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与孩子一起面对境外大学的诱惑

如何与孩子一起面对境外大学的诱惑

时间:2023-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谢磊初中时爸爸就已经开始寻求孩子出国读书的渠道了,虽然去英美花费较大,但为了让儿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将来有更大的作为,还是未雨绸缪,提前为孩子出国做了经济储备,并希望谢磊的爷爷拿出一些积蓄。可谢磊对国外的大学了解不多,父母通过亲戚朋友同事询问,回答也是莫衷一是,每当父母和谢磊聊起这事儿,孩子都会一脸茫然,他不想一家人为他出国付出太多,更不想父母因此和爷爷产生矛盾……

5.10 如何与孩子一起面对境外大学的诱惑?

成长故事

镜头:

谢磊初中时爸爸就已经开始寻求孩子出国读书的渠道了,虽然去英美花费较大,但为了让儿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将来有更大的作为,还是未雨绸缪,提前为孩子出国做了经济储备,并希望谢磊的爷爷拿出一些积蓄。爷爷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并严肃认真地分析给儿子听:“是否出国读书,不只是经济承受能力的问题,也不能因此预测孩子的发展,而且即使最终确定让孩子出国,也应该根据专业、孩子自身条件全面考虑,不能跟风、图时髦、为某些国家和大学的牌子‘名气’而被动选择。某些学科出国深造有其独特的科研基础和优势,但某些专业国内大学就不错,如果是为了提高外语水平,现在哪所大学没有外教呢,留学不是唯一渠道。而且国外的文化背景、人文条件、生活习惯是否真利于孩子成长呢?再说,上学的是孩子,是否也该尊重他的意见?!”可谢磊对国外的大学了解不多,父母通过亲戚朋友同事询问,回答也是莫衷一是,每当父母和谢磊聊起这事儿,孩子都会一脸茫然,他不想一家人为他出国付出太多,更不想父母因此和爷爷产生矛盾……

观点一:如果有机会,最好让孩子出国读书,名声好,孩子高考压力还小。

观点二:现在出国热纯属追风。今后孩子生活主要还要靠真才实学,花那么多钱拿个国外文凭,没本事同样不受欢迎。

故事评析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出国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越来越多的家庭把出国列为孩子毕业后的第一目标,而且出国读书的孩子年龄越来越小。据统计,少年留学生数量目前已占到我国留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但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可能根本不知道出国是为了得到什么,可以得到什么——家长不清楚,孩子更不清楚。是否出国,家长们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给孩子适当的建议和分析后,让孩子自主选择。

孩子上什么大学?什么专业?在国内上大学还是去国外上大学,这个问题对不同的人来说似乎有不同的答案。国内读书文化氛围、生活习俗、社会支持系统等都是熟悉的、自然的、习惯的,且离家近一些,与家人联系和交流相对方便些。国外深造对于孩子了解更多的信息,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孩子适应能力等更有好处。是否出国只是学习形式和途径的差别,关键要看出国的目的是否明晰。有些家长千方百计地让孩子去国外深造,为的是出风头,好名声,却忽略了孩子和家庭的自身特点,到头来不但家庭负债累累,而且孩子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学业压力。如果家长把是否出国看作是督促孩子学习的策略,给孩子施加人为压力,似乎不出国就没出息,就与成功无缘,这样的家庭教育结果未必是家长希望的。

家长应该如何看待目前的出国形势,并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做出选择呢?这主要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能力、自己家庭的综合状况来决定。每个孩子的自律能力、学习能力不同,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社会关系情况不同,选择自然不同。无论孩子在国内读书还是出国留学,上学的目的是学成后能从容有尊严地生活,对社会有用,能实现自身价值。与国内教育类似,出国留学的孩子也面临着新的压力和竞争。除了书本、学校的教育之外,教育也包含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除了知识、技能的教育之外,教育还包括情感、道德、心理生理的教育。留学生在书本与学校、知识与技能方面也许可以得到比国内更好的学习机会;在性格、价值观方面,也许可以得到另外一种更适应未来的熏陶,但在情感、心理、身心的平衡发展方面将考验其适应性,面临着失去在国内可以轻易得到的人生价值体验,经受与亲人分离、与故土离别、与朋友远隔千山万水的痛苦。

许多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家长为孩子上学、择业做了全盘计划,部分家长受“西洋热”的影响,认定只有出国留学才有出路才有出息,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感受,不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权。这对孩子成长不一定有利,搞不好还会适得其反。

对于那些自控能力不强,满脑子都是吃喝玩乐的青春期孩子,一个人到国外去学习、生活确实让人担心。青春期孩子可塑性很强,辨别好坏善恶的能力还不成熟,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学校,没有一个可靠的监护人,在远离亲人和故土的国度如何发展,实在是未知数。

就知识体系分析,中西方的教育体制互有长短,中国教育强调基础知识的系统培养和训练,西方教育则强调个人创造力的培养和发挥,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功更扎实,外国孩子在创造力和个性化才能方面更胜一筹。所以,如果不只是想走捷径,不是想逃避高考压力,让孩子在国内完成高中或大学教育,有了明确的专业目标和学习计划后再到国外深造效果可能更好。

那些华人扎堆申请的国外名校未必是合适的选择。那种靠中介包装、靠赞助金取得留学资格的做法并不可取,即使不择手段申请到留学名额,孩子也未必适应学习生活环境,容易被边缘化,其中的不少孩子因此产生严重的自卑而抑郁。

智慧锦囊

1.把决定权还给孩子

无论是否去国外读书,上学的都是孩子自己,以后的人生路需要孩子自己去走,所以应该尊重孩子的决定,让孩子自己决定。因人而异,不盲目跟风,不以逃避高考竞争压力和走捷径为目的,本着适合孩子现有基础,有利于孩子成长,有利于孩子今后发展而定,为孩子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2.考虑家庭的承受能力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勉为其难送孩子出国,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家庭也会因此改变原有的生活秩序。因此在做出决定前,应详细了解可能的经济投入,实事求是做出整套计划,量力而行制订方案。

3.向政府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和人士求教

全面客观了解出国读书的利弊,并让孩子掌握有关信息。防止自以为是的判断分析,切忌被凭空臆想的国外环境左右了认知,也不要轻信网络和机构不负责任的广告宣传,走访信得过的专家、机构,请学成归来的人士分析、介绍,家长结合自己的阅历和经验,提出建议与孩子共同协商,帮助孩子分析利弊,把决定权还给孩子,且尊重孩子的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