观存在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既提供有利条件,又产生诸多困难,关键取决于人类的选择。地理环境绝非影响地区文明的决定因素,人类对客观环境的适应性、应变性和创造力才是文明得以产生的关键。同时,地理环境的特性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又决定着经济关系以及经济关系之后的所有其他社会关系的发展。所以地理环境本身固有的差异性,造成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道路,最终形成不同类型的文明。
以“美洲印第安文明”为例,在美洲印第安人创造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文明中,我们不难发现,它们所处的地理环境均为山地和高原,平原面积很小,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物产很丰富。阿兹特克文明位于墨西哥中央高原;玛雅文明所在地既有许多山地,也有小块平原,更有大片石灰岩地貌;印加文明处于安第斯山脉和秘鲁高原,这些文明均属于山地高原型文明。古代印第安诸文明与亚非欧诸文明在所处的地理环境上有明显差异,这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山地高原型文明的地理环境远比其他类型文明更为恶劣,故其文明的发展进化程度更为缓慢和艰难。但是在地理条件相对艰难的情况下,古代美洲居民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积累,也创造出了发展水平较高的文明成就。
2.注重优秀文明成果的历史特征
优秀文明成果的教学必须将文化的内容有意识地置于历史的学科特质之下,强调历史学科的特征和元素。比如讲某处文明的艺术成就,如果教师只是停留在简单地对该文明成就美的欣赏,而没有突出历史感,没有通过文明传承的历程丰富和深化学生的历史认识,那么这样的教学是不符合要求的。
众所周知,文明都诞生于特定的时代,比如传世的岩画、铭刻、雕像、器具、建筑、服饰、字画、文书等一切实物,它们都是以视觉方式再现历史,是透视历史的重要证据。文明成果是时代和社会的产物,也必然或直接或间接、或明朗或隐晦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法国艺术家丹纳说过:“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些留有时代痕迹的作品,就这样构成了以艺术方式见证时代变迁的历史记录和后人重温往昔的一种史料。如何讲出优秀文明成果的历史特征?简言之,就是要深入探究文明所处的历史背景、形成缘由及沿革变迁与影响等内容,仔细挖掘文明成果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学生在富于历史味道的学习过程中,润物无声般地感悟文明成果背后蕴含着的难以言传的“文化”内涵。
如美洲的玛雅人极富艺术创造才能,擅长建筑、雕塑、绘画,尤其是他们的建筑技术已经达到了古代世界的很高水平。金字塔式台庙最能体现玛雅人的建筑成就,不仅设计结构精巧、布局合理、建造技术高超,而且内外都饰有精美的浮雕和壁画。但是历史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分析这些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而应该把它们视作回到历史现场,分析玛雅人生活状态、精神信仰和审美情趣等的一手史料,理解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教师也可以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美洲文明发展或消亡的历史原因,引领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跳出狭隘的、片面的思维框架,对历史现象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
四、案例实施
目标1: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师:请同学们观察教材中的《美洲印第安文明分布图》,找出三大文明中心的分布区域。
生:玛雅文化位于今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一带;阿兹特克文化位于今墨西哥一带;印加文化位于南美安第斯高原。
师:请同学们观察教师提供的《世界地形图》,分析美洲的地理位置特征。
生:美洲位于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远离欧亚大陆。印第安文明的发展长期处于独立形成、独立发展的状态,与外界尤其是与文明发展较早的欧亚大陆缺乏交流。
生:美洲三大文明中心多处于热带雨林、热带高原气候的高原、峡谷、盆地地带,使得文明之间的交流易受天然地形阻隔。
师:这样的地理环境对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发展还可能带来什么影响呢,请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1:印第安人的农业技术一直停留在刀耕火种的阶段,这样就限制了他们的人口数量而难以达到东半球诸文明的人口密度。印第安人在农业上落后状态的最典型事例,是他们没有畜牧业,没有驯养出任何大型动物,除了印加人饲养的体形较小的骆马和羊驼外,其他印第安人只饲养了狗、火鸡、鸭和鹅等动物,这使得他们缺乏足够的肉食和奶,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压力,同时也使印第安人在身体进化方面受到限制。
作为文明构成中的重要因素的科学技术,在印第安各文明中表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科学技术的畸形发展。在印第安各文明中,凡与宗教信仰、精神彼岸世界有关系的科学技术过度发达,而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却十分落后。
——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
生: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印第安人的文明建立在极为薄弱、原始的农业基础之上,影响了民族人口的繁衍。印第安人科学技术畸形发展,宗教占统治地位而忽视实用技术。
目标2:注重优秀文明成果的历史特征。
师:美洲印第安文明衰亡的结果是多种原因导致的,阅读材料1至4,分析概括相关内容。
材料1:哥伦布命令海地的印第安人凡年龄在14岁以上者,不论男女,每人每3个月就得交纳装满一个鹰脚铃那么多的金砂作为贡品,否则一概处死。
海地印第安人不堪忍受西班牙人的虐待,纷纷自尽,并杀死子女,以免长大后受虐待。在哥伦布到达美洲的第4年,海地印第安人饿死、累死、病死、自杀和遭到屠杀的占全岛人口的1/3 。
——上海市中小学教材编写组,《世界古代史辅助读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材料2: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写本被当作“魔鬼的作品”焚毁,祭司遭受掳杀,仅有部分作品传之后世。
——王斯德,《世界通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材料3: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吴象婴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材料4:流感不像钢刀那样寒光闪闪,但印第安人都躲不开它……天花比所有的枪炮消灭更多的印第安人。四下流行的鼠疫正在使这些地区荒芜。受鼠疫感染的人都倒地身亡:鼠疫吞食人的身躯,啮噬人的眼睛,封住人的喉管。一切都散发出腐臭的气味。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吴象婴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生:美洲印第安文明的消亡是多种原因造成的,西方殖民者的侵略、疾病瘟疫等灾害的破坏、缺少与外界的沟通和交往、内部之间的交流也几乎为零。
师:内战、疾病、自然灾害,特别是殖民主义的入侵导致印第安文明的衰亡,殖民主义毁灭文化的罪行应受到强烈谴责。孤立发展、缺乏交流导致印第安文明的发展速度落后于欧亚大陆,招致文明衰亡的灾祸,历史的教训值得记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