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作则,就是要求别人能做到的,首先自己也能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以身作则既是一种示范,同时又意味着牺牲和奉献。
改革开放后,一位原国民党老兵从台湾来到祖国大陆,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上个世纪初的国内战争中,是什么原因让只有区区几十万人的共产党军队打败了拥有几百万军队的国民党?
答案各种各样,有从阶级立场分析的,也有从战略高度分析的,大都是理论性很高的分析。只有一位从战争中过来的老军人这样回答:
“在战场上,当冲锋陷阵的时候,你们的军官这样喊:‘弟兄们,给我上!上啊!’然后,躲在掩体后面挥舞手枪,在后面督战。”
“我们的军官这样喊:‘同志们,跟我冲!冲啊!’然后第一个冲出战壕。”
国民党老兵连连点头……
对别人最好的说服是用自身的行为作演示,那么别人就会看到一个非常鲜明的标准,也会跟着去做。如果自己都不能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又如何要求别人去做呢?
曾经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唐肃宗在当太子的时候有一天陪着唐玄宗一起进餐。餐桌上摆满了各种佳肴,其中有一盘羊腿,唐玄宗就让太子去割羊肉。太子割完羊肉后,见手上都是油污,便顺手拿起一张面饼擦手。唐玄宗眼睛直盯着他的脸,露出不高兴的神色。太子擦完手,慢慢地把饼送到嘴边,有滋有味地把饼吃掉了。这时唐玄宗转怒为喜,对太子说:“人就应该这样……”
唐玄宗贵为天子,却能爱惜粮食,是很不容易的。当他看到太子以面饼擦手时,就很恼火,以为太子是在糟蹋粮食;当又看到太子从容地将擦过手的面饼吃掉时,又转怒为喜,认为太子和自己一样,能“以贱为本”,以身作则。
在中国,自古以来官本位思想一直制约着很多人,这使人们在掌握了权力以后总会不知不觉从心里产生一种自满情绪,只看到前面的似锦前程,却忘了脚下铺路的碎石。而为人父母者则常常忘记最好的教导是自己的行动,反倒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喋喋不休地作无用的说教。
有一个宰相妻子非常重视儿子的前途,她每天不辞劳苦地劝告儿子要努力读书,要有礼貌,要讲信用,要忠于国君等。而宰相却是早上离开家去上朝,晚上回来则看书。爱儿心切的夫人终于忍不住说:“你别只顾你的公事和看书本,你也该好好地管教管教你的儿子啊!”这位宰相眼不离书地说:“我时时刻刻都在教育儿子啊!”
言教再多也不如身教有效。要知道感化在效果方面,自古以来都比严酷的打骂大不止一百倍,只有以身作则,才最有说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