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妹兰
很多美好事物的诞生都来自灵感的火花,教育的变革同样如此。一封不期而至的感谢信,却让愚园路第一小学的当家人泛起了思想的涟漪:一所学校何尝不是教师和学生们的另一个家?!在这个家里,大家就是要“相亲相爱、亲密相伴”的。
不期而至的感谢信引发的深度反思
又是一个星期一的早上,家长们和往常一样把孩子送到愚园路第一小学的校门后就陆续离开了。
在校门即将关闭时,一名头发花白的中年妇女急匆匆地赶来,着急地表示一定要见校长。只见她一路快步直冲进了王克坚校长的办公室,一边从口袋里拿出一封信,一边着急地说:“王校长,我是×××同学的外婆,你们这个老师真是好得不得了,你一定要好好表扬她,怎么有这样好的老师!”
王校长一边安抚着老人,一边拿起桌上的信,认真阅读起来。信中表扬的是一位平时默默无闻的班主任季老师。季老师每年都会在这个孩子生日当天写一封信放在他的桌子里。信中,季老师将孩子的优点、不足一一反馈给家长和学生本人,并给孩子的成长提出中肯的建议。孩子今年10岁了,已经连续3年收到季老师的信了,家长十分感动。从孩子口中得知,从季老师接班开始,班中的每个孩子生日时都会收到季老师悄悄放在桌子里的信。无论家长,还是学生,都从季老师的信中看到自己的成功和努力方向,孩子点点滴滴的表现,季老师都会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家长真切感受到了老师是那么用心地在了解、关注、陪伴着班中每个孩子的成长,把孩子交到这样的老师手中,他们放心。
读完信,王校长的眼眶有些湿润,那位外婆还在不住地说着:“王校长,你一定要表扬季老师,这是我们全班家长的心声。”
送走家长,王校长再次拿起那封信,陷入深深的思考……
一所学校的生命力就在于学校文化的建设和繁荣,应该营造一种怎样的环境氛围才是推动学校文化良性发展的助推器?教师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究竟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学生需要怎样的老师?家长需要怎样的老师?怎样的学校才是家长、学生喜爱的学校?这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题不断冲击着王校长。忽然,她脑中一亮,为什么不听听学生们的想法呢?
于是,在学校领导班子的讨论会后,科研室就“我心目中的好学校”和“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这两个主题开展了问卷设计。问卷调查的内容涉及学校各个领域:你心目中的校舍、你心目中的课程、你心目中的课堂、你心目中的活动、你最喜欢怎样的老师、你最喜欢听到老师怎样说、你最不喜欢听到老师怎样说?
科研室在三至五年级学生中进行了全样本的调研。一时间,在愚一学生群体中关于“我最喜欢听老师这样说”“我最不喜欢老师这样说”的大讨论热闹地开展了起来,学生们踊跃地投入填写问卷。科研室汇总了调查结果:学生最喜欢听到的是老师激励、鼓励的话语;学生希望每个老师都能看到自己的努力,在成功时和自己一起欢笑,在失败时为自己鼓劲;学生希望在自己成长路程中时刻得到老师的关注和指点。
拿着这份调查汇总报告,王校长组织了教师的集体研修,请教师们换位思考,开展“假如我是孩子,我希望老师怎样说……”“假如我是孩子,听到老师这样说……”的大讨论。
会议室里炸开了锅……
“假如我是孩子,我也希望我的老师亲切一些,微笑着鼓励我去挑战自己。”
“假如我是孩子,在我犯了错误时,我希望老师对我说:‘人总会犯错误,会犯错误说明你在长大,你想去挑战一些未知的情况,能和老师说说当时的想法吗?’”
“假如我是孩子,我希望老师能像妈妈让我感到关爱,又像姐姐让我得到帮助,还像朋友让我能讲出心里话。”
……
听着教师们的议论,看着手中学生们的心声,王校长心中已然明确:办好一所好学校,就是要让学校成为师生学习的乐园、幸福的家园,让学生和老师成为亲密的一家人,快乐地相伴成长,实现幸福而卓越。把每一个学生的成功和幸福作为落脚点,让学生和教师在成长经历中获得多种体验,让师生在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合作学习中主动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让每一个学生切实体验成功、喜欢学习,感受到在学校学习是幸福的办学目标。
“伴”的相依相随
为了实现这样的办学愿景,营造与之匹配的学校文化不可或缺。2009年9月3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前夕,愚园路第一小学举办了庆国庆暨雕塑“伴”揭幕仪式。随着帷幕飘落,一名年轻的教师撑着伞为孩子遮风挡雨,陪伴学生经历风雨的形象骤然出现在大家眼前,它寓意师生在学习的道路上相依相伴,它期望着每个教师能成为学生的学伴、玩伴和伙伴,它期待着教师伴着孩子成长、孩子促进教师的再成长。正因为在每个孩子心中都有这样的渴望,每个教师心中都有这样的信念,雕塑“伴”在大批应征名单中是得票最高的。正如王校长所说:“校园环境的营造是学校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愚一的校园内处处渲染的就是师生相依相伴、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幸福氛围。”
从此,愚一的校园中,“伴”成了师生新关系的代名词。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距离,每一名教师都把自己称作是学生的伴——共同学习挑战难关的互助伙伴,游戏活动创造快乐的合作伙伴,分享成功共度困难的贴心伙伴。教师的角色在创造幸福中不断变化着。课间游戏的时候,我们总会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老师,老师,你快过来呀!到我们这一组来。”孩子受到委屈时,老师又以温柔、和蔼、微笑的方式去了解和关爱孩子,让他感受到家的温暖;课堂上,当孩子举起求助的小手时,很快在课桌边,一大一小紧紧依偎的脑袋下是轻声细语的讲解和指导。师生关系在改变,教师教育理念在改变,学校也在不断改变,孩子们则更喜欢自己的学校了……
元元的成长 愚一的缩影
又是一个新学年的到来,开学第一天的升旗仪式上,孩子们都严肃认真地看着国旗冉冉上升。王校长的视线中忽然出现一个孩子异乎寻常的身影。升旗完毕后,她走入人群搜寻着……在一年级队伍的后面,有一个男孩正在自顾自地一会儿做飞机滑翔的动作,一会儿趴在地上寻找着什么……王校长在孩子的边上静静地看了好长时间,但是孩子却始终没有看她一眼。在和班主任老师交谈后,王校长知道孩子的名字叫元元,在班级中几乎不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经常在自己的世界里自言自语。王校长听说了这件事,将元元记在了心里。
开学第二天,班主任老师急匆匆来到校长室,说:“元元不见了!下课上完厕所就不见了!”王校长连忙安慰,然后联系门卫室查询进出校园情况,在得知孩子肯定在校园后,就和班级的几位教师一起去寻找元元。大家寻遍了校园的每个角落,思考着可能躲藏的地方,终于在操场的绿化丛中找到了元元,他正在挖蚯蚓呢。
看着仍然沉醉在自我世界中的元元,王校长与班主任及时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并了解到元元从小由爷爷奶奶带着,老人对他有求必应,格外呵护,但是和他缺乏交流,经常是孩子一个人在房间里玩玩具,自己扮演各种动画片的角色,老人看着他不调皮就觉得没什么,久而久之,元元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父母也很着急。
王校长和家长共同商议了帮助孩子的方法,努力纠正着元元的问题。接下来的几个月,每天班主任都会等在教室门口,等着元元妈妈和元元一起走进课堂,一点一点让孩子学会融入集体。王校长对元元也是格外关注,每天两次的巡校,总记得去看看他,如朋友般地聊聊天,有时还让他一起巡视校园。
王校长说:“越是特殊的孩子,越要给他更多的关爱,时刻关注他,多方位地伴着他成长,只要发现他的长处,多给他锻炼的机会,改变我们的教养方式,他一定会改变的。”
校长的关注、老师的帮助、妈妈的教养方式逐渐改变,使元元渐渐地开始接纳同学,愿意和同学一起玩,还能坚持完成各项练习。每天早上,元元会主动和总护导老师打招呼,会和同学一起整理班级,还会在运动会上为同学加油呢!看着升旗仪式上和同学一起敬礼、唱国歌的元元,教师们笑了。
元元的成长是愚一小学1000多名学生成长的一个缩影,元元的成长也让我们看到,为了每个孩子的幸福成长,愚一的教师们所付出的努力。
“伴”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启示
在“伴”文化的实践中,营造出家人般的师生关系,家园般的学校氛围,让师生在相依相伴中共同幸福成长。一名校长只有眼里有学生,才能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才能明确学校的教育目标,才能坚定学校教师们的教育信念。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而不复存在。”如果我们眼里有学生,就会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并将之发扬光大,使他在适合他的沃土上享受教育的快乐;如果我们眼里有学生,就会费尽心思使我们的校园充满生机、趣味、亲情,让每个学生都爱上学习,爱上课堂,爱上学校。真正的教育就是让教师和学生都沉浸在相互教育、相互为伴的和谐氛围中,感受成长与发展的幸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