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生厌学家长怎么办

高中生厌学家长怎么办

时间:2023-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苏明要高三了,一家人进入临战状态。陪伴孩子辛辛苦苦十几年终于要收获了,成绩一直比较理想的苏明一定能考入理想的大学!可临近开学,苏明感觉浑身难受,每天喊着不舒服,今天肚子疼、明天吃不下饭,还伴有失眠等症状,每天早晨勉强起来也是哈欠连天,整天阴沉着脸一副不开心的样子,到医院做检查却没有查出问题。

成长故事

镜头:

苏明要高三了,一家人进入临战状态。陪伴孩子辛辛苦苦十几年终于要收获了,成绩一直比较理想的苏明一定能考入理想的大学!爸爸妈妈和奶奶都压抑不住期待和兴奋:爸妈轮流值日早起买菜做饭,按时叫苏明起床到阳台背书;晚上放学后大家都不看电视,走路蹑手蹑脚,生怕闹出响动影响明明学习。睡眠少习惯早起的奶奶只好放弃了听京剧的习惯,改为去公园学跳集体舞了……

可临近开学,苏明感觉浑身难受,每天喊着不舒服,今天肚子疼、明天吃不下饭,还伴有失眠等症状,每天早晨勉强起来也是哈欠连天,整天阴沉着脸一副不开心的样子,到医院做检查却没有查出问题。有几次在家躺着休息,竟然对陪伴她的奶奶说不想上学了,上学没意思……

观点一:高中孩子学习压力大,有逃避的思想,应该注意引导教育,及时给孩子鼓劲加油,完成最后的冲刺。

观点二:孩子表示不想上学,而且出现症状,应该是长期经受压力所致,要注意综合疏导,想办法帮助孩子解压。

故事评析

高中生厌学的原因很多,比如基础太差、压力太大、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临近重大活动胆怯退却等,也不排除有的孩子是被逼无奈上了高中,而自己从来对上高中考大学没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及与厌学有关的表现都是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反应模式,究其原因可能是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行为上逃避;也可能是来自家庭、社会、学校的压力过大,或者是孩子缺乏清晰的目标,身心疲惫,产生厌战心理。这些孩子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感觉学习枯燥无趣,或者发奋拼搏难以达到目的,看不到希望,于是转而恨书、恨老师、恨学校,严重者不想、不敢去上学,一提到上学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这类高中生可能深受应试教育的高压、经受着来自家庭学校的“威逼”,心理负担沉重。其中也不乏学习基础差的同学,长时间在社会的偏见、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中度日,生活中无人能关怀、学习上也无人能理解,更是缺乏学习动力,逐渐形成自己是学不好的“差生”等观念,缺乏必要的信心和勇气,以至于很快就患上了厌学症。而那些平时成绩尚可,在一定阶段出现厌学情绪的孩子,往往是家庭或者个人期望值过高,达到预想目标有困难,出现焦虑、畏惧情绪,经受不住过重的心理压力所致。

从教育体制讲,尽管相关部门三令五申,但陈旧刻板的教材、人为变通后等级井然有序的排名、铺天盖地的考试、荒唐的“快慢班”之分,以及因为教材深、难度大、要求严、标准高,部分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跟不上,反复挫败后失去自信和斗志,青春期的自尊又让孩子羞于求助于人,不愿与别人沟通,与家长沟通,如果再面临训斥、批评,最便捷的渠道当然就是放弃。

有些望子成龙的家长,特别需要掌握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注意多和孩子沟通,摒弃急功近利、好胜虚荣、目光短浅的陋习,切不要将孩子的好成绩当作炫耀的资本,不要给孩子传递过高的期待,还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智慧锦囊

(1)实事求是评价孩子的学业水平和能力,与孩子一起客观认识自己,让孩子给自己一个尽可能恰当的定位,不通过暗示、提要求等给孩子制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尽量给孩子“量身定做”适合自己的方向。

(2)如果孩子缺乏适合自己的、管用的学习方法,不要急于求成,要与孩子一起,通过具体科目、具体问题分析、总结,请孩子的老师一起会诊,制订孩子认可的改进方案,帮助孩子落实、修正学习方式方法。

(3)挖掘孩子的“闪光点”,通过与孩子分享从前成功的经历、代表性事例,综合分析个人优势等重树自信心,在发现孩子潜能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要求,激发成功的愿望。

(4)不回避问题和矛盾,不讳疾忌医,不小题大做,要根据孩子状况及时陪伴、帮助。厌学有时是一种短时的情绪,这时家长不要太紧张,或者因为孩子情绪的发泄对孩子失望。多数情况下,高中生对情绪的调适有自己的方法和途径,有时看到某个同学刻苦学习可能就激发了学习热情。但如果发现孩子学习焦虑、严重厌学等情况要及时寻医问药,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干预。

(5)注意孩子品行品格的培养、性格养成,应培养孩子从自身做起,通过典型人物成长故事、人生理想教育等,循序渐进引导孩子养成坚毅的性格、乐观的处世态度,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6)对孩子厌学现象防范胜于干预,家长要在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上下功夫,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孩子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理想,是孩子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保持充足的学习动力的最佳渠道,而把学习目标定位在考取理想大学、出人头地、胜过他人等方面,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容易退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