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社会因素的作用是什么
在解答“李约瑟难题”的过程中,不少学者从社会因素方面来回答。事实上,社会因素对一个科学技术体系的发展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应该从两方面来回答:首先,什么样的社会因素形成了中西方不同的科学技术体系特点?也就是在这些特点定型之前起到的作用。这个问题不属于本文的探讨范围。其次,在一个科学技术体系形成之后,社会因素会对其特点产生什么样的作用?是保持与加强,还是促使其突破与转化?通过对中西方文明发展的了解,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直至近代的社会因素基本上都对古代形成的科学传统起到了保留与强化的作用,而并非使之发生变更,由此也就使得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中不可能发展出近代科学的模式。
社会因素包括思想文化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等等。秦汉以来,特别是汉代“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的价值观体系逐步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价值观的主导。儒家强调人事,而对科学技术采取的是一种轻视的态度,这就必将影响到上至统治者,下至普通民众对科学技术的看法,所以出现将科学技术视为“雕虫小技”、“奇技淫巧”的观点也不足怪了。从哲学思想的传承来看,也不具备促使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特点发生根本改变的因素,中国古代社会中两大思想流派儒家与道家在科学技术面前,存在先天不足,正如李约瑟认为,理性主义的儒家对自然界没有兴趣,而对自然界感兴趣的道家,却不信赖理性和逻辑。[16]
此外,统治者关注的重点对科学发展特点与人才的专业取向影响巨大。一方面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非常强调实用,凡是适应统治阶级需要的科学技术,都得到了国家力量的支持,诸如农学、天文历法、实用数学、地图测绘以及一些制造与工程技术等等。另一方面,隋唐以来国家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加之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使得大量的知识分子对经史子集趋之若鹜,甚至穷经皓首,而对无法带来功名利禄的科学技术研究自然避而远之。当然,中国古代封建经济是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为基础的自然经济,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安于现状,惰于交流。这也是使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停留在原有特点上的社会因素之一。
在西方,中世纪后期与近代前期为古希腊科学传统的复兴与进一步的突破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商品经济的萌芽、大学教育的兴起、遗失的古希腊典籍的重新获得与翻译、文艺复兴的号角等等,都成为这颗“科学的种子”得以发芽、成长的肥沃土壤。
所以,在中国的社会发展中没有出现能够促使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特点发生根本变化的有利条件,结果就是,中国科学技术体系的特点从古代产生以来,一直被延续甚至被加强了,也就不可能产生出近代科学的模式。而在近代西方,却出现了促使古希腊科学传统产生突破的有利条件,所以,近代科学产生于西方文明之中。
参考文献
[1]李约瑟.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自然杂志,1990(12):154~155
[2]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574
[3]李约瑟.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自然杂志,1990(12):154~155
[4]张东荪.知识与文化.北京:商务印书馆,1946
[5]童鹰.世界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15~16
[6]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1~2
[7]童鹰.世界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15~16
[8]伯纳德·巴伯.科学与社会秩序.北京:三联书店,1991:41
[9]童鹰.世界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15~16
[10]童鹰.世界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15~16
[11]席文.为甚么中国没有发生科学革命——或者它真的没有发生吗.科学与哲学译刊,1984(1):5~27
[12]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3]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主编.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上海:东方出版社,1986:556~570
[14]汤川秀树,薮内清.科学史译丛.1981(2):2,6
[15]亚·沃尔夫.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6
[16]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17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