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标准”引领办学价值

“标准”引领办学价值

时间:2023-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方面,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的要求,引领办学价值的实现。在世界各国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的诸多实践中,制订校长专业标准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在基本理念上,《标准》提出了“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五大理念。在实施要求上,《标准》不仅对其适用范围作出了明确的界定,而且分别对教育行政部门、校长培训机构和校长自身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夏惠贤

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以下简称“双名工程”)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简称教委)的一项制度设计,旨在“培养一批具有良好师德修养、先进教学理念、厚实专业素养、开阔国际视野和较强国际交往能力,具有教育研究和教育创新能力,在上海市乃至国内有影响的优秀校长和教师。在此基础上,造就数十名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有较强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和研究能力,能参与国际教育交流的教育教学专家”。

上海市愚园路第一小学王克坚校长是第三期“双名工程”小学校长一组培养基地主持人。王克坚校长秉承了“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创“实验引领、文化领衔、素质优先、特色明显”现代素质教育实验校的办学目标,确定了“做一个有自信、会学习的上海小学生”的育人目标,倡导了以“滚雪球”听评课活动为重点的合作教研文化,构建了以培养“自信乐群、好问善学、学有所长”的上海小学生为主题的课程体系,制定了学科学习能力达标要求与导学策略,形成了“严谨、求实、合作、和谐”的教风,有效探索了合作教育,扎实推进了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化。

作为主持人,王克坚校长对学员的培养方案进行了有效的顶层设计。一方面,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引领办学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通过愚一小学一个个小故事,从实践视角来体现办学价值的实现过程,诠释出办学的实践智慧。

一、校长专业标准:引领办学价值

校长专业化是当今全球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在世界各国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的诸多实践中,制订校长专业标准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为建设高素质校长队伍,建立健全教育标准体系,深入推进义务教育的综合改革与均衡发展,教育部于2013年2月颁布了我国第一个关于校长专业的规范性标准。《标准》首先对校长的专业角色进行了界定,指出:“校长是履行学校领导与管理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这一界定不仅昭示着校长从“职务称谓”向“专业头衔”的身份转型,而且明确了校长作为学校教育“领导者”和“管理者”的专业地位。在此基础上,《标准》对校长的专业发展框架进行了系统化建构,具体包括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和实施要求三大部分。

在基本理念上,《标准》提出了“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五大理念。其中,“以德为先”规范了校长的道德使命,“育人为本”强调了校长的办学宗旨,“引领发展”明确了校长的角色定位,“能力为重”凸显了校长的实践导向,“终身学习”则体现了校长的持续发展诉求。可以说,五大理念各有侧重地反映了人们对校长专业发展的多元期待,又自成一体地勾勒出一幅“高位引领”校长专业发展的理想图景。

在基本内容上,《标准》针对校长的专业职责和专业要求作了全面的规范。“专业职责”主要指向校长专业发展的活动维度,包含“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六项职责。其中,“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可视作为校长的价值引领活动,“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可归属于校长的专业领导活动,“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则可归结为校长的组织管理活动。“专业要求”主要指向校长专业发展的素质维度,包含“专业理解与认识、专业知识与方法、专业能力与行为”三大要求。按照一般性的专业素质构成划分,这三大要求可以分别与校长的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素质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另外,在六项职责和三大要求的指引之下,《标准》还将校长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进一步细分成60个条目。至此,校长专业素养体系正式形成,校长专业发展从此拥有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专业结构框架。

在实施要求上,《标准》不仅对其适用范围作出了明确的界定,而且分别对教育行政部门、校长培训机构和校长自身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总之,《标准》厘清了校长的专业角色、身份与地位,指明了校长“以理念为先导”的专业发展方向,规范了校长应履行的专业职责及其相关要求,为高素质、专业化的校长队伍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和行为准则。对于每一位校长而言,把握《标准》的精神旨意、理解《标准》的内涵要义,将有助于推动其更好地实现规范化领导、科学化管理和专业化发展。

二、学校小故事:诠释实践智慧

长期以来,王克坚校长一直坚持“尊重人、发展人、用工作育人”的管理思想,创建以“专业合作、专业分享、文化认同”为特征的教研文化,在“实”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铸就了学校课程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的丰硕成果,使学校得到了和谐而又持续的发展。基于《标准》和王校长的领导管理实践,本章以八篇文章阐述了“营造育人文化,实践育人为本”为主题的故事。

“行政小助理体验增责任”一文以“穿梭于校园课间的小身影”故事为开头,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学校“行政小助理”的产生及其由来。所谓“行政小助理”,即通过自我推荐和大队选拔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协助学校行政工作来开展一系列的助理工作。“行政小助理”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目标,采取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的手段,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形成了学校独特的“职责体验”文化。这一故事虽小,却体现了深刻的办学理念,即学校发展的核心是育人,育人的重心在于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行政小助理”就是提供着眼学生发展的平台,引导学生在学会做事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增长见识。这一故事反映出了王克坚校长擅长将深刻的教育哲理融入日常教育活动中的独特理念。

“亲密一家人 相伴共成长”一文描述了王克坚校长以“一封不期而至的感谢信”为契机,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组织教师研修,切实采纳相关建议,营造出学校“相伴成长”文化的全过程。引导教师不断获得专业成长是校长的重要职责。在王克坚校长的带领下,愚一小学先后制定了学科学习能力达标要求,从分析学科核心知识点入手,针对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特点与方式,引导教师设计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知识的导学策略,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样,利用教研组这一平台,组织教师开展基于教研活动的教师专业发展运行模式,引导所有教师在总结教学经验及撰写教学案例中,开展有效的反思活动,并通过研讨和相互分享各自的经验和知识来提升教师的专业视野和专业能力。从该故事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王校长在捕捉教育契机上所具有的敏锐意识,以及在营造文化氛围上所具有的独到经验。

“‘愚一幸福ing’ 践行自我教育”一文用两个形象的隐喻—“—抓虫的啄木鸟”和“发现美的放大镜”,阐述了两个特别的方案—“—啄木鸟行动”和“幸福ing文明行动”——的由来、内涵和举措。如果说“啄木鸟行动”是为了矫正校园内的不文明行为及学生现有缺点的话,那么“幸福ing文明行动”则是为了发现校园之美和学生的闪光点。两项行动结合起来实施,恰好是经典教育著作《学记》所倡导的“长善救失”思想和朱熹“养成教育”思想的深刻体现。“长善救失”,意即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加以纠正和指导,善于因势利导,将缺点转化为优点,并进行扬长补短,从而不断激励学生向上、向善,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著名教育家朱熹则将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中“小学”是行为规范养成的阶段,应以“教事”为主。因此,他主张要从学生日常生活的具体细节入手,教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熟悉“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在此基础上,再教以“礼乐射御书数之文”。通过学生的“学其事”的锻炼,增加经历,增长见识,培养能力。这一小故事,反映出了王克坚校长非同寻常的育人实践智慧。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一文以王克坚校长无微不至地呵护“困难学生”贝贝成长进步的真实事例以及学校对每一个孩子都“不抛弃、不放弃”的实践举措,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要有效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发展,需通过校长的示范引领和教师们的共同支持,在学校内营造出一片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并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激励手段,充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质,使“因材施教”的教育传统精髓在学校各类教育活动中得到现代化的传承。

“困难学生”是指那些与其同伴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在思想、认识、行为及学习等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回归正常行列的学生。它始终是学校教育的难题之一。愚一小学在王克坚校长的带领,本着“着眼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精神,从“理解、沟通、关怀”的角度,对贝贝进行了无微不至的关心与教育,使之融入集体中。“理解”就是尊重贝贝产生问题的原因,即贝贝脆弱的气管和过敏性体质,再加上父母的溺爱。愚一小学的教师们从尊重贝贝自尊心开始,从点滴的小事中逐步引导贝贝,如挖掘其非同寻常的动手能力和旺盛的创造欲望等,鼓励其参加“心视界”科技社团,激励其不断挑战自我。“沟通”就是教师利用一切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机会,积极与家长和同伴进行交流,因势利导,发现其优点,并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关怀”就是在学校范围内形成“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良好氛围,具备对“困难学生”不抛弃、不放弃的执着精神,引导学生自我激励,注重其自我价值的实现。事实上,贝贝成功的成长故事恰好证明了“人文精神”为核心的“理解、沟通、关怀”的学校教育价值观的优势。

“幸福成长从三十事开始”一文以王克坚校长与年级组长共同反思“经典诵读”为开端,对学校两大活动“让经典诵读伴我幸福成长”和“幸福成长三十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前者通过“四个结合”(即与环境布置结合、与学科教学结合、与创建学习型家庭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使经典读物“润物细无声”的价值得到了有效的彰显。后者通过“三结合、四原则、五还给”等基本要求,使德育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化开发取得了明显的收效。两大活动虽然形式、要求不尽相同,但目标旨意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即都是为了学生的“幸福成长”,体现出王克坚校长对“生活教育”理念的恪守坚持。

“学校真好玩”一文通过对一场别开生面的新生入学典礼的介绍,描绘了学校如何通过“幸福塔模拟体验日”,将原本单调、枯燥的仪式教育打造成一场让孩子“玩出幸福,玩出智慧”的活动盛典。从该文可以看出:学校每一主题活动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组织,既展示了活动形式的灵活多样,又体现了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让学生在快乐的校园体验中学习知识与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映出王克坚校长对“寓教于乐”理念的深刻把握。

“一样的活动 不一样的精彩”一文阐述了王克坚校长对三年级学生“十岁生日”这一活动的反思与革新历程。基于以往仪式活动“流于形式”的问题,愚一小学对仪式活动进行了重新设计,通过以特定的目标引导学生、以特殊的内容感染学生、以特有的氛围熏陶学生等一系列举措,让学生在庄重而又富于时代感的场景中主动形成对仪式的特殊情感,从而自觉地领悟其中的真谛,使其精神得到洗礼、心灵得到净化,体现出王克坚校长对“情感体验”价值的特别关注。

“志愿行动奠基责任品行”一文介绍了愚一小学志愿团自2000年成立以来,在“培育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上海小学生”的目标引领下,经过酝酿筹备、开发资源、落实行动等阶段的坚持付出与不懈努力,逐步获得了良好的活动收效和社会声誉。特别是红领巾志愿者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峰会(简称“亚信峰会”)上的出色表现,受到了各国首脑和代表的一致好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正是由于王克坚校长对服务社会意识的特别强调,以及对志愿行动的长期坚持,使得愚一小学志愿团队日益发展壮大,不断地培养出一个个乐观自信、有责任感的社会人。

总而言之,以上一个个案例,用具体、鲜活的小故事,分别展示了愚一小学“职责体验、相伴成长”文化氛围的悉心营造,“长善救失、因材施教”传统思想的继承创新,“寓教于乐、幸福成长”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实,以及“情感体验、服务社会”价值意识的有意融合,充分体现了王克坚校长在践行校长专业理念、履行校长专业职责时所发挥出的卓越领导才能和独特的实践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