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酷爱读书的毛泽东 读书要会做笔记
法则
年轻时的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期间,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就是经常拿着书本到最热闹的城门南门口去看书,那里可是车水马龙,人声嘈杂,没有一丝安静的时刻,毛泽东去了之后,只是自己站在一个角落埋头看书,时而朗读,时而默念,专心致志,旁边来来往往的行人和叫卖声对他完全没有影响。
大概有半年的时间,毛泽东一直在湖南图书馆自学。他每天吃完早饭,就急忙奔向图书馆,有时来得太早,图书馆还没有开门,他就在门外等,经常是第一个进门。到关门时,他又是最后一个离开。有时看得起劲,中午都忘记了吃饭,晚上就买几个烧饼吃完了继续看书。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严寒的冬季,毛泽东去图书馆读书的时间从未间断过,隆冬时节,看书坐久了,脚冻得发痛,他就站起来稍微活动一下脚,等身子稍微暖和点了,又马上把全部精力集中到书本上去了。在这段时间里,他读了不少哲学、政治、自然科学、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书籍,对以后的革命工作有了非常大的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公务十分繁忙。然而他还是利用点滴时间看书。20多年里,他先后从北京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单位借用的各种图书多达2000余种,5000余册。
毛泽东的学识已经非常渊博,但他走到哪里,总是把自己爱看的书带到哪里,不放过一切可以学习的时间和机会,他办公兼卧室的房间里,床上、办公桌上、会客室里,到处都放着自己喜爱的书籍,他的整个住房,就好像一座小小的图书馆。
多年来,毛泽东养成了一个很好的读书方法和习惯,那就是写课堂笔记和读书心得,他赞赏“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读书格言。在他读过的《伦理学原理》中,书上的空白处和字行间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最小的字要用放大镜才看得清楚,并且,全书中重点的地方都用红笔加上了着重号,有的甚至是圈上加圈,点上加点,每当他第二次拿出来再看的时候,思路就非常清晰,并且也能对自己第一遍看时没弄明白的地方重点细读,决不一知半解,从中可以看出毛泽东读书的认真刻苦和独立思考精神。
怎样做读书笔记
1.摘录式
摘录式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主要摘录书籍、报纸、杂志、调查报告或文书档案中与自己学习内容有关的原始材料。比如你选择的是文科,便可摘录有关的学习资料、重要文章、警句格言、词语典故等。如果学理工科,就得摘录有关文献、重要的结论与证明、独特的技巧等。这样便可为自己建立一个资料库。
2.提要式
提要式即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对文中的某一观点、事件、情节、章节或定理等进行分析、归纳,用自己的话把内容要点写出来。这不仅可以备忘、备查,而且可以训练你的综合概括能力。列宁的哲学笔记有很多就采用的了这种形式,如《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亚里士多德一书摘要》等著作。而且对于摘录的内容,他还往往写出自己的意见、批评或注释,甚至自己独创了符号和评注方法。
3.心得式
心得式记下的是对某一问题思考的心得。如李贺的《史纲评要》以及脂砚斋的《重评石头记》都是这样的著作。心得也可以是札记或体会。札记多为旁征博引,辩证考订;体会多为引申阐发,借题发挥。沈括的《梦溪笔谈》、茅盾的《读书札记》和马克思的《数学手稿》都是用这种方式。这是笔记的一种高级形式,要求有更多的个人见解在里面,难度较大。但它却是创造的半成品或完善的精制短篇,一旦需要,就可组织起来,使之成为有价值的作品。
写这类笔记,要特别注意捕捉生活中的火花。学习理工科的则应注意抓住学习中碰到的难点或问题。有些重大发现,往往是由一个简单的疑问开始的。对于任何一点良好的思索,哪怕是一丁点,也不应放过,应把它及时记下来,这很可能成为你做出成绩的关键。
4.索引式
索引式即写下有关的论文题目或书名等。在学习中可能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看到某些东西感到十分有用,但内容太多,上述三种笔记法又都不易采用,或者是你本来就有这本书,所以也不必采用上述方法。但是往往要用这个内容时,你却忘记了,或找不到了。诸如此类问题,只要做好索引,便可顺手拈来。所以,平时应把所有的资料按照内容本身的性质做出一个索引来,以备查用之便。
无论以哪一种方式记笔记,各种读书笔记都魂牵梦萦不断温习、补充和巩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隔一段时间就重读一遍读书笔记,这样,便会在不断地学习中提高自己做笔记的水平和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